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销文化尚无较规范的界定,根据企业文化、营销文化的概念分析,概括地说直销文化是一种独特的商品文化现象,是直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的深层次上研究在直销活动中如何利用文化对经济起更好的推动作用。直销文化是贯穿于直销企业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的一系列指导思想、文化理念以及与直销理念相适应的规范制度等的总称。
学术界定
现代社会,文化的功能日益凸现,从社会的各个领域渗透到人们的工作与生活。随着社会对文化研究的深入,文化与营销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文化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营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作为未来营销发展方向的直销,更体现出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它是企业处理人和事、人和物、人与人关系形成的营销意识形态和道德行为准则的总和。不同的直销企业根据自身的市场目标、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努力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而所有直销企业的文化汇聚起来会形成直销行业文化的一些共同特征。
随着直销商团队的规模的不断跨大和实力的增强,不同系统的直销商会形成具有本系统特色的直销商文化,也区别于其他的直销商系统文化。
功能浅析
经济功能
文化的亲和力可将各种特定的利益紧密地维系在一起,增加
直销企业的无形资产,为企业构筑核心竞争能力提供新的途径。直销文化可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给消费生活带来文化气息。消费者在消费时不仅是在购买产品,而在购买文化享受的心理产品所蕴含的文化,并与他人分享传播这种文化。可见文化已成为消费的一种时尚,为社会公众提供一种生活范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乃至生活方式。直销文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文化效益,无疑给直销企业增加更多经济效益。
教育功能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就会产生一种美与丑、真与伪的辨别能力。教育是传递生产、生活的知识和经验的手段,也是社会文化得以延续的条件和保障。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民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消费品的选择和消费习惯,由此对市场营销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掌握主动权,必须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利用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直销文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直销文化不仅能对企业内部员工产生激励作用,而且可以教育社会公众。它是时代性与企业个性的统一。正是文化的教育功能提高了公众的思想意识。
社会功能
直销活动一方面是企业、产品的营销;另一方面,也在营销一些健康文化理念,因此,它同时也推动了社会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直销文化是流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大众文化,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而又给予人们一种适应现代生活的观念、情感和方式。从表面上看,直销活动是直销企业的行为,但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 决定了企业不仅存在着市场营销活动,而且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将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直销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营销文化,不断渗入社会生活使经济领域充满盎然生机。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加剧,直销文化的功能将不断丰富与扩大。
路径选择
直销随着时代的进步将会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但由于直销文化本身底蕴薄弱,文化内涵容易逐渐掏空,如果对文化在其直销活动中的把握不到位,直销也容易呈现出逐渐衰败的迹象。探讨其稳步长远发展路径如下:
1.加深对文化的深层次理解
特色的文化内容决定了特色的直销。没有对直销文化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就不会有对直销的正确把握,也不会有直销的持久兴盛。直销企业应该更深层次考虑文化内涵能否为消费者带来的长期收益,而不仅仅局限在单一的经济目的。直销也只有在特定文化的基础上,利用直销活动独特氛围展开,才能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因此,对文化内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在此基础上的妥善把握是直销成功进行和长久繁荣的关键所在。
2.适当发挥文化的软约束作用,建立诚信的经营准则
在一个由多个人共同工作、生活而组成的社会里,文化是通过人们的行动来创造出来的。文化由消费者向环境的传送的大部分是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自发完成的。由于直销企业的特殊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流动性大等,给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软约束作用。作为一种无形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力量,它能够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而借助文化平台建立诚信的经营准则,更多着眼于直销企业的长远发展。
3.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直销文化是直销企业在执行一系列营销策略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种高起点、智力型的竞争手段,它服务并服从于企业的价值目标,渗透于直销过程的各个环节。借鉴良好的教育平台,直销公司创造新的文化来使消费者接受自己的观点进而影响消费者行为。在氛围当中不知不觉达成共识,形成大家共同认可的规范的价值观、精神、礼仪等统一要求,从中企业价值观、使命、经营哲学等通过文化渗透使消费者最终受到教育,其中包括顾客的观念、思想行为语言等的改变。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应用于经济领域,就是重要的经济资源。因此,直销企业必须构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直销文化,才能使直销文化具有内在的生命和活力,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完美结合,获得直销企业的稳步长远发展。
安利直销文化
安利(Amway),一家具有40多年历史的直销公司,其日用消费品行销世界上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1992年,
安利进入中国大陆,并沿用一贯直销方式经营。1998年4月22日,我国政府颁发传销禁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传销。此后,安利也停止了中国直销而改为店铺销售。2000年,
安利再次在中国进行直销运作。在短短三年中,
安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影响力,人们在惊叹安利中国惊人的发展速度的同时,也难免回想起传销的种种破坏性和劣根性。
安利究竟依靠怎么样的一种力量吸引直销人员,又如何能够避免再次陷入传销的漩涡当中,众多关心企业发展的人们都拭目以待。然而,在
安利众多的影响力要素中,最能够吸引我们注意力的恐怕仍然是
安利企业文化的“魔力”。那么,安利
企业文化究竟如何运作,才得以将这么一个抽象的管理工具深入提高销售绩效?
