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王屮》:“荫法云於真际,则
火宅晨凉。” 李善 注:“《维摩经》曰:‘同真际,等法性,不可量。’ 僧肇 曰:‘真际,实际也。’”
唐 李邕 《大唐泗洲临淮县普光王寺碑》:“消一无於
太常,越诸有於真际。”
宋 苏辙《书后》:“每趺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
涅槃真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六章第一节二:“﹝ 道安 ﹞把无说成‘本’、‘真’,有说成‘末’、‘俗’,要人们把心思放在虚无上,崇本息末,达到等本末、均有无的‘真际’,也就是所谓佛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