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塘镇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辖镇
白龙塘镇,隶属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位于西乡县东北部,东与堰口镇子午镇接壤,西与桑园镇为邻,南与城北街道相连,北临汉江与洋县黄金峡镇交界,区域面积153.66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10月,白龙塘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2020年,白龙塘镇户籍人口19527人。
历史沿革
民国初年,为白龙塘乡,隶属于西乡县北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为白龙乡,隶属于西乡县五区。
1952年,为白龙区,隶属于西乡县。
1959年,为白龙管理区,隶属于西乡县东风人民公社。
1984年,为白龙区,隶属于西乡县。
1996年,为白龙塘镇,隶属于西乡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下辖碾子沟村、响洞子村、田家垮村 、岔河子村、金佐村、中坝村、龙王沟村、贯溪村、白家坝村、胡家沟村、李家山村、沈家坪村 、范家营村。
1990年,调整区划后,下辖龙王沟村、上庵村、何家山村、朱家垭村、贯溪村、白家坝村、沈家坪村、沈河村、丰宁村、刘院村、中坝村、 碾子沟村、罗家院村、仁义村、白火村、响洞村、遇缘村、田禾村、韩岭村、石梯村、岳岭村、三岔村、二郎村、铁城村、三上村、三郎村、大坪村、罗家河村、牟家庄村。
1996年,调整区划后,下辖龙王沟村、上庵村、何家山村、朱家垭村、贯溪村、丰宁村、沈家坪村、沈河村、刘院村、中坝村、白家坝村、仁义村、碾子沟村、罗家院村、白火村、响洞村、遇缘村、田禾村。
2015年,调整区划后,下辖白龙社区、龙王沟村、朱家垭村、贯溪村、何家山村、沈坪村、刘院村、丰宁村、响洞村、田禾村、田禾村、碾子沟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白龙塘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白龙社区、龙王沟村、朱家垭村、贯溪村、何家山村、沈坪村、刘院村、丰宁村、响洞村、田禾村、碾子沟村。白龙塘镇人民政府驻白龙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龙塘镇,位于西乡县东北部,东与堰口镇子午镇接壤,西与桑园镇为邻,南与城北街道相连,北临汉江与洋县黄金峡镇交界,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3.4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6千米,区域面积153.6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龙塘镇地处秦巴山区,属于浅山丘陵带,北依秦岭,南连巴山。
水系水文
白龙塘镇境内河道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汉江、牧马河、神溪河等。其中神溪河,流经丰宁、沈河、中坝、朱家垭等村汇入牧马河。
自然资源
白龙塘镇境内矿藏资源主要有磁铁石英石花岗岩等。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白龙塘镇辖区总人口18296人,总人口中,男性9441人,占51.6%;女性8855人,占48.4%。2011年,白龙塘镇人口出生率8.3‰,人口死亡率6.8‰,人口自然增长率1.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8.6人。
2020年,白龙塘镇户籍人口1952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白龙塘镇财政总收入310万元,同比增长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万元,同比增长8.6%。
第一产业
2011年,白龙塘镇农业总产值1.214亿元,同比增长18.05%,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46.5%。农业耕地面积1.29万亩。
白龙塘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2011年,白龙塘镇生产小麦1244吨,玉米1022吨,水稻2369吨。
白龙塘镇主要经济作物为油料作物、烤烟、食用菌等。2011年,白龙塘镇油料作物面积13000亩,产量686吨;烤烟面积1200亩,产量164吨;食用菌产量150吨。
白龙塘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白龙塘镇生猪饲养量3.76万头,年末存栏4.5万头;羊饲养量0.5万只,年末存栏0.25万只;牛饲养量0.2万头,年末存栏0.12万头;家禽饲养量6.5万羽,上市家禽2.5万羽。2011年,白龙塘镇生产肉类4471吨,其中猪肉4139吨,牛肉46吨,羊肉31吨;禽蛋255吨;畜牧业总产值732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3%。
第二产业
白龙塘工业以矿产品加工业为主。有非公有制企业18家。2011年,白龙塘镇工业总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8.9%,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3.5%。
2020年,白龙塘镇有工业企业1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个。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白龙塘镇有商业网点144个,职工476人,2011年,白龙塘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0.166亿元,同比增长9.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0.132亿元,同比增长11.3%。
截至2011年末,白龙塘镇有西乡县农村合作银行在本镇开设1个分行和3个办事处;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0.263亿元,同比增长16.5%;人均储蓄1421元;各项贷款余额0.235亿元,同比增长11.6%。
2020年,白龙塘镇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7个。
交通运输
白龙塘镇境内阳安铁路呈东西向穿境而过,镇内以“西(乡)子(午)路”为主干,青丰路、中刘路、白丰路、碾仁路等镇村干道为分支,通村水泥路17条,公路网络改善了本镇交通状况。有县镇级公路3条,总长59.3千米。截至2011年末,白龙塘镇镇区道路硬化长度为1.3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白龙塘镇有文化站1个,村图书室13个,藏书约8600余册,文艺演出队2个。
教育事业
2011年,白龙塘镇有九年制学校1所,完小2所,幼儿园1所,中小学学生656人,教职工80余人。
医疗卫生
2011年,白龙塘镇有卫生院1所,标准化卫生室18个。新型农村医疗参合17423人,参合率96%。
体育事业
2011年,白龙塘镇有体育场地3个。
社会保障
2011年,白龙塘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1户,人数22人,支出5.8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418户,人数843人,支出77.92万元。新建村级社区服务设施3个。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民国初年,因此地境内有白家坝、龙王沟、唐兴寺三个大村,各取其首字,相缀而称白龙唐,又因塘、唐同音,久之移写成白龙塘,简称白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
贯溪村打锣镲
打锣镲是白龙塘镇贯溪村地围子演出时的开场舞蹈,产生于清道光年间。名为打锣镲,但舞者并不使用锣镲,而是双手各持一个竹扎、纸糊的锣镲圈,随锣鼓伴奏起舞。锣鼓点以本地社火“三点水”曲调为基础,吸收了民间花鼓词的节奏,形成了潇洒、活泼的风格。原有10套动作,2套失传,只存8套。每套均有固定程式,简洁明快,刚劲有力,讲究稳、准、狠,有南拳遗风。20世纪70年代初,县文教局、文化馆在调查民间舞蹈中予以登记。该村老艺人李厚壁与韩德焕等人携手,总结全套动作、程式,并授艺于后人。2007年,“打锣镲”得到抢救保护。2008年3月,被录入《汉中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录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贯溪村地围子
地围子是在白龙塘镇贯溪村一带流传的传统民俗舞蹈,据说产生于清道光年间。通常在春节、船桥会和安灵寺庙会,由男女演员二人表演,以表达祈求平安、吉祥的心愿。表演方式有扎老场和走马场两种,音乐包括打击乐、弦乐和歌唱,颤步是动作特点。据调查,1949年前,共有剧目百余个。20世纪70年代,还有30多个节目上演。《送郎当义兵》《赶会路上》曾参加省、市文艺汇演。受地理环境和师徒传承关系限制,后来只在贯溪村流传。2007年,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调查、整理,聘请年近70岁的老艺人韩世清回忆、演示,组织县剧团青年演员学习、排练,终于使濒临失传的民间舞蹈重上舞台。2008年3月,被收录入《汉中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录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西乡县志2020年6月版.陕西省地方志官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02:0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