1.安利文化运作要素
(1)洗脑
提起文化,人们常常想到文化对于价值观和信仰的重要影响力。对此我们可以用洗脑来形容安利的文化影响力——帮助每一个进入的员工更加积极地生活,改变原有消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员工的热情和斗志。
埋藏在人们内心或深或浅的地方,有着对于事业或者家庭的追求。但是现实折磨却让这些追求或者黯然失色,或者消失殆尽。然而,销售确实是一项需要员工巨大热情的工作,而这些热情恰恰来自于人们的追求。因此,改变人们对于生活的被动想法,激发人们内心的潜能就成为安利文化的首要任务。正如许多安利人感受到的那样,“来安利之前觉得生活缺乏目标,是安利给了我们激情,是安利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原来人生可以这么活着。倒不是真的挣了多少钱,而是我们看到了自己明显进步。”
(2)造梦
打造梦想包括帮助直销人员设立个人和销售目标,展示职业发展前景,围绕这些目标的是安利一系列帮助他们实现目标的组织手段措施以及人力和物力支撑。
由于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心中的梦想也不尽相同:家庭、孩子、事业或者实现人生价值。为此针对不同的直销人员,安利必须实行个性化,以激起不同类型的人共鸣。然而,尽管诸多的直销人员之间千差万别,安利的梦想打造机制一般都包含了三个要素:选择,熟悉和情感。进行梦想导入的时候,安利通常不会直接劝说直销人员接受某些想法或左右他们的思想,而是给人充分的选择自由。通常情况下,安利人受到这些富有情感而又熟悉的梦想的激发,会开始变得兴奋并激情四溢。“原来我们是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我们愿意付出努力”。在安利企业文化熏陶之下,“我感觉到自己的血液在沸腾,浑身都是力量,我们正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感觉那么清晰,似乎只要努力就触手可及。”
正如《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那样,梦想的张力通常简单而且有力,这种张力的动力来源于理想和自身现实之间的差距。通过不同企业文化实施的措施和方法,安利让组织成员感受到他们自身所达到的与理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让他们坚信通过努力他们可以接近甚至实现他们的理想。然而,组织成员也可能到达所谓的“舒适境地”,他们会满足于生活状态而不想为理想奋斗。在安利看来,“舒适境地”意味着失败,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不会满足于现状。努力是一个不断的持久的过程,所以安利梦想打造也是一个循环过程,以此促使其成员不断建立新的目标或者梦想并为之努力。
(3)认同
安利对其所属销售人员洗脑和打造梦想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获得他们对于组织的认同。反过来,组织能否为其成员洗脑和灌输梦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于组织的认同。然而,与众多安利直销人员的接触我们可以发现,认同并非不是以个人在组织中经济上成功为基础。在许多安利人看来,这里改变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消极看法而赋予他们以生活的信心和朝气,这里给了他们一个施展的舞台和未来的梦想,这里的人友好热情而给人以家的感觉,而所有这些都是金钱所不能够做到的。很自然地,这些直销人员认同安利并且极力维护他们与组织之间的关系。正是安利文化的融合力促使他们将自己看作是组织的有机组织部分,处处以安利人自居,并为之感到骄傲,有些人甚至将安利生活方式当作信仰看待。
安利文化传播者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对于每个人而言,梦想反映了他们过往的经历,打造梦想也必须应人而异。对于大多数安利人而言,他们与安利最直接也是最多的联系来自于上线,上线也因此在安利文化传播中具有关键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安利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他们首先与下线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他们的信任和认同。然后,他们会帮助和指导安利直销人员选择购买合适的书籍和磁带,指导他们适应整个安利体系并学会如果做生意。他们甚至成为组织成员生活,信仰上的良师益友。除了提供意见信息以外,上线还帮助其成员处理来自于非组织成员对安利的负面影响,帮助他们调节心态。上线对下线的影响如此重大,加上销售工作的挑战性,对于任何安利人而言,如果不能与他们的上线保持良好的关系一般必定难以融入安利文化进而取得良好的成绩。上线和下线之间相互依赖促使双方深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甚至有些安利销售人员认为“我的上线就像是我的父母一样,对我关心倍至。”随着与安利成员之间相处时间不断增大,安利文化对个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似乎在安利成员和非成员之间铸起了一道沟通屏障,也无怪乎安利成员和非成员之间对安利的评价相差如此之大。
