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志勇(1920年7月1日—2024年1月27日),男,
汉族,出生于
上海,浙江
德清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创烧伤专业主要开创者之一、原解放军第304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院长,全军烧伤研究所名誉所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专家组组长。
人物生平
早期学习
1920年7月1日,盛志勇出生在上海杨树浦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受到父亲提壶济世的影响。
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医学院开始内迁,盛志勇这一年开始临床实习。
1940年,由于战事不断,盛志勇等在上海圣约翰医学院完成了后两年的医学课程,并在上海红十字会医院实习。
1942年,毕业于
上海医学院。开始在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工作。
1947年,赴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医学院进修做访问学者。在留学期间,他不断地学习研究烧、创伤相关内容。
工作经历
1948年12月31日,盛志勇回到中国。
1950年1月,盛志勇到在上海中山医院工作。同年,盛志勇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
1951年1月25日下午,他成为第一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中的一员,首先赶赴齐齐哈尔第二陆军医院,主要负责救治志愿军伤员的工作。
1952年,盛志勇被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出任实验外科系副主任,负责实验外科的业务工作,建立动物实验室扩大外科实验室面积。
1958年,盛志勇所在的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上海搬至北京,他也随之北上。
1961年1月,担任解放军301医院创伤外科主任。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盛志勇前往西藏军区总医院,救治从前线送来的伤员。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盛志勇在7级以上的余震中,展开救治工作。
1969年,盛志勇成为加入巡回医疗队下到农村基层,为当地百姓看病。
1972年,盛志勇研究出用液氮储存皮肤的玻璃化储存方法,建成了当时中国第一家、亚洲最大的低温异体皮库。
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后,盛志勇前往广西,巡视、检查军队医院的战伤治疗工作。
1981年1月,担任解放军304医院副院长兼军医进修学院创伤外科中心主任。在解放军304医院任职期间,他创建创伤外科中心。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同年10月,盛志勇创建的全军第一家创伤外科研究室升级为全军烧伤研究所。
2019年1月,盛志勇所在的原创伤外科研究室被被中央军委表彰为首届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
2020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学部在第四医学中心挂牌成立,成为新的解放军总医院首批成立的21个临床医学部之一。盛志勇还创建了北京市第一家无菌动物实验室、全军第一家重症监护科,逐步建立起科学的学科体系。
人物逝世
2024年1月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创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创烧伤专业主要开创者之一、原解放军第304医院(现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副院长盛志勇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盛志勇在中国国内最早从事放射复合烧伤的治疗实验研究,初步阐明了病程规律和治疗方法。提出细菌内毒素可能是产生烧伤后脓毒症的主要原因,在烧伤治疗中,倡导了休克期复苏加用全血、休克期血液动力学监测指导输液量、CO2张力计监测胃肠道血供应、应用山莨菪碱改善胃肠道供血以降低细菌内毒素的移位、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以减轻重灌流损伤、休克期大面积切痂等,通过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提出烧伤休克治疗应达到三个目标,深入研究了烧伤脓毒症和多器官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降低了发生率和死亡率。总烧伤治愈率达98%,领导完成低温储存皮肤的研究,建立了中国国内第一家液氮保存异体皮库,建立了中国第二、全军第一个ICU。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面对一批批志愿军伤员,盛志勇凭着军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医生特有的职业敏感,率先开展了放射性复合烧伤的系统研究,在中国国内最早提出了细菌毒素致死的概念,并在复合烧伤的临床治疗上取得了成效,在中国国内首先开展了休克期切痂和休克期复苏加用全血的研究,创导二氧化碳张力计的监测和改善胃肠道血供应状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盛志勇和朱兆明教授一起在中国国内最早开展了液氮储存皮肤的研究和应用,建成了当时亚洲最大的低温异体皮库,使皮肤移植后的成活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全国二十五个省市的一百多家医院使用他们提供的异体皮,挽救了一千多位大面积特重型烧伤患者的生命,盛志勇在创烧伤后肠道细菌与内毒素移位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三项假说”理论,对创烧伤后感染和脓毒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盛志勇在中国国内开展的烧伤患者功能康复的研究,使中国烧伤治疗由单纯保命进入功能康复,大大提高了烧伤患者的生活质量。盛志勇领导完成的全军指令性攻关课题《创(烧)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研究》,在中国国内外第一次提出了发病机理双相预激学说,并将这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使大面积烧伤病人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由百分之十八下降到百分之六点九,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病死率由百分之八十八点四下降到百分之四十。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盛志勇和同事在烧伤领域开始了新的探索,在中国国内最早研制出适用于烧伤患者涂用的化妆油彩,解决了浅度烧伤愈合后皮肤色素沉着或脱色素的问题。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盛志勇和同事根据烧伤的不同情况,总结出一套不同手法的体疗按摩规律和系列功能康复疗法,达到了无疤预防,有疤早治,促进功能康复的效果。
