睥睨
汉语词汇
睥睨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pì nì。意思是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窥视,侦伺;监视;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
基本解释
1、[look askance at;look at sb. disdainfully out of the corner of one's eye] 斜着眼看,侧目而视,有厌恶或高傲之意。
2 [look sideways]∶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睥睨众史如庸奴。——王安石虎图
睥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史记·信陵君列传》
3、 [spy]∶窥伺;睥睨宫闱。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例句
1.斜视。有厌恶、傲慢 傲视等意。
《淮南子·修务训》:“过者莫不左右睥睨而掩鼻。”
《魏书·萧衍传》:“萧衍轻险有素,士操蔑闻,睥睨君亲,自少而专,好乱乐祸,恶直丑正。”
《宣和书谱·卷一九·草书七·神仙钟离权》:“神仙钟离先生,名权,……状其貌者,作伟岸丈夫,或峨冠绀衣,或虬髯蓬鬓,不冠巾而顶双髻,文身跣足,颀然而立,睥睨物表,真是眼高四海而游方之外者。”
明·无名氏《四贤记·允娶》:“你青年出家,终招睥睨。”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惟性气高傲,不欲下人,才具素长。”
梁启超《民约论巨子卢梭之学说》:“自是刻苦砥砺,日夜孜孜,惟恐不足,崭然有睥睨千古之概。”
2. 窥视;侦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若承平之世,睥睨宫阃,幸灾乐祸,首为逆乱,诖误善良。”
《宣和书谱·卷七·行书一·秋月帖》:“(桓温)总戎马之权,居形势之地,有睥睨窥觎之意,斯实斧钺之所宜加,人神之所同弃也。”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敌又睥睨金陵、镇江,守把舟船,而大雨连降,平地水发,道涂泥泞,马步俱不能进。”
3. 监视。
宋·苏辙《代毛筠州祭王观文韶文》诗之二:“从军西方,睥睨邻境;手探虎穴,足践荒梗。”
4. 城墙上锯齿形的短墙;女墙
南朝·梁·王筠《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罘罳分晓色,睥睨生秋雾。”
唐·杜甫《南极》诗:“睥睨登哀柝,蝥弧照夕曛。”
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
明·徐渭《海上曲》之三:“长立睥睨间,尽日不得溲。”
清·杨伦杨伦 镜铨引《古今注》“女墙,城上小墙也,亦名‘睥睨’,言於城上睥睨人也。”
清·魏之琇《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辘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5. 古代皇帝的一种仪仗。
宋史·仪卫志六》:“睥睨,如华盖而小。”
示例
1、小华即使成绩全班第一,也不该睥睨同学或朋友。
2、他这人虽然工作起来有点虐待自己的倾向,但是在商场上具有睥睨一切的气势,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
3、玉树般挺拔的身躯俨如高垣睥睨的城墙巍然屹立。
4、因有脚镣,行步甚有限制,时而伫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屈原》
5、成天带着.睥睨天下的那种傲气是很多人不喜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9 03:46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出处
例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