除了上线以外,安利还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整体文化传导。最常见的方法莫过于邀请成功安利直销人员讲述他们的坚苦历程,以及他们如何在安利一步一步成长并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相比之下,通过安利磁带、书籍、杂志和幻灯片则缺乏感性认识。虽说如此,娓娓动听的成功事迹却能够产生更加持续和广泛的影响。听到看到那些若干年前与自己类似甚至不如自己的人也能取得颇为丰厚的收入并受到人们的尊重,更甚至类似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发生在自己的上线身上,怎么能不让人心动而跃跃欲试。
不管是来自于上线还是组织整体,经济和情感上的帮助和赋予都是安利直销文化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在大多数组织当中,人们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关心,相反更多的是相互竞争,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冷漠无情(下级不敢奢望上级能够给他们帮助,上级所关心的也仅限于下级完成任务的多少和好坏)。但在安利直销体系中,人们相互关心、互相帮助。难怪许多安利人感叹“安利给人一种家的感觉”。
安利培训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手段和方法,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企业文化如何在培训中得以传递和灌输。
(1)专业培训
安利的产品专业知识培训相当有特色并富有成效。它要求每个安利直销人员有展示自我的勇气,熟悉产品的性能和性价比,演示其独有的销售主张。在掌握了上述的基本销售技巧后,安利还着力增强他们与潜在用户的沟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安利直销人员的不断演示产品品质和正确使用方法。通过专业培训,安利直销人员能够利用专业的测试工具,使顾客对产品的功效认识由理论上升到实践,为进一步说服其购买相关产品减轻了难度。
(2)心理培训
安利的培训不仅仅是聆听,更多的是销售人员的自我展示,是一种行为毅力的积累。在实际的销售工作中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譬如客户不给你演示产品或服务的机会,藐视你的存在,这时就需要销售人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良好的
心理承受能力。这种承受力来自于安利的
心理素质教育:为每一位销售人员在将来的具体工作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做了预见性分析;为他们提供客观的解决、借鉴方法,避免了他们在解答客户咨询时的尴尬;同时通过这种不间断的培训,安利还增加了整个销售团队的凝聚力。
(3)情感培训
单纯为销售人员提供产品知识教育和心理素质培训仅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至于员工的整体素质、工作热情和对安利的感情则影响甚微。安利文化的魅力正是在专业培训和心理素质培训基础上施加情感影响才真正焕发光彩:让接受过有效培训的销售人员自身内涵和素质有了质的飞跃;对从事安利产品销售的前景有了美好、理性的认识;更使他们觉得安利满足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于物质的渴望,还给了他们事业和精神上的追求。
安利企业文化可以提高销售人员工作的热情,提高他们与客户的沟通能力。但要得到直销人员的长期认可,企业还必须具有真正可靠的实力。好比说,整个安利(中国)是一颗移植自国外大树。由于良好的文化融合能力和文化运作能力,安利吸引了众多的销售人员加入,这颗大树正枝繁叶茂并不断抽枝发芽,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副朝气蓬勃的整体形象。然而,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这个大树还必须有发达的根系作为支撑。所谓,树有多大,根有多深,安利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诚信和质量的根基之上。
3.安利文化运作根基
