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业大学
中国河北省公办高校
河北农业大学(Hebe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简称河北农大(HEBAU),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分别共建的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河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由直隶总督袁世凯奏请慈禧太后恩准创立直隶农务学堂(河北农大前身),校址在保定西关灵雨寺霍家大院,占地40余亩,建有教室、宿舍、食堂、会客室、实验室、办公室计160余间,购置校园周围民地100余亩,作为学堂实习、试验场地。同年5月,直隶总督袁世凯在保定创立农务局,附设农务学堂及试验场,派黄璟为总办,李兆兰为提调。
第一年招收学生60名,除在本省各州县考选录取之外,还有山东省选拔咨送和京旗选送的学生。开设农业、蚕桑专业课,任课教员多是到日本留学回国的知识分子,学堂的总教员是日本农业专家楠原正三。1904年,直隶农务学堂改为直隶高等农业学堂,直属清政府学部管理。1906年,农务局拨归高等农业学堂兼办。
1911年,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改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2年9月,与多所学堂合并组成河北省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河北大学。民国元年(1912年),学校改为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民国十年(1921年)9月,驻保直系军阀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奉北洋政府教育部令,将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医务学堂,还有法律、法政、高等师范等学堂合并,组成河北省第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河北大学。当时的河北大学以农科为主,专业设置为林学、农学、园艺三个系,学制四年。
1931年,河北大学解散,省立农学院独立出来,省立农学院时期的校门最具标志性,河北农大校徽上的主体建筑,就是以此为蓝本。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中,河北农学院森林系整建制调整到北京,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整建制调整到内蒙古,参与组建了内蒙古农牧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农田水利系整建制调整到武汉,参与组建了武汉水利水电学院(现与武汉大学合并)。
1958年,省立农学院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7月,省委办公厅决定将西下关原河北省立农学院旧址移交河北农业大学。1959年,河北省黄村林业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改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化分校,其前身顺天中等农业学堂成立于1909年。1970年,园林化分校从河北农业大学分离出来,成立河北林业专科学校,1985年更名为河北林学院。
1909年,顺天中等农业学堂创立。1928年,改为京兆甲种农业职业学校。1946年成立河北省立黄村农业职业学校。1949年,学校改名为河北省黄村高级农业职业学校。1956年,上级将其改为河北省立黄村林业学校。1959年,河北省黄村林业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改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园林化分校。后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直至1970年12月23日,河北农大园林化分校与河北农大分开,改名为河北林业专科学校。1985年学校改名为河北林学院。9月,学校全部由西陵迁至保定新址。
1910年1月,农工商部奏准于沿江沿海各省筹建渔业公司及水产学校。陈夔龙派孙凤藻,筹办水产讲习所。9月就绪,招生录取学生96名,直隶水产讲习所随即开学。1911年3月20日(为该校校庆纪念日)直隶水产讲习所改为直隶水产学堂,孙凤藻为首任监督(校长),设渔涝、制造二科,学制四年。1929年,直隶水产学校升格为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1931年8月5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水产学术刊物《水产学报》,被誉为“凤毛麟角,不可多得”。1937年“七七事变”后,该校被迫停办,全部设施破坏净尽。抗战胜利之后,河北省在1946年1月,派该校前校长张元第筹备复校。7月,聘张为校长,暂借天津新开河河北省立师范学校一部分校舍为校址,设渔捞、制造两科。1947年7月,才正式迁回水产前街原址。1950年,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更名为河北省水产专科学校。1952年,天津高等教育调整,在校师生根据专业被分别转入上海水产学院、山东大学水产系、山东省烟台水产技术学校,部分专业留在原址,改名为塘沽水产学校。1958年,塘沽水产学校升格为天津水产学院。1961年,天津水产学院改建为天津水产专科学校。1965年,天津水产专科学校一分为二,分别成立“河北水产学校”和“天津水产学校”。1965年,河北水产学校校址由天津迁往河北省秦皇岛,2000年,河北水产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现为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
合并组建
20世纪50年代,学校的森林系、畜牧兽医系、农田水利系分别整建制参与组建了北京林学院(现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武汉水利学院(现与武汉大学合并)。1995年,原河北农业大学与原河北林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河北农业大学,在林学院原校址基础上扩建建成了西校区。2000年3月,原河北水产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成立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7月,原河北畜牧科技学校并入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根据河北海洋经济发展的需要,经省教育厅批准,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秦皇岛校区)。2011年,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开始招生。2011年5月,河北农业大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3年8月,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被河北省教育厅列为高校综合改革试点学院。2015年12月,成为京津冀农林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员。2020年6月,被评定为河北创业大学。2023年9月25日,发起的中国植物保护学科“三北”创新联盟成立。12月,河北省河湖长制研究院暨保定河湖长学院成立仪式在河北农业大学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设有31个学院(部、系),设有96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覆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
