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岗村
广东省深圳市下辖村
皇岗村,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下辖村,位于福田街道西南部,距街道办事处0.07千米,在深圳中心区的中轴线上,地处在深港口岸的门户位置。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庄姓族人在此建围立村,被称为上高围。皇岗路从中心公园西侧贯穿深圳南北,即得名于此村。原皇岗行政村由上围、下围、吉龙三个自然村组成,面积0.5平方公里。因建围的海滩旁是绵延的黄土丘岗,村子就起名为“黄岗”,清乾隆年间改名为皇岗。皇岗村与香港隔河相望,皇岗口岸即以皇岗村地名而命名。全村均以庄氏为姓,其先祖从甘肃天水经河南到福建、杭州,后迁至广东东莞县李松萌,明宣德年间,庄敬德裔孙庄顺斋携族人迁此。1992年城市化后,皇岗社区本地居民580多户2000人,居住外来建设者6.5万人。
历史沿革
建村至明万历元年(1573 年),属东莞县;明万历元年至清朝,属新安县。1914年,属宝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宝安县第二区沙头乡;1958年,属南天门公社;1959年,属附城公社; 1979年,属深圳市罗湖区福田公社;1983年,属上步区福田街道皇岗行政村;1990年,属福田区福田街道皇岗行政村;1992年,属福田街道皇岗社区。
人口
2015年末,户籍人口2000人,其中男性840人,女性1160人;80岁以上60人,最年长者104岁(女);海外留学7人。非户籍外来人口5.3万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5000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1000多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德国、澳大利亚等国。
历史文化
历史起源
村落建于明朝时期,因村子的背后有一个山岗,村子就起名“黄岗”。清乾隆年间改名为皇岗。皇岗村与香港隔河相望,皇岗口岸即以皇岗村地名而命名。全村均以庄氏为姓,其先祖从甘肃天水经河南到福建杭州,后迁至广东东莞县李松萌,明宣德年间,庄敬德裔孙庄顺斋携族人迁此。原皇岗行政村由上围、下围、吉龙三个自然村组成,面积0.5平方公里, 1992年城市化后,皇岗社区本土居民580多户2000人,居住外来建设者6.5万人。皇岗的位置得天独厚,地处深圳中心区的中轴线上,处在深港口岸的门户位置。
本地方言
世居村民为汉族,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
传统建筑
传统民居为广府民居,始建于清朝,现存38座。
现存皇岗庄氏祠堂,位于福民路北侧,坐西向东,始建于清代中期,后庄姓族人在此举办学堂(小学),学堂停办后便闲置,且成了危房。1999年重建,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四厢房;清水砖墙,灰瓦覆面,屋脊有博古装饰,有许多动植物木雕、石雕。现该祠堂内设皇岗博物馆,着重展示皇岗村史、皇岗村改革创业和发展史、皇岗村的文化风情以及皇岗村的美好前景。
祠堂旁有灵王庙,三开间二进,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砖木石结构。
地方习俗
该村生育习俗很有特色 ,怀孕称 “ 有喜”“有好事”“有生养”。孕妇分娩称“坐月”“养仔”。旧时分娩都在家里,请村里接生婆到家中接生。孕妇足月未生,娘家和至亲赠送鸡蛋“催生”;孩子出生后,置办酒水、红糖、鸡蛋到岳家报喜。生男孩谓“添丁”,如春节前出生,春节后需到祠堂点灯,称“开灯”。“开灯”时间从正月初五至十二择日而定,十五“收灯”,十六“圆灯”。男孩出生的第一个元宵节为吊灯日,要举行点灯仪式,并祭祖。吊灯之后,男孩算正式入族,名字写入族谱。
该村旧时婚姻一般有说媒、见面、过礼择期、迎亲、拜堂、婚宴、闹洞房、回门等流程。男子娶亲一律要拜祠堂,新娘要先梳好头,一边梳头一边唱:“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在婚礼上,一般要请有文化的人穿上马褂恭敬地读祝文。
现每年正月初一上午,该村的庄姓宗亲(包括香港和海外宗亲)会前往皇岗庄氏祠堂参加团拜活动;清明节扫墓、重阳节扫墓拜祖宗,每年组织庄姓村民前往福建永春拜祭庄赋祖祠。
本地特产
特色产品有皇岗虾米、红螺(民国时期作为品牌产品销往港澳地区和海外)。特色传统(节庆)食品有炒米饼,春节期间的油角,清明节的清明仔、茶果,端午节的裹粽,孟兰节的界糕、寿粉,中秋节的月饼、寿粉,重阳节、冬至的茶果、石榴仔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特色食品,男子娶亲时用的碌堆(煎堆),女子出嫁时的大肚白饼(寓早生贵子),以及象征喜庆、团圆的大盆菜。
公共设施
该村北至滨河大道,西邻益田路,村边有广深高速,福民路、皇岗路从村中穿过。毗邻皇岗口岸和福田口岸,地铁4号线和7号线从村中穿过。20世纪60年代末通电,80年代通自来水、通电话,90年代初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互联网。村内有1所小学、2所幼儿园。2015年,皇岗小学有27个班,在校学生1190人,教职工77人;皇岗村幼儿园,在园幼儿266人,教职工30人;皇岗新村幼儿园,在园幼儿380人,教职工67人。村里有文化广场、灯光篮球场、健身广场、皇岗社区图书馆(藏书约4万册)、社区公园(锦绣园)、老人之家等。
发展沿革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在皇岗党组织坚强带领下,皇岗村经历三次转型,创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奇迹:
第一次转型是农村转型城市(1980年~1992年9月)。皇岗村告别农耕时代,“洗脚上田”,招商引资,大办“三来一补”加工制造业,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大飞跃;
第二次转型是工业为主转型高端服务产业(2000年~2010年)。皇岗村成立集体股份公司,皇岗村改制为皇岗社区。股份公司成立后,皇岗村由以“三来一补”工业为主向综合服务业转型,引进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已经建成的皇岗商务中心,主楼高268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集总部商务写字楼、现代商业、高星级酒店公寓多种业态为一体;
第三次转型是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型社区。皇岗村将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谋划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将通过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打造深圳中心区后花园。皇岗村人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社区的模式,提出了高起点一体化更新改造规划方案。
领导关注
皇岗村是莲花山邓小平铜像俯视的城中村。2010年8月21日,皇岗社区党员干部迎来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温总理访村民看巨变,还和本地村民一起挥拍参与柔力球运动。
荣誉成就
一个拥有全国第一个“村级博物馆”的地方,一个藏书14万册的地方,一个小孩可以在村内公园里戏水喂鱼的地方,这就是皇岗村。皇岗村先后被评为省、市文明单位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并被确定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村内有文化广场、音乐喷泉、演出舞台和小桥流水的锦绣公园,以及本地村民引以为豪的皇岗博物馆,它号称全国第一家村级博物馆,馆内收集了皇岗村自解放以来的文件、实物,照片,忠实地记录了皇岗村发展的历史轨迹。
交通状况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9 14:2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人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