安利产品以非循环的日化品为主,具有重复购买的特征,依赖于顾客(其中也包括员工)的长期认可;安利直销业务大都是从亲朋好友开始坐起,如果能够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工作阻力将会小很多,安利文化组织内导入的阻力也就相应小得多;直销方式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主要是欺诈,要消除人们对于直销的疑虑,仅仅是内部文化大融合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都要求安利企业文化不仅仅能够对安利直销人员产生正面影响,还必须进一步延伸至企业以外更大的范围,产品诚信和质量自然成为了安利生存的根本保障,是整个企业的精神和灵魂。
对于一个以直销这个敏感字眼为营销方式的公司来说,公司的诚信是非常重要的。为此,安利积极扩大在中国的影响,所有的经营活动都围绕诚信进行:大量参与资助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允许直销员在参加后的第一年内随时选择退出,并获退款;不收取巨额参加费,也不强迫直销员认购大量存货;严格规范销售人员行为;顾客对产品品质有任何不满,可以退货退款。作为安利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诚信安利并非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反映在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并用于指导企业行为。就这一点而言对中国企业文化运作确实能够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自80年代企业文化导入我国,企业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受到了企业界和理论界的认可。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作用周期长,运作难度大,再加上经济运作大环境的限制,组织文化核心要素仍然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当中。就拿建立诚信组织来说吧,很少有企业愿意真正付出短期成本以及抵制短期诱惑而坚守于其中。
我们知道,只有真正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才能留住顾客,因此安利公司从一进入中国市场仍然一如既往重视产品质量。事实上,很多销售人员当初加入安利就是因为安利产品质量好,“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安利。经过一个朋友介绍之后,我开始尝试安利产品。起先只买了一小件产品(去斑),几个月后,朋友说我的皮肤斑点少了。之后,我开始大量使用安利,至今感觉都挺好。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安利的会议,觉得挺有意思便加入安利。”在我们接触的安利直销人员中,不只一位有过类似的经历。过得硬的质量不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安利,在进行产品销售时,高质量的产品无疑可以让销售人员底气十足。
4.安利文化运作陷阱
安利没有公布
员工流失率,但据估计安利(国际)员工流失率高达40%-100%。当前,安利(中国)仍然处于低起点的飞速发展阶段,发展所带来的个人经济等各方面的利益可以淡化许多内在的问题。因而,安利(中国)员工流失率相对要低得多,我们听到安利直销人员的抱怨也异常少。但我们可以预见,安利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然要面对与安利在其他国家同样高的员工流失率。尽管安利直销业务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员工必须长期面临心理和身体的调整,高度压力之下的高流失率确实可以理解。但同时也说明,尽管安利拥有强势企业文化并精于其中,但仍然必须面对落入自己陷阱的风险。
(1)利益驱动导向
企业文化通过影响企业员工而发生作用,并借助经济利益得以加强。然而,如果安利员工曲解了这层意思,而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牟取暴利,很可能会导致传销的负面影响在安利直销人员中蔓延。这样不但不能实现安利直销节约销售成本,便于服务顾客的目的,甚至可能再次陷入传销的危机当中。
安利营销人员的收入有两种来源,其一是自身的销售收入;其二是所谓的“市场开拓费”。前者来自于服务顾客,销售产品所创造的利润。后者间接通过发展下线取得,是安利用来激励销售人员培训辅导下线员工进而促进企业的壮大和发展的经济措施。应该说,两种激励都是整个安利营销激励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服务于顾客的销售收入需要消耗营销人员大量的精力,服务的范围十分有限。因此对于大多数安利直销人员而言,服务收入所占的比重会随着他们事业的发展而逐渐缩小,甚至到达无足轻重的位置,尽管单件产品的服务酬劳比重确实不小。发展下线却能够通过造就销售的金字塔而将自己逐渐置于金字塔的高层,并从下线成功的销售和发展下线中获得利益。这种方式相对更加轻松和迅速,因而会获得更多的关注。然而,利益驱动下过分关注吸引下线也恰恰是传销在中国被禁止的最根本原因。