师资队伍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在职教职工3155人,其中专任教师2139人;教授及相应职称444人,副教授及相应职称986人;博士生导师248人,硕士生导师995人,拥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人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专家等人才200余人次,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24人,省级优秀教师19人,省级模范教师4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有建设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24个。2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5个,河北省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个,河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本科课程1个。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9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9项。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连获佳绩,获国家级金奖2项、一等奖1项。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有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2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个学科列入河北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3个学科列入河北省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序列;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级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16个河北省重点学科;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化学、环境与生态学和工程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成立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主动对接雄安新区建设。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全力服务河北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保定市政府合作,按照“465”模式创建了“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并在全省推广。与保定市、石家庄市、沧州市、邢台市、长城汽车、君乐宝集团、中国葛洲坝集团、同福集团等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在全省六大生态类型区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405个,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123个,区域综合试验站9个,推广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技术1000余项,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与24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国(境)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关系。与德国马格德堡-施滕达尔应用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项目;与韩国培材大学合作举办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26所国外院校或机构开展了合作交流项目;与非洲科学院等13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设有国家留学基金委“新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专项”和“乡村振兴应用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专项”等公派联合培养项目;建有国家级引智基地、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河北省“外国院士工作站”“河北省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和5个“河北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15日,拥有“省部共建华北作物改良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试验站、协同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69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十三五”以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2309项,到位科研经费17.39亿元,审定新品种158个,专利2499项,三大索引论文5842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5项,其中国家二等奖3项。
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共获省级各种科技成果奖励50项。其中分别获河北省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山区创业一等奖各1项,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4项、省山区创业突出贡献奖1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山区创业二等奖7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山区创业三等奖9项,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7项。
学术资源
河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02年,由东校区图书馆(9007m2)、西校区图书馆(27486m2)、渤海校区图书馆(18005m2)、定州校区图书馆(2986m2)和海洋学院图书馆(1325m2)五部分组成,总馆舍面积58809 m2。截至2023年底,馆藏图书253.61万册,数据库32个,电子图书5.29万册。西校区图书馆建有“古籍库”,保存建馆以来收藏的古籍文献,包括上海古籍版文渊阁《四库全书》,教育部赠送的《中华再造善本》《中华再造善本▪续编》。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是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学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其前身可追溯至1905年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高等农业学堂创办的《北直农话报》,一百多年来筚路蓝缕,几易其名, 历经《农学月刊》《河大农刊》《河北通俗农刊》《河北农林学刊》《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等阶段,1959年始用刊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71年更名《河北农大科技》,1980年恢复使用刊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并沿用至今。主要刊登农学、园艺、植物保护、林学、畜牧兽医、食品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研究论文、简报及综述类文章。该刊已连续9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评为“中国农林核心期刊”(2020版)A类期刊、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中国农业期刊领军期刊、华北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省“十佳”期刊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CN13-1266/G4)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是河北省教育厅主管、河北农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3-1431/C。该刊以“三农”“京津冀协同发展”“农林教育”为主要特色,注重刊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主要刊登“太行山道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与管理、农业产业经济、乡村振兴、京津冀现代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土地问题研究、特色小镇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曾获全国农业高校学报研究会“优秀期刊奖”;河北省教育厅“审读优秀奖”;中国农业期刊网“最具传播力奖”和“优秀期刊奖”;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奖和河北省期刊协会“特色栏目”奖。
