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叶猪笼草
热带食虫植物
盾叶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peltata)是菲律宾棉兰老岛汉密吉伊坦山山顶处所特的热带食虫植物。其特点在于其笼蔓与叶片的衔接处呈盾形且周身具发达的毛被。盾叶猪笼草通常会长出卵形的捕虫笼,且笼盖的下表面覆盖着大型的蜜腺。其种加词“peltata”来源于拉丁语,意为“盾形的”。
植物学史
仓田重夫在2008年1月的《食虫植物协会杂志》上正式描述了盾叶猪笼草。编号为“Koshikawa 44”的标本被指定为模式标本,其存放于日本京都大学植物学系植物标本馆中。该标本植株采集于汉密吉伊坦山山脊,之后种植于“Nanso”植物园(Nanso Botanic Gardens)中。
形态特征
盾叶猪笼草为藤本植物,植株通常高达1米,茎可长达3米。其不会长出攀援茎
盾叶猪笼草的叶片为椭圆形,可长达50厘米,宽至9厘米。叶片的末端为圆形,基部骤缩为叶柄,其呈槽状。成年植株的叶柄可长达7厘米。幼年植株可能无叶柄。叶片的下表面常为暗红色,而上面为暗绿色。叶片的边缘偶尔向上卷曲。笼蔓与叶片的衔接处呈盾形,连接点与叶片末端之间的距离可达27毫米。
盾叶猪笼草的下位笼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可为椭球形至壶型或卵形。其体型较大,可高达28厘米,宽至16厘米。腹面具一对可宽达10毫米的笼翼。唇大概呈圆柱形,可宽达2厘米。唇肋可高达1.5毫米,间距约2毫米。唇齿可长达1毫米。笼盖为卵形至椭圆形,可长达8厘米,宽至6厘米。在笼盖的下表面分布着巨型的蜜腺,其直径可达3毫米。此外,其基部还具三角形的笼盖骨。在笼盖基部的后方具一根不分叉的笼蔓尾。
还未发现过盾叶猪笼草的上位笼,其可能非常少见或根本不存在。由与之存在着近缘关系的迪安猪笼草(N. deaniana)和惊奇猪笼草(N. mira)推测,盾叶猪笼草也是仅在受到严重遮荫或有足够的植被以攀附的情况下才会长出攀援茎。
盾叶猪笼草的花序总状花序,可长达75厘米。雄性植株花序的直径可达3.5厘米,雌性植株花序的直径可达6.5厘米。总花梗可长达46厘米,直径可达9毫米。花序轴可长达20厘米。花梗大多带2朵花,具可长达7毫米的苞片。花梗基部未分叉处可长达3毫米,分支可长达14毫米。花被片呈卵形,可长达4毫米,末端急尖。果荚可约20毫米,种子长约4毫米。
盾叶猪笼草的茎部、笼蔓、叶柄和叶片的下表面都覆盖着棕色的长毛被。捕虫笼和叶片的上表面可能覆盖着稀疏的毛被。
生态关系
仅在菲律宾棉兰老岛的汉密吉伊坦山山顶处发现了盾叶猪笼草。还未在汉密吉伊坦山附近的山脉上寻找过猪笼草,所以其很可能也存在于棉兰老岛南部的其他地区。盾叶猪笼草分布于海拔865米至1635米的山顶地区。
盾叶猪笼草广泛陆生于高地苔藓森林、次生林、山脊顶部、悬崖和山坡等处。在一些较开阔处的植株通常都很矮小。虽然盾叶猪笼草可以在阴暗的条件下存活,但其更喜强光。与很多亲缘关系较近的猪笼草类似,盾叶猪笼草也仅生长于超基性基质上。在汉密吉伊坦山,其与翼状猪笼草(N. alata)、小瓮猪笼草(N. micramphora)和棉兰老岛猪笼草(N. mindanaoensis)及在部分海拔范围与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N. hamiguitanensis)同域分布。但仍未发现盾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
斯图尔特·麦克弗森在2009年的《旧大陆的猪笼草》一书中写道,由于盾叶猪笼草广泛存在于汉密吉伊坦山上,且只允许游客在向导的陪同下攀登汉密吉伊坦山,所以盾叶猪笼草“尚未受到威胁”。如果东达沃省政府申请将汉密吉伊坦山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保护区(World Heritage Site)获得成功,那么盾叶猪笼草的野生种群在未来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护。
物种关系
盾叶猪笼草表现出与主要生长于婆罗洲北部和巴拉望岛高地地区的超基性土壤上的长毛猪笼草(N. villosa)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近缘关系。因此,其被认为与长毛猪笼草具同一个祖先。
盾叶猪笼草与巴拉望岛特有的阿滕伯勒猪笼草(N. attenboroughii)、迪安猪笼草(N. deaniana)、曼塔林加汉山猪笼草(N. mantalingajanensis)和惊奇猪笼草(N. mira)之间存在着最为密切的近缘关系。可基于特殊叶片的叶片、营养组织上覆盖的发达毛被和笼蔓与叶片的盾形衔接处将盾形猪笼草从这些猪笼草区分开来。而婆罗洲特有的马来王猪笼草(N. rajah)也只生长于超基性土壤中,所以马来王猪笼草被认为与巴拉望岛的其他猪笼草属物种间存在着较密切的近缘关系。
自然杂交种
盾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是否存在还未被证实。产自汉密吉伊坦山的一个类群曾被认为是小瓮猪笼草盾叶猪笼草的自然杂交种,现在他被确认为是一个可能起源于杂交种的独立物种,并命名为汉密吉伊坦山猪笼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47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