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拼音:xiāng、xiàng)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用眼观察树木,本义是查看,即观察形状,加以判断。相又引申为占视,即根据事物外貌、外形和情状来占卜祸福。又引申作名词用,指所观察的情状、形貌,又指起辅助作用的人。以上读xiàng。相又读作xiāng,表示亲自视察。另外,相还作副词用,表示动作交互或单方面的加于对方。
文字源流
会意字。“相”字早见于甲骨文,其形体为“图1”或“图2”,早期结构并不固定,或作上下结构,或作左右结构。金文为图3-图5。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的前一“相”字相近,只是金文的笔画变粗了些。金文目下或以“二”为饰笔(图5)。不论是甲骨文还是金文,其结构均由“
木”和“
目”构成,其中的“图A”就是今之树木。“图B”为人的眼睛,外边的轮廓像眼眶,里面像瞳孔,即今之“目”的象形字,此处表示看的意思。学者们根据“相”字的结构,将其最初意义理解为看树木。由此可以得知,“相”字的构形,透露了先民喜欢树木的心理,同时也说明他们是一些爱看树的人。在他们看来,大地上的树木最值得看,而且百看不厌。许慎用“省视”来训释“相”,正体现了先民的这种心理。“相”作“细看”“认真看”的意思是从“看树木“的初义引申出来的。
也有的学者将“相”字中的“木”理解为木材。清代古文字学家徐灏《
说文解字注笺》引戴侗日:“相,度才也。工师用木,必相视其长短、曲直、阴阳、刚柔之所宜也。相之取义始于此会意。“这就是说古代的工匠用木材做器具之前,必须认真选材,因此要仔细观察木材的质地。而“相”所表示的本义就是考察木材。此说也不无道理。以上的“相”均读为xiàng,动词。
“相”字由观察、了解进一步引申就成了选择。《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说:“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意思是好的禽鸟选择树木来筑巢,贤明的大臣要选择好的君主来共事。
“相”字的意义由选择再进而引申,就成了模仿。曲艺中“相声”的“相”就是模仿的意思。
观察、了解都是动词的意义,如果转化成名词意义,就是被观察者的形貌的意思。如“出洋相”就是闹笑话、出丑。
“相”字还有辅佐、扶助的意思。根据清代学者
阮元的说法,辅佐、扶助的意思原来是用“
襄”字来表示的。大概因为笔画太多,写起来不方便,后来就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相”来代替。
用作副词意义的“相”读作xiāng。“相”这一动作表示了“目”(即人)与“木”之间的相互关系。
段玉裁注:“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相交接皆曰相。”如《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其意思是:四人彼此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心里感到很舒坦,于是一起结为朋友。句中的前一个“相”就是互相的意思。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象、像、相
区分“象、像、相”的不同用法,要点如下:1.三个字都有外观形态、样子的意思,其中“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现象、形象、印象、景象、气象、天象;“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也包括光线经反射、折射而形成的与原物相同或相似的图景,如:画像、雕像、像章、图像、音像、摄像、录像;“相”所指的外观形态侧重强调与事物内在情况的联系,如“真相”指事物内容的真实情况,而“现象、表象、假象”指的是外部的状态。“站相、苦相、病相、可怜相”等都不作“象”或“像”。用于“照相、相片、相貌”,一般不作“像”。2.像表示如同,用于“像……一样”“好像”,不作“象”,如: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屋外好像有人敲门。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目部】息良切(xiāng)
省视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诗》曰:“相鼠有皮。”
说文解字注
“省视也”《释诂》《毛传》皆云:“相,视也。”此别之云省视,谓察视也。
“从目木”会意。息良切,十部。按,目接物曰相,故凡彼此交接皆曰相。其交接而扶助者,则为相瞽之相,古无平去之别也。《旱麓》、《桑柔》、《毛传》云:“相,质也。”质谓物之质与物相接者也,此亦引伸之义。
“《
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此引《易》说从目木之意也。目所视多矣,而从木者,地上可观者莫如木也。《五行志》曰:“说曰:木,东方也。於《易》,地上之木为观。”颜云:“《坤》下《巽》上,《观》。《巽》为木,故云地上之木,许盖引《易·观卦》说也。此引经说字形之例。
“《诗》曰:‘相鼠有皮。’”《庸风》文。
广韵
息良切,平阳心 ‖相声阳部(xiāng)
相,共供也。瞻视也。崔豹《古今注》云:“相风乌,夏禹作。”亦相思,木名。又姓,出《姓苑》。又息亮切。
息亮切,去漾心 ‖相声阳部(xiàng)
