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皮肤变形虫病,是阿米巴原虫侵犯皮肤而致病,大多继发于阿米巴性痢疾,主要发生于肛门及会阴部。临床主要表现为阿米巴溃疡、肉芽肿、
脓肿等。患处有特殊性臭味,自觉疼痛,病程慢性,长期不愈,溃疡中可检出阿米巴。
病因
病原体是溶组织阿米巴,可分滋养体和包囊两期。寄生在人体结肠腔内,不须转换宿主。成熟的四核包囊具有感染性,通过污染的食物、饮水进入人的消化道,不受胃液影响,直至小肠下段,由于胰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囊壁变薄,虫体开始活动而脱囊变成一个含有四核的小阿米巴。继续分裂繁殖,侵犯组织形成包囊排出。随被污染的饮食重新进入新宿主,继续其人体内发育。因此其生活史基本形式是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溶组织阿米巴不能侵犯完整的皮肤,必须由擦伤、裂口、切伤或外科创口进入,才能引起皮肤损害。主要由以下途径发生:①肠道阿米巴病变的直接蔓延,如发生在肛周的病变;②阿米巴
肝脓肿或
脓胸经引流后在引流口附近发生的感染;③被阿米巴原虫污染的衣物接触破损的皮肤直接感染,较少见;④阿米巴原虫通过血液循环引起转移
性病灶,亦少见;⑤同性恋者异常性行为方法。
临床表现
青壮年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多继发于
肠阿米巴病或肝阿米巴病,由阿米巴侵入破损皮肤引起。好发于肛门和会阴部,胸腹壁穿通部位。损害可表现为:
1.阿米巴溃疡
多表现为深在性溃疡,自觉剧烈疼痛,溃疡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周围有近2厘米宽的红晕,溃疡向四周及深部扩散迅速,可形成直径数厘米至十几厘米的大溃疡,边缘不整齐,稍高出皮面,有的可外翻,基底为暗红色肉芽组织,表面覆盖着坏死组织及脓液,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中能查到阿米巴原虫。
2.阿米巴肉芽肿
在阿米巴溃疡的基础上溃疡底部肉芽组织增生形成肉芽肿,呈高低不平的乳头瘤样结节或菜花状隆起,质地较硬,触之易出血,表面覆有脓血性分泌物,有恶臭,在分泌物中能查到阿米巴原虫。
在肛门周围或腹壁、胸壁处形成一个深在性的
脓肿,有波动感,若
脓肿破溃可形成深溃疡或瘘管。
病变皮肤有明显炎性浸润,质硬,呈紫红色,境界清楚,且微高出皮肤表面,自觉疼痛。
5.阿米巴过敏症
为非特异性皮疹,可出现
湿疹样、
痒疹样、
荨麻疹样、
痤疮样、
酒渣鼻样的皮疹或黏膜黑变病。
6.阿米巴侵犯泌尿生殖系统
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破溃,溃疡边缘表皮增生,棘层肥厚。真皮
水肿,有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在坏死组织中常可见到聚集成群的溶组织阿米巴,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0μm~40μm,胞质呈嗜碱性,内含空泡、红细胞和核碎片,在原虫的外周常可见到一空白晕。
诊断
根据发病前有腹痛、
腹泻等痢疾样症状,损害多发生于肛周,早期为深在性
脓肿,而后发生浸润性溃疡,并可逐渐形成增殖性肉芽肿,呈菜花样,患处有特殊性臭味,自觉疼痛,病程慢性,长期不愈,溃疡中可检出阿米巴,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尖锐湿疣、
梅毒性扁平湿
疣、结核性
脓肿等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并注意饮食,可酌情给予流质、半流质或少渣饮食。有失水或失盐者,应及时予以补给。有肠出血者,需按情况进行
输血。发生
肠穿孔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内用药物治疗
甲硝唑,是目前治疗各型阿米巴病的首选药。并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四环素等口服。
3.局部治疗
每日清洗患处,选用广谱抗生素溶液湿敷或外涂甲硝唑软膏。亦可根据皮损情况进行外科清创引流、切除术、植皮术等治疗。
预防
及时治疗患者及带虫者。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注意饮水、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