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女子客店》是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剧情片,由
董克娜执导,
张小磊主演,于1985年上映。
剧情简介
南方某省偏远山区的相思镇。这里有一家旅店叫工农兵宿食店。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几辆满载木材的卡车驶进宿食店,饥渴疲劳的司机们看到店里又脏又乱,很是失望。而经理乔三腊(刘玉饰)又恶言冷语,服务员也态度极坏。司机们对这个店强烈不满,工农兵宿食店在周围林区的声誉越来越坏。
在改革之风的推动下,公社党委决心整顿工农兵宿食店。公社书记赵行(
仲星火饰)决定下令撤掉自己的老婆乔三腊的经理职务,启用三年前因所谓通奸问题下放到林场劳动的原公社会计张观音。 张观音(
张小磊饰)是个聪明、美丽又很有魅力的青年。她任公社会计时,敢讲真话,不怕得罪人,查出了宿食店账目上的问题。乔三腊依仗自己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公社书记的老婆,伺机报复。那时张观音正与广东来的归侨司机邝南生(
张潮饰)谈恋爱,乔三腊竟然造遥说人家是与有妇之夫通奸。从此,邝南生不敢再来投宿,张观音也被搞得声名狼藉、有口难辩,被下放到林区劳动。 现在,张观音又从林场回到相思镇,在赵书记的热情支持下,出任工农兵宿食店经理。她一上任,就通过考试聘用了一批年轻而又热心改革事业的姑娘当服务员,把一群在乔三腊庇护下混饭吃的干部家属辞退了,店名也改为“相思女子客店”。
在张观音的带领下,严格各项管理制度,使客店面貌一新,深得旅客好评,远近林区的卡车司机们都喜欢到这里歇脚,客店的营业额大幅度上升。 小店兴旺惹恼了乔三腊和那批被解雇了的家属们,她们串连在一起,四处告状、八方点火。乔三腊依靠父母的权势又当上了公社队办企业组的头头儿,正好管辖相思女子客店。在一次公社队办企业评选先进单位时,本来大家对张观音很有好感,可乔三腊却别有用心地叫喊着要抓什么经济犯罪问题,无中生有地攻击张观音和相思女子客店。张观音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当众揭露了相思镇存在的严重问题和乔三腊等人的卑鄙行径。恼羞成怒的乔三腊会后又带人闯进客店,高喊“捉奸”、大打出手。赵书记及时赶来制止了这场混乱,当众宣布张观音和邝南生的恋爱是正当、合法的,并批评了自己的老婆乔三腊。 乔三腊以离婚和罢官相威胁,赵行表示:“离婚可以,罢官就不必要了。我明天就打报告,提前退休,进山当护林人。”
张观音和邝南山在伍香等女友们的帮助下结成良缘。但是,来自上面的关系网的压力和山区的旧习惯势力的重围,终于使她怀着复杂的惜别之情,于一天清晨不辞而别,离开了记载着她的痛苦和奋斗的相思镇。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职员表
演职员表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
音乐原声
音乐原声参考资料
幕后花絮
获奖记录
幕后制作
创作缘起
董克娜即将完成影片《明姑娘》之时,一位友人把古华的小说《相思树女子客店》推荐给她,建议她将小说搬上银幕。看完小说后,董克娜的创作激情被激发了起来。小说中各具其貌的人物吸引了她。她认为改革是一场革命,作为文艺工作者,她有责任去反映它。然而,在投拍过程中,她受到来自各方的阻力。有人提醒她,改革的政策还在变,剧本内容不过硬,就会犯政治错误;有人警告她,这种题材电影有可能不卖座,而且当时还有电视台要把原小说拍成电视剧。但是,董克娜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这部影片。她与电视台协商,说服对方取消了拍摄计划;广泛听取意见,对剧本进行了四五次重要改动。
演员选择
该片筹拍时,选的是北影厂的一位演员扮演女主角张观音,但是她不喜欢改革题材,谢绝了。剧组又想从其他制片厂借调另一位女演员出演张观音,她提出解决住房、增加补助、找老师辅导功课帮她备考电视大学,虽然北京厂答应了这些条件,但那位演员还是“毁约”而去,理由是感到这个角色身上没有戏。最后,由仲星火举荐,北影厂选中了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张小磊。
影片风格
根据原小说的风格,董克娜决定把影片拍成带有悲喜剧因素的正剧。她从一开始就力图缩短影片与观众的距离,并要求影片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还要求演员表演要自然、质朴、深沉、细腻,把握住人物性格的特色。在场景的处理和转换上,她也极力保持自然、质朴的风格,不人为追求戏剧冲突。在设计“乔三腊大闹女子客店”一场戏时,董克娜尝试把戏集中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冲突和心灵矛盾上,根据主要人物的心理层次,把“打”作为辅助性外部动作,努力不使它成为闹剧。为此,她采取画面连续性调度,运用镜头的平行、交叉、跳跃来展示乔三腊一伙同女店员们的争吵,同时又表现被店员们好心锁在屋里观音姐和广东司机要求开门的急切心情。
影片评价
大众评分
专业评价
该片以小见大,以真动情,其时代感、现实感是鲜明的。它描写的是偏僻山村小客店的一场改革风波,却激起小镇中人物关系急剧变化的千层波浪,十分真实动人地再现了改革中的矛盾、阻力和人们决心把改革推向前进的信念、力量和才干。而改革者坎坷遭遇、改革风波中掀起的波涛又引起人们的联想思考。遗憾的是影片对来自县委领导中的那股阻碍改革的势力表现得还嫌单薄,挖掘不深,处理简单,影响了作品的深度。(原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姗姗评)
导演的聪明之处时没有把镜头对准那没完没了的改革方案之争,判别是非曲直,交代改革过程,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人,以小见大地揭示了人们的旧观念、旧习俗如何顽固地窒息着新生的改革。通过小小的浪花让观众看到宏大的改革浪潮的合理而又艰难的进程。但是,导演没有能够完全摆脱某些模式的影响,如改革者、被改革者各为一方,双方的代表人物观音姐、乔三腊性格又都较单一,对这两个人物的心理挖掘 不够深,尤其是对于观音姐坚决改革的原因、她的才能和勇气来自何处,缺乏形象的揭示。影片在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上有所进展,但人物自己内心矛盾揭示不够。(《电影创作》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