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生刀豆(学名:Canavalia ensiformis (L.) DC.)是豆科、刀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各部被短柔毛或变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小,早落。小叶质薄,卵形或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全缘;叶柄通常较叶片为长。总状花序单生于叶腋,花1-3朵生于花序轴上肉质,隆起的节上;小苞片鳞片状,着生于萼的基部;花萼上唇大,裂齿2,椭圆形,下唇小,裂齿3,三角形;花冠浅紫色或白色带紫。荚果带状,果瓣厚革质,沿背缝线约5毫米处有纵棱;种子椭圆形,略扁,种皮白色。
形态特征
亚灌木状一年生
草本,高0.6-1(2)米。各部被短柔毛或变无毛。
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小,早落。小叶质薄,卵形或椭圆形,长8-16厘米,宽5-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全缘,
侧脉5对,侧生小叶基部常不等侧;叶柄通常较叶片为长;小叶柄长约8毫米。
总状花序单生于
叶腋,长15-25(-40)厘米,花1-3朵生于花序轴上肉质,隆起的节上;小苞片鳞片状,着生于萼的基部;花萼长1.5-2厘米,上唇大,裂齿2,椭圆形,与萼管近等长,下唇小,裂齿3,三角形;花冠浅紫色或白色带紫,旗瓣近圆形,直径2.2厘米,基部具2枚半圆形、内折的耳,瓣柄扁平而阔,长约5毫米,
翼瓣倒卵状长椭圆形,与镰状的龙骨瓣均具耳及瓣柄。
荚果带状,长20-35厘米,宽2.5-4厘米,果瓣厚革质,沿背缝线约5毫米处有纵棱;种子椭圆形,长3厘米,宽约2厘米,略扁,种皮白色;
种脐长不超过1.5厘米。
生长环境
短日照作物,较耐荫蔽。喜温暖热带、亚热带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15-30℃,多数品种不耐霜冻。根系入土较深,定苗后相当耐早,对理想的产量而言,要求年降雨量为900-1200毫米,且分布均匀。对土壤的适应性广,可在pH4.5-8.0的土壤上良好生长,最适土壤pH5-6。耐涝、耐旱、耐盐碱。
分布范围
原产中美洲及西印度群岛,现广植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湖南、湖北、重庆、云南、广东、广西、海南、香港。
生长习性
直生刀豆为一年生作物,但在海南,部分植株能越年生长。种子播种后48-72小时即可发芽,出苗时子叶出土。一般为自花授粉;在自然条件下,蜜蜂传粉,异花授粉率约20%或更多,套袋的花能够正常结实。全生育期180-300天。花期5-7月,果期10月。
繁殖方法
种子收获:豆荚容易破裂,在豆荚变黄、种子成熟时即收获。因上下部豆荚成熟不一致、要分次收获。收获的豆荚晾干、脱粒、清选。种子一般贮藏在陶器或袋内。
播种准备:选用健康种子,若有条件接种更好。播种前将土地整理好,施过磷酸钙250千克/公顷作基肥。
行株距:收种子或嫩荚用,通常种植在房前后院内或菜园,播种深度3-5厘米,一般为穴播或点播,每穴3-4 粒。种植面积较大,可行条播,行距60-90厘米,株距15-30厘米,或用30-40厘米株行距方形播种。如为丛生型,要用100-150厘米×100厘米的宽行株距;若为攀缘型,要求比较坚固有力的支架;若用作绿肥或覆盖作物,一般为撒播,并在雨季播种。
播种量:根据栽培目的,酌定播种量。收豆子用,播种量为25-30千克/公顷;作绿肥用,播种量为40-60千克/公顷。
主要价值
嫩荚及未成熟的种子可作蔬菜,但种子稍含毒质,须煮熟去皮泡浸于清水中去毒后方可食用。
茎叶可作家畜粗饲料,种子产量较高,作精饲料。
在热带,直立刀豆广泛种于甘蔗、咖啡、烟草、橡胶树和剑麻的行间作绿肥,或种在可可、椰子、柑橘、菠萝的行间作覆盖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