相,视也。助也。扶也。仲虺为汤左相。《汉书》曰:“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物。”亦州名,春秋时属晋,秦邯郸郡地。魏初以东部为阳平郡,西部为广平郡,兼魏王都,为三魏。后魏置相州,取河亶甲居相之义。周自故邺移於安阳城也。又姓,《后秦録》有冯翊相云,作《德猎赋》。又汉复姓,三氏。《前赵录》有偏将军相里览。又务相氏,廪君之姓也。晋惠时,空相机杀平南将军孟观。息亮切。又息良切。一。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相;部外笔画:4
(xiāng)《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竝音襄。《说文》:省视也。
又《
广韵》:共也。《正韵》:交相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公羊传·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注:胥,相也。相与胥音别义通。
又质也。《诗·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
又相思,木名。左思《吴都赋》:相思之树。注:大树也。东冶有之。
(xiàng)又《
唐韵》《正韵》竝息亮切。襄去声。《尔雅·释诂》:视也。《左传·隐十一年》:相时而动。
又《
集韵》:助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
又《尔雅·释诂》:导也。
又勴也。注:谓赞勉。疏:《乡饮酒》云:相者,一人敎导,即赞勉也。
又《增韵》摈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观会同,则为上相。注:相,诏王礼也。出接宾曰摈,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卿为上摈。
又《广韵》:扶也。《礼·礼器》:乐有相步。注:扶工也。
又《小尔雅》:治也。《左传·昭九年》:𨻰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注: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
又选择也。《周礼·春官·簭人》:上春相簭。注:谓更选择其蓍也。
又送杵声。《礼·曲礼》:邻有丧,舂不相。注:相者,声以相助,歌以助舂,犹引重者呼邪许也。
又相术。《左传·文元年》:内史叔服能相人。
又月名。《尔雅·释天》:七月为相。
又官名。《吕览》:相者,百官之长也。古《三坟》:伏牺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汉·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
又计相。《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注:专主计籍。
又内相。《唐书·陆贽传》:贽为翰林时,号内相。
又家相。《礼·曲礼》:士不名家相。注:主知家务者。
又《周礼·春官》:有冯相氏。《夏官》:有方相氏。
又乐器。《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以韦为表,装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
又星名。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
又江神,名奇相。见《博雅》。
又太史𠋫部有相风竿。傅休奕《相风赋》:表以灵鸟,鎭以金虎。以𠋫祥风,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风鸟,夏禹所作也。
又药名。《本草纲目》:卑相,麻黄别名。相鸟,马兰别名。
又地名。《商书》序:河禀甲居相。注:在河北。令魏郡有相县。
又州名。后魏置相州,唐曰邺都。
又姓。《后汉·南蛮传》:武落钟离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后秦相云。北齐相愿。又相里,务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复姓。
(ráng)又《字汇补》音禳。《礼·祭法》: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注:相近当为禳祈,王肃又作祖迎。
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兴绝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陆游《诗话》:白乐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相欺,亦当读入声。
《说文》:《易纬》文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𥄢,转注。相,思将切,省视也。𥄢,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𥄢为二,非。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木”的末笔捺改点。
【写法】➊“木”宽“目”窄,顶部“木”高,底部“目”高。❷“木”,横起笔于横中线上方。❸“目”,左竖在竖中线右侧,起笔略高于“木”的横笔,框内上横在横中线上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