《林业与生态科学》前身为《河北林果研究》,1986年创刊,刊名为《河北林学院学报》,根据惯例,更名后的期刊将继承原有期刊的数据及评价结果。该刊曾多次获得全国高校优秀学报、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河北省高校优秀期刊、河北省优秀期刊等奖励,并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文摘数据库》等多家权威检索系统和数据库收录。主要刊登林学、生态学、园艺、园林与旅游、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专论与综述等。读者对象是从事林学、农学、园艺、园林、旅游、城建、生物、生态、资源与环境科学、经贸、商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科研和管理人员。
校园文化
学校标识
河北农业大学的校徽主要由双圆环、建筑物、背景颜色为绿色组成。圆环内的中英文分别代表学校的中文名称与英文名称;1902代表学校的建校时间;建筑物为学校的主教,背景颜色为绿色代表学校以农业为主,面向世界的教学方式。
精神文化
崇德、务实、求是
“崇德 务实 求是”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注重师生思想道德修养,脚踏实地刻苦实践;持之以恒、矢志不渝地学习科学知识,开展科学研究,探索自然规律,追求科学真理。
崇德—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务实—艰苦朴素,说实在话,做实在人,办实在事,求实际效果,反对形式主义。
求是—实事求是。语出《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文是:“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唐人颜师古注解说:“务得实事,每求真是也。”意思就是根据实证,求索真相。毛泽东采用了这句成语的形式,吸收了它朴素合理的含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科学的阐释。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1942年)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务,‘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崇德、务实、求是”,既是思想与行为的结合和辩证统一,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辩证统一。包涵了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认识这样一个辩证过程。
“崇德、务实、求是”这六个字及其所包括的深刻内涵是学校长期办学实践的经验总结,是太行山道路的实践总结,也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要求。在这六个字中,崇德是根本要求,务实是作风和追求,求是是核心和目标。
学校校庆日为10月16日。
社团文化
截至2021年11月,河北农业大学现有校级学生社79个——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文化活动类、宣传媒介类、志愿公益类、自律互助类及体育活动类,其中思想政治类社团8个,学术科技类社团16个,文化活动类社团22个,志愿公益类社团11个,体育活动类社团10个,自律互助类社团7个,宣传媒介类社团5个。
校区情况
综述
截至2024年6月15日,学校在保定市、沧州市渤海新区、秦皇岛市、定州市四地共有5个校区,分别是保定东校区、保定西校区、秦皇岛校区、定州校区、渤海校区。校园占地2765亩,附属实验农场3600余亩,林场40000余亩,建筑面积124.1万平方米。
校区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东校区(校本部)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灵雨寺街289号。是农大的本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农大的很多重点学科设立在东校区。东校区在保定的南市区,交通方便,离着火车站比较近。作为农大的主校区,学校的许多重要职能部门,如:校党委相关部门,校长办公室等都位于此。同时,这里有城乡建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等院系。我校唯一一个国国家级研究中心:国家北方山区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在东校区。
河北农业大学保定西校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乐凯南大街2596号。1988年,河北农业大学与河北林学院合并,在林学院原校址基础上扩建建成了西校区。并将本校农林类专业迁至此处。西校区是河北农业大学最大的一个校区,绕着走一圈需要将近一个小时。校园内有两个人工湖,在夏天湖面碧波与绿柳相映别有一番意境。西校区的建筑现代大气,校园内很有现代大学的气息。西校区地处保定郊区,环境安静,惬意。作为河北农业大学最大的校区,这里汇集了林学院,农学院,商学院,经贸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等大部分院系。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秦皇岛校区)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截至2024年6月,校园占地71280平方米,是一所以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为主,制冷工程、信息工程、海洋环境、旅游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院。学院设有海洋科学、水产科学、制冷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管理学、基础课部、体育工作办公室等六系二部(办);现有水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开设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旅游管理7个本科专业。
河北农业大学定州校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博陵街44号,设有河北农业大学中兽医学院,有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中药学三个本科专业。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位于沧州市渤海新区中心地带的高教园区。截至2024年5月,校区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4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校区于2011年开始招生。自2016年起,渤海校区全部纳入一本专业招生,现有1个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11个本科招生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环境生态工程、物流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在校生7100余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太行山道路暨校史展览馆
2023年4月,河北农业大学东校区校史馆落成开馆。校史馆选址灰楼这座古朴典雅的建筑,是学校正在使用的历史最悠久的建筑之一,也是学校历史发展的客观见证者。作为建校120周年重点项目,校史馆建筑面积1600余平方米,分为序厅,历史展厅,太行山道路展厅,发展成就展厅,党建思政展厅,李保国事迹展厅等五大主题,七个展厅。在这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学校120年的厚重历史与精神传承,是学校重要的文化地标。
耕读园
耕读园位于农业大学西校区东门口南侧,耕读园始建于2022年,占地面积22亩,园中心以百廿石勒碑为记。整体结构为一湖三线五园十景,是一处园林艺术、教学实习、师生交流、校企合作平台于一体的开放式书院园林。
现代农业体验中心
现代农业体验中心位于西校区农科大楼一楼,布展面积为2460㎡,是学校展示现代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特色展馆。2020年体验中心施工全面启动,团队完成了918件标本摸底,近3万条信息录入,10万字的布展内容撰写修订,收藏于学校各个实验室的近千件产品在这里一一呈现,如珍贵稀有华南虎,东北虎,穿山甲,学校教师的手工绘图,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各类标本等。现代农业体验中心已成为校内外进行农业科普与文化传承的重要参观地之一。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河北农业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3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