二十一世纪初,在国家“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下,盛志勇和付小兵带领课题组开始进行骨髓干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再生汗腺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于2009年6月在国际学术期刊《创面修复与再生》杂志发表。
据2020年4月
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盛志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3项、其它奖24项。
盛志勇在学术方面主编和撰写学术专著27部,发表学术署名论文众多被万网收录877篇。
人才培养
盛志勇认为,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必须在临床工作中深入观察、勤于思考,从发现的问题入手,临床上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要打主动仗,防患于未然,这样才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盛志勇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作为一名专家如果培养不出超越自己的学生,就是他最大的失败。
2013年11月15日,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盛志勇在学术年会上作了题为《中国烧伤医学发展的历史回顾》的报告。
盛志勇的研究所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全国优秀青年科技之星2人,总后科技金星2人,科技银星2人,科技新星1人,研究所下设临床部、基础部6名正副主任平均年龄43岁,全部为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
截至2012年4月,盛志勇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生11名、硕士生9名,其中包括:
朱兆明、郭振荣、
柴家科、
付小兵、胡森、
姚咏明、
王正国等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盛志勇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附属医院专家组、全军烧伤研究所组长、名誉所长,
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烧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外科学会常委,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
中华烧伤杂志》名誉主编,《
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
中华创伤杂志》名誉主编,《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杂志》副主编,国际烧伤学会资深委员,《Burns杂志》编委,
美国科学促进学会、
国际外科学会会员,美国创伤学会、加拿大创伤学会和以色列烧伤学会荣誉会员。
个人生活
盛志勇的父亲年幼时,家境贫寒,七岁时就给人家当放牛娃。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外国传教士看他人很机灵,就联系让盛志勇的父亲到杭州蕙兰中学读书,后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医学院。盛志勇的母亲是浙江湖洲人,曾就读于金陵女子大学,后因家境不好,中途辍学,盛志勇的母亲与盛志勇的父亲在上海杨树浦开了一个小诊所行医。他们从一张病床干起,发展到一百多张床位,药房、化验、X光透视、手术室……一应俱全,小诊所也取名叫“沪东医院”。杨树浦是一个工业区,那里的贫困工人多,父母对这些贫苦的工人甚是同情,扶危济困,治病行善,和工人关系处的很好,在工人中有很高的声望。受家庭的熏陶,使盛志勇幼年就立志长大后要做一名医生,为百姓治病,普渡众生。
盛志勇从小爱好运动,乒乓球、足球、网球、游泳、跳绳、踢踺、双杠样样喜欢,而且一学就会,在华山医院实习时曾荣获跳绳冠军,同学们送他个外号“猴子”。
盛志勇年轻时好奇心很强,什么事喜欢自己动手试一试,他听说人的颅骨有7个孔,在7个孔里放上7颗黄豆,洒一泡尿,颅骨就会在地上滚动,于是他就和同学到郊外找了一个人颅骨如法泡制,结果这个颅骨动也没动,他才知道这是大人骗小孩子的。他在中学时对化学非常感兴趣,化学成绩在全班也最好,有一次他在家做电解实验,用的是漆包线,由于不绝缘差点被电死。
盛志勇的业余爱好十分广泛。小时候,他喜欢逗蛐蛐、养虫子、养小白鼠。参加工作后,他又喜欢上了集邮,只要看到邮票,就注意收集,时间一长,清朝的大龙邮票、德国100多万马克的邮票等都有收藏。“可惜有许多很珍贵的邮票在‘文革’中作为‘四旧’给丢了。”盛志勇说。
盛志勇也喜欢音乐,尤其喜欢西方的男高音和歌剧,如《茶花女》《蝴蝶夫人》等,并喜欢收藏外国古典音乐的磁带、CD唱片等。盛志勇还喜欢书法,在繁忙的工作间隙,他会挥毫泼墨来调节身心。“工作之余,在办公室中走动走动,抬头欣赏并陶冶一下情操。有时候看看别人的字,来了灵感,我就提笔写一写。人老了要有些兴趣爱好,这样心态才不会老。”
人物评价
盛志勇是中国最早从事烧伤、创伤的研究人员,为中国的医疗乃至世界的医疗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网络电视台评)
盛志勇是中国创、烧伤专业开创者之一。(
中国工程院评)
在近六十年的医学生涯中,盛志勇以对医学事业的挚爱和顽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医学之最,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人民日报海外版评)
在盛志勇身上,既具有科学家的睿智,又具有战士的勇气。作为中国烧伤医学专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在近70年的医学生涯中,他以对医学事业的挚爱和顽强不息的探索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共和国医学之最,他精湛的医术使无数遭火魔吞卷过的人获得第二次生命,特别是在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治疗方面,把中国烧伤救治水平推向了世界领先地位。(
新华网评)
盛志勇院士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大临床学家,是科学研究上获得卓越成就并享有国际盛誉的大科学家,也是桃李满天下的一代名师和大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野战外科专家
王正国评)
人物影响
1996年,盛志勇荣获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他把5.5万元奖金捐给医院,设立“盛志勇奖励基金”;1999年,盛志勇又把获得的20万港币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奖金捐给医院,设立“盛志勇医学成就奖”,用于奖励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所作为的科技人才。
《
仁术宏愿·盛志勇传》是2015年1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为黎润红、张大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