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菊幽赏图
明代沈周创作纸本设色画
《盆菊幽赏图》是明代画家沈周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作内容
此卷所表现的是典型的江南景致。展开画卷,由右向左展现。画面右部为临河坡岸,在较为平坦的坡堤上长有几棵松树和一株垂柳。松树枝干壮粗,枝叶繁茂,垂柳枝条低垂,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在松树和垂柳掩映下,有一茅亭,四周筑有围墙。亭中有三二人,正在饮酒赏菊,一人皆闲息于茅亭之中,二主评菊对弈,一仆自观秋色,意态悠闲。由此往左上为水清从树,水渚伸入湖中,坡岸上树木茂盛,枝叶繁密,有的树干挺拔直上,有的枝干卧倒于地,这水渚丛树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点与右上侧的泽滨亭树遥相呼应。画卷中部画有两株繁茂的树木,把隔水相望两岸连接起来。
此图为画中自题:“盆菊几时开,须凭造化催。调元人在座,对景酒盈杯。渗水劳僮灌,含英遣客猜。西风肃霜信,先觉有香来。长洲沈周次韵并图。”钤朱文“启南”、白文“石田”二印。清代乾隆皇帝在画上题诗:“图中生面开,秋意镇相催。篱下香盈把,霜前酒当杯。画诗皆可入,蜂岂容猜。展卷清吟处,重阳得得来。”并钤有“会心不远”、“德充符”等方印。乾隆皇帝另外还在此画上留下“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石渠宝笈”、“御书房鉴藏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三希堂精鉴至”、“宜子孙”等收藏印章。一嘉庆皇帝的朱文椭圆印章“嘉庆御览之宝”也在此画上。
创作背景
雅集图主要以文人雅士的生活为题材。明代中叶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文人闲暇的时间日多,凡琴、棋、书、画、品茗、清谈、晏坐,皆为文人生活雅事。这些也就成为画家笔下的表现内容,《盆菊幽赏图》就是其中之一。该图是沈周中年时期的作品。
艺术鉴赏
构图
该图与其它同类作品不同,在布局上,它的主题部分并没有被放在通常人们认为最佳的视觉位置——画面中部,而是被安排在整个画面的右面。画面的另半部分,则被不太完整的景观和诗文、题跋上下分而享之。奇妙的是,这样的布局,丝毫没有给观者带来什么不舒适,相反,却平添了许多新意。其原故,一方面在于画家有意将左面的树丛,取其平凡的下端,而含弃中、上端的秀态荣姿;另一方面,则在于画家对构图的处理。
《盆菊幽赏图》的构图,是以左上部的水渚树丛与右下部的泽滨亭树相对应;并以画面中部的两株繁茂的树木,把隔水相望的两岸在透视上连接起来,从而呈现出一种类似勺状的景物错落走向。那令人眼目清明的勺中之物,使是茅亭前边沿岸摆开的十数盆芬芳流溢的秋菊。
技法
此图所采用的笔墨技法,已显出作者融汇贯通南宋“四大家李、刘、马、夏之大笔简括的风范,而形成了的自家风格——粗笔水墨。其笔势刚柔兼备,稳健自如;笔法谨严润秀,骨力浑实;笔锋随形而变,高于层次;用色五色俱全,不吝不妄;笔调清新自然,爽朗明快。画家在景物处理上,不单单注意到根据树木、茅亭、坡石、人物等不同的性质,予以不同对待,而且对同类景物的不同品性,亦能做到区别为之,如古木枝干的苍劲老练,杨柳枝干的圆润流畅等等,都各具情态。
设色
《盆菊幽赏图》卷的着色,艳丽饱满,丰富而颇有质感。画家在着力追求客观景致原本风貌的同时,既发挥出自己意欲达到的明确疏朗的效果,又透溢出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的浅绛色韵,功力甚厚。图中仅有的三个人物,皆闲息于茅亭之下,二主评菊对弈,一仆自观秋色。造型简炼生动,示意传神,充分表现出当时文人雅士通有的悠闲意趣。
研究价值
明代中期吴门画派领柚沈周的《盆菊幽赏图》,是诸多反映他中年画风的杰作中,颇具代表性的一幅;而正是在其中年时期,他才真正摆脱了宋、元水墨山水技法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并由此开拓了吴门画派之先河。故而,观赏《盆菊幽赏图》卷,不仅可以了解沈周的绘画成就,而且对探索明代文人水墨山水画承前启后的发展轨迹,有很大的帮助。
重要展览
2016年5月,天津博物馆推出“画与书归——明代中期吴门书画特展”,《盆菊幽赏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书画家。自幼艺术熏陶,其父沈恒吉,伯父沈贞吉都擅长书画,是元代文人画风的继承者。沈周秉承家学,出入于宋元各家,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名重当时,成为明代“吴派”山水的一发宗师。与唐寅、文征明、仇英合成”明四家”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就图》、《沧州趣图》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15:34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