利益驱动固然是营销的重要手段,但是利益也是导致人们忘却事情本质的重要因素,所谓利益熏心正是如此。安利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因而在安利的文化宣传中一再强调“我们的事业需要勤奋的劳动”。然而,即便是正确和善意的劝阻也可能被忽视,更何况安利直销人员素质仍然如此参差不齐,这样就对安利文化在这方面的渗透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上下线关系破裂
安利上下线关系以情感和经济利益为纽带,情感上无法接收对方或者利益方面发生冲突都可能导致上下线关系破裂。
安利的激励体系下,上线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功的下线管理和沟通。因而,相对而言上线更加倾向于维护团队之间的关系,通常不会在意识上产生与下线分裂的感觉。即便是有,也不会轻易表现出来。相反,下线可能会觉得上线管得太多,甚至干涉了他们的私人生活。“有的时候心情不好,上线打电话让我参加安利会议,这样会让我感觉到限制,于是我对她发火。”有的下线则感觉到“工作方法上面无法认同”,价值观上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尽管在安利强势文化运作能够减少人们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工作方法培训上也几乎是按部就班,但毕竟个人经历和背景千差万别。与情感冲突并列的还有经济冲突。上线与下线之间紧密的经济收入关系虽然能够被安利强有力的宣传所淡化,但难免让人或多或少地产生被剥削的感觉。这种感觉一旦带入上下线之间的交往中,便成为威胁他们关系的潜在因素。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的上下线关系破裂可以通过重新选择上线得到改进,但更大的可能性是选择离开。
(3)梦想破灭
当打造梦想及其相应方案成功的时候,其成员会重新定位他们在组织中的意义并努力为了梦想而奋斗;相反,如果失败则可会导致成员与组织背离并最终离开。
从安利企业文化成功激发其直销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对生活的热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虽然抽象并且看似不可琢磨,但确实是可以操作并为企业带来效率的有效管理工具。当然,企业由于所处的产业背景和发展历程不尽相同企业文化运作也应该有所差异,而对于我国企业而言,要做的似乎更多。
直销法
尽管来自商务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的消息表明《直销法》的正式出台还要等待时日,但草案的公布还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直销与传销之间纠缠不清的关系,决定了直销立法是个相当敏感的话题。
根据
世界直销协会联盟的定义,直销(DirectSelling)是直接把商品和服务送达消费者的输送和流通渠道。一般而言,直销可分为
单层次直销和多层次直销,习惯上将“单层次直销”称为“直销”,而将“多层次直销”称为“传销”。
上世纪90年代初,“雅芳”第一个采取这种直销的新型销售模式登上中国大陆并获取了高额利润。在雅芳的刺激下,直销方式一时风行全国,由于市场发育不健全和制度的缺位,多层次直销方式的缺陷被利用,不规范的非法传销组织纷纷出现。截至1993年,全国诞生传销公司近200家,从业人员不少于100万,并迅速在30多个城市扩张。直销市场一时良莠不齐,鱼龙混杂。
1998年4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宣布传销为非法。同年6月,包括“安利”、“雅芳”在内的10家外资企业被批准改用“店铺+推销员”的方式转型经营。从此,“传销”就是诈骗的观念深入人心,与传销有些渊源的直销也遭受连累。但在商业主管部门和专家眼中,直销与非法传销的区别是清楚的:直销的销售对象主要是消费者,而非法传销的销售对象是经营者———传销中的下线;直销人员的利润来源于销售业绩,而非法传销的利润来源于“拉人头”;直销公司有完善的退货机制,而非法传销缺乏退货机制,或条件极其苛刻。
禁令并未根绝传销,一些无法转型的企业把“传销事业”从地上搬入地下、从实景进入网络。8月12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10大传销案件。从中看出,卷土重来的传销案件欺骗性更强,行为更加隐蔽,涉及社会成员的身份越来越复杂,不少大学生、中学生和退伍军人都不幸卷入其中。
从法律、制度上鉴定直销和传销的时候,人们关注此次直销立法能否彻底廓清直销和传销的形态,能否彻底揭露打直销之名行传销之实的伎俩,能否为那些受传销连累的直销企业正名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