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 C. F. Wei)是棕榈科,省藤属攀援
藤本植物,叶羽状全裂,基生叶无纤鞭,茎上部叶半轮生的爪状刺;
羽片狭披针形或披针形,叶鞘具囊状凸起,被多数黄绿色、托叶鞘紫色,雄花序圆锥状,三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薄纸质,小佛焰苞近革质,兜状,总苞杯状,顶端斜截;雄花卵状长圆形,花萼钟形,
裂片卵形,雌花直立,一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革质,小佛焰苞漏斗形,总苞托为极浅漏斗形,总苞杯状,雌花未见。果被梗状,果实球形或近球形,
鳞片黄白色,种子球形或近球形,稍扁,10-12月结果。
形态特征
攀援藤本,带鞘茎粗3-6厘米。叶羽状全裂,长2-3米,
基生叶无纤鞭,茎上部叶具粗的长纤鞭,长1-1.5米,其上具3-7个基部合生、半轮生的爪状刺;羽片不规则地单生或2-3片成组聚生(基生叶),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6-40厘米,宽2-5厘米,
叶脉3-5条;叶轴中下部的周围具长短不等的直刺,中上部的背面具几个合生的或半轮生的爪;叶鞘具囊状凸起,被多数黄绿色、长2-4厘米、基部宽5-8(-9)毫米的狭三角形、扁刺及小刺;托叶鞘紫色,无毛。
雄花序圆锥状,直立或拱垂,三回分枝;一级和二级佛焰苞未见;三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长1.5-2.5厘米,薄纸质,无刺;小
佛焰苞近革质,兜状,顶端倾斜,具短纤毛;总苞杯状,顶端斜截;小穗状
花序长2.5-4.5厘米,有10-20朵排列紧密的花;雄花卵状长圆形,长7-7.5毫米,顶端略尖;花萼钟形,长约4.5毫米,顶端3裂,裂片卵形,具骤尖头;花冠约长于花萼2/3,基部与花丝基部合生成一柄;雄蕊6枚,花药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成一短尖头;
雌花序长45-60厘米,直立,具二回分枝;一级佛焰苞管状漏斗形,长5-9厘米,革质,具疏锐刺,顶端斜截,一侧延伸为尖的三角形;二级佛焰苞与一级佛焰苞同形,但较小,无刺;小佛焰苞漏斗形,长4-5毫米,顶端具短纤毛,一侧延伸,总苞托为极浅漏斗形,基部与小穗轴合生,顶端倾斜,具二短三角形;总苞杯状,顶端倾斜,侧面具中性花的小窠;
雌花未见。果被梗状,长约4毫米;果实球形或近球形,全长2.8-3厘米,宽2-2.3厘米,顶端具长2-3毫米的喙,鳞片约18纵列,黄白色,边缘褐色。种子球形或近球形,稍扁,长1.2-1.4厘米,宽1.1-1.3厘米,表面有多数小孔穴,种脊面有凹入的合点孔穴,胚乳嚼烂状,胚基生。果期10-12月。
繁殖方法
采种:单叶省藤最适采种期为当年11月至12月。果实为浆状核果,果肉丰富含糖分和蛋白质。采种后应及时处理以防霉变而丧失发芽力。其方法是:先揉擦果实,去皮脱肉,后将种子浸于水中渗沙揉擦,除净种子表面的残留果肉,洗净晾干,切忌爆晒。单叶省藤优良种子质量指标:净度≥95.0%,千粒重850-900克,沙床发芽率为65%-85%,含水率25%-30%。处理后的种子可沙床播种催芽,亦可将种子置于低温高湿条件储藏至翌年平均3月播种。
育苗:单叶省藤种子适于湿沙层播种催芽,安全可靠、发芽整齐、费用低廉,为生产上规模化育苗的最佳方法。单叶省藤苗期需要-定庇荫,20%-50%的相对光照适于苗木生长,提高苗木产量和质量。苗木经10-12个月的培育,活叶数5-7片,苗高25-30厘米,即可出圃造林。
栽培技术
单叶省藤生长森林生态环境,植株未抽茎生长前需要庇荫,因此造林宜采用林下种方式,适宜间种的树种主要有山毛榉科、
樟科、
金缕梅科、木兰科、
龙脑香科等科有树种,实施林藤间种。需控制林冠透光度在30%-40%左右,带状清理林地,穴状整地,规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造林密度1200-1500丛/公顷。如采用小密度造林,最好采用丛栽方式,即在同植穴种植3-4株,株距20-30厘米,以提高藤林初次收获量。
抚育:造林后需要连续抚育3年。林藤间种宜在种植行状抚育,除草、松土、扩穴,林地疏伐,以扩大种植行带光照,促进萌蘖和茎生长,要有条件地方,结合抚育肥,每丛施尿素20-40克,过磷酸钙100-150克或复合肥150-180克,连续2年以促使植株提早抽茎。
主要价值
藤茎不具次生形成层,茎粗终生变化甚微,且上下均匀。藤茎外层维管束密度比内层大,平均为8-4束米纤维比量自外层向内减少,表皮纤维长度大于藤心纤维长度,平均为1.47-1.44毫米,维管束大小及后生木质部导管直径自外向内呈增大趋势,平均为10.7毫米;藤皮及藤芯的抗拉强度均较大,易于加工,工艺性能良好,是藤编家具及工艺品的优良材料。
保护现状
单叶省藤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保护级别为易危(VU)。
病虫防治
主要病虫害防治:
猝倒病是单叶省藤苗期的主要病害,轻则致使芽苗死亡,严重时可导致整个芽床的苗木全部死亡。病因是播种床水分过多或通气不良,通过加强管理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
化学防治:可用75%的百菌清800-1000倍液喷雾,每周一次,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单叶省藤苗木生长有轻微危害的害虫棉蝗、白藤坚蚜和
大螟。其中白藤坚蚜可用40%
氧化乐果、40%已酰甲胺磷或80%乳油。各以1:1000倍液喷雾,杀虫率均达100%。
产地生境
单叶省藤天然分布于中国海南岛东部及西南部的
凌水、乐东、昌江、保亭、
琼中、屯昌及文昌等县,从海拔300-1100米的原始林和次生林中均可见有原生分布,但在森林群落中的分布密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有较大变化。海南岛尖峰岭林区不同海拔高度的标地调查结果表明,单叶省藤天然分布的最适海拔高度为600-800米,最大分布密度高达500丛/公顷,最小为17丛/公顷。由于森林面积的迅速缩减及对野生原藤的过度采收,资源主要集中于海南岛南部地区的尖峰岭、
坝王岭和吊罗山林区,人工栽培已扩大到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的南部地区。
单叶省藤主要天然分布区的气候特征。调查观察和栽培区划结果表明,单叶省藤的最适栽培区包括除中国西南干旱地区外的全海南岛、广东的雷州半岛直至高州、阳江及广西南部的东兴、防城、钦州、北海、合浦等地,其主要气候因子是:年均温>22℃,年降雨量>1500毫米,≥15℃年积温>7000℃,最冷月均温>14℃,干旱月数少,几乎全年无霜冻。
单叶省藤天然分布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
砖红壤、红壤、砖红壤性黄壤和黄壤。野生藤生长要求较深厚、肥沃和湿润的土壤条件,土层一般均在1米以上,表土层有机质含量>2.0%,pH5-6.5。在较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下,不管是藤丛的母茎生长、总茎长生长,还是萌蘖生长或总收获量都比较低下。生长在山坡上部的11年生单叶省藤藤丛萌蘖数和总茎长仅分别为山坡下部的50%和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