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壮浑厚确是盛唐诗的风貌特征。南朝以至初唐诗风,大抵绮靡柔弱,雕琢词句,缺乏雄浑之气,它被
盛唐诗人扬弃了。盛唐以后的中
晚唐诗,有的偏于平易柔弱,如
大历十才子、
白居易、
贾岛、
姚合等,缺乏雄壮;有的偏于雄健,如
韩愈,但因刻意追求奇险,缺乏
浑成自然,所以雄浑确是盛唐诗区别于初唐与中晚唐诗的突出特征。
严羽最推崇盛唐诗,于盛唐诗中最推崇李白、
杜甫两大家。《沧浪诗话·诗评》称道李杜等盛唐诗人诗“如
金鳷【鳷(zhī)传说中的异鸟、大鸟】擘海,
香象渡河”,是赞美其雄壮。严羽又强调诗歌应写得浑然天成,不露文辞
斧凿痕迹,即所谓“如
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沧浪诗话·诗辩》),并认为盛唐诗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严羽大力推崇提倡盛唐诗风,不但因为盛唐诗的确写得好,还有其时代背景。宋代影响最大的
江西诗派,其作品以杜甫晚年一部分刻意锤炼字句的篇章和
韩愈、孟郊诗为学习对象,写得
瘦硬刚健而缺乏自然
浑成之美。南宋后期流行的永嘉四灵诗派,取法
贾岛、
姚合,
气局狭小,缺乏雄壮阔大的气象。严羽竭力主张作诗应取法盛唐,寓有针砭当代诗风、补偏救弊之意。
说盛唐诗雄壮浑厚,是就其总体风貌特征和主要倾向而言。大致说来,盛唐诗绝大多数是浑厚的,但有一部分诗篇特别是
王维、
孟浩然等人的
山水田园诗篇,风格冲淡闲逸,虽也自然
浑成,但并不雄壮。这类诗篇在盛唐诗中毕竟只占少数。盛唐气象是一种宏观性的概括。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
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
杜甫《
戏为六绝句》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风貌。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
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一部分盛唐诗,较充分地反映了唐帝国强盛期的时代面貌,但盛唐气象和盛唐时代面貌不是一回事。文学史上的盛唐,指
唐玄宗、
肃宗两朝,约五十年。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国势开始衰落,中经
安史之乱,更是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但以
杜甫为代表的盛唐后期诗,仍然富有雄浑的特征。举例来说,杜甫的《望岳》诗写于盛唐前期,固然表现了他“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宏伟抱负。他的《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写于安史之乱前夕,表现了唐帝国岌岌可危的形势和诗人的
忧心忡忡,却仍然气象雄浑。杜甫晚年所写的《登楼》《登高》两首七律,表现唐朝受外族侵凌的衰败局面和诗人的迟暮心情,境界仍然雄壮阔大。此类的例子尚多。杜甫晚年的这类诗篇,往往被明清诗论家誉为表现盛唐气象的佳作。杜甫晚年在
安史之乱后所写的不少诗篇,也具有雄浑风貌。盛唐后期,时代面貌大变,但李、杜等人在前期所形成的心态没有消失,所追求的明朗刚健诗风也没有消失,所以仍能写出不少雄浑的诗篇。
唐朝是
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盛唐诗是唐诗史上的高峰,以雄壮浑厚为特征的盛唐诗气象,具有很高的
美学价值。
《
文史中国》丛书首批共58本,分为四个系列:“辉煌时代”、“世界的中国”、“文化简史”、“中华意象”。四个系列互相联系,同时又自成体系,为读者多视角多侧面地展示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