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法
治疗方法
皮内针法(intradermal needle therapy) 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作较长时间留针的一种方法,又称“埋针法”。
皮内针法定义
针刺人皮肤后,固定留置一定的时间,给腧穴以长时间的刺激,可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皮内针具介绍
皮内针的针具有两种。一种呈颗粒型,或称麦粒型,一般长1厘米,针柄形似麦粒;一种呈揿钉型,或称图钉型,长约0.2—0.3厘米,针柄呈环形。前一种针身与针柄成一直线,而后一种针身与针柄呈垂直状。针刺部位多以不妨碍正常的活动处腧穴为主,一般多选用背俞穴、四肢穴和耳穴等。
皮内针法操作方法
颗粒式皮内针
用镊子夹住针柄,对准腧穴,沿皮下横向刺人,针身可刺人0.5~0.8厘米,针柄留于皮外,然后用胶布顺着针身进入的方向粘贴固定。
揿钉式皮内针
用镊子夹住针圈,对准腧穴,直刺揿人,然后用胶布固定。也可将针圈贴在小块胶布上.手执胶布直压揿入所刺穴位。
皮内针可根据病情决定其留针时间的长短,一般为3-5天,最长可达1周。若天气炎热,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以1-2日为好,以防感染。在留针期间,可每隔4小时用手按压埋针处1-2分钟,以强加刺激,提高疗效。
皮内针法适应范围
皮内针法临床多用于某些需要久留针的疼痛性疾病和久治不愈的慢性病证,如神经性头痛面神经麻痹、胆绞痛、腰痛、痹证、神经衰弱、高血压、哮喘、小儿遗尿、痛经、产后宫缩疼痛等。
皮内针法注意事项
1、 关节附近不可埋针,因活动时会疼痛。胸腹部因呼吸时会活动,亦不宜埋针。
2、埋针后,如患者感觉疼痛或妨碍肢体活动时,应将针取出,改选穴位重埋。
3、埋针期间,针处不可着水,避免感染。
4、热天出汗较多,埋针时间不宜过长。
5、若发现埋针局部感染,应将针取出,并对症处理。
6、溃疡、炎症、不明原因的肿块,禁忌埋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8 12:26
目录
概述
皮内针法定义
皮内针具介绍
皮内针法操作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