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 Koop. & Cribb)是兰科兜兰属的地生或半附生植物。叶基生,叶片狭长圆形;花葶直立,淡绿黄色,花苞片黄绿色,宽椭圆形,近白色,有时带极淡的紫蓝色晕,花瓣基部有少量栗色或红色细斑点,唇瓣上有时有淡黄色晕,中萼片椭圆状卵形,合萼片宽椭圆形,花瓣宽椭圆形至近圆形,唇瓣深囊状,近卵形或卵球形;花期4-5月。白花兜兰因其3片花瓣纯白色,唇瓣膨大成为兜状,形似女式拖鞋,又叫“拖鞋兰”。
植物学史
白花兜兰因其3片花瓣纯白色,唇瓣膨大成为兜状,形似女式拖鞋,又叫“拖鞋兰”。
形态特征
地生或半附生植物,通常较矮小。叶基生,二列,3-5枚;叶片狭长圆形,长13-17厘米,宽3-3.7厘米,先端近急尖,上面深绿色,通常无深浅绿色相间的网格斑,但细心观察在一些叶上可看到极淡的网格斑,背面淡绿色并在基部可有紫红色斑点,中脉在背面呈龙骨状突起,基部收狭成叶柄状并对折而彼此套叠。
花葶直立,长11-12厘米或更短,淡绿黄色,被疏柔毛,顶端生1花;花苞片黄绿色,宽椭圆形,长达3.8厘米,宽约2厘米,近白色;花梗和子房长约5厘米,被疏柔毛;花大,直径8-9厘米,白色,有时带极淡的紫蓝色晕,花瓣基部有少量栗色或红色细斑点,唇瓣上有时有淡黄色晕,通常具不甚明显的淡紫蓝色斑点,退化雄蕊淡绿色并在上半部有大量栗色斑纹;中萼片椭圆状卵形,长4.5-4.8厘米,宽3.8-4.5厘米,先端钝,两面被短柔毛,背面略有龙骨状突起;合萼片宽椭圆形,长与宽各4.5-4.8厘米,先端钝,背面略有2条龙骨状突起;花瓣宽椭圆形至近圆形,长约6厘米,宽约5厘米,先端钝或浑圆,两面略被细毛;
唇瓣深囊状;近卵形或卵球形,长达3.5厘米,宽约3厘米,基部具短爪,囊口近圆形,整个边缘内折,囊底具毛;退化雄蕊鳄鱼头状,长达2厘米,宽约1厘米,上面中央具宽阔的纵槽,两侧边缘粗厚并近直立。
花期4-5月。
分布范围
分布中国广西北部(地点不详)和贵州南部(荔波)。模式标本为栽培植物,原产地为中国,具体地点不详。
生长环境
生于
海拔约780米的石灰岩灌丛中覆有腐殖土的岩壁上或岩石缝隙中,较喜阴,怕强光直射,不耐寒。
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为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该种一般长在周围林木茂密、隐蔽性强的石壁之上,它是单子叶植物中虫媒传粉的最高级类型,在适应形形色色的昆虫传粉过程中,兰科植物的花朵形态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兜兰没有贮藏养料的组织,需保证喜凉品种的休眠期。冬季大多数兜兰都有要求比较干燥、光线充足的生长环境。栽培兜兰时花形大、着花多的植株比较喜温,较适合把它们放在室内培植。用作插花的兜兰花形宜大且圆,故不可一味追求花朵的数量而忽视其质量。
培养土
兜兰对
培养土的要求较高。大多数兜兰的原产地降水较多一年中只有几个月空气比较干燥,因此兜兰全年要求湿润的培养土。此外,为预防根部缺氧,应保证培养土排水良好。
浇水
应用
软水(最好是雨水)浇花,但盆内不可积水,否则细菌大量繁殖,易造成植株腐烂死亡,冬季浇花的水不能太凉。叶片也不可长时间积水,否则叶片易腐烂。夏季可通过
喷水或
喷雾达到兜兰生长所需的较高空气
湿度。
施肥
施肥宜少而勤。一般市场上销售的成品肥即可,如使用有机肥料,一部分兜兰品种会更加繁茂。此外,植株较大的品种比叶片少的品种需更多肥 料。肥料充足,新芽充分发育,植株才会开花,否则要等到第二年才会开花。通常所有的兜兰品种应每半年施一次
石灰肥,剂量为每10厘米盆径可用一茶匙碳酸石灰,也可在浇花中加入石灰,这样肥料就可被植株长期汲取。
换盆移植
每隔两年换盆一次,若能每年换盆一次自然更好。大型植株开花较多,除非必要,否则不要扯断或扯裂根部。换盆时不可破坏植株组织,否则腐霉菌就会趁虚而入。可用木炭粉来预防腐霉菌。
病虫防治
所有的兜兰品种都易受
红蜘蛛侵害,尤其是生有光滑叶片的品种。因此,应时常检查叶片。其他的害虫很少危害兜兰。兜兰常见病还包括
细菌和
真菌感染。新鲜、流通的空气可起预防作用。
主要价值
兜兰又名拖鞋兰,夏秋或临冬开花,花期最长达70余天。西南地区的兜兰叶片通常要厚实硬朗些,花色更为亮丽显眼,有更好的抗旱保水机制,在抗逆性新品种选育上具有非常高的利用价值。
兜兰盆花生产需要3到5年,由于其
花形奇特、花色丰富、花期持久,且容易管护,在12到30摄氏度范围能生长,室温23度环境下能正常开花,因此颇受家庭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是值得开发生产的兰花种类之一,也是发展小盆栽产业的新兴品种。
2012年2月25日,由黔南州林业局主办、黔南州兰花协会承办的黔南州首届“金路杯”兰花展上,产于黔南荔波茂兰自然保护区的白花兜兰,最惹人注目,所标的价格达30万元,是这一次兰花展中的价格冠军。小小的白花兜兰,没想会有这么高的标价。”前来赏花、购花的南宁市覃先生对眼前的一钵白花兜兰赞叹不已。“虽然价格很高,不过,物有所值。我先和太太商量后,再决定把不把它买回去。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Ⅰ,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白花兜兰被称为“植物大熊猫”,
白花兜兰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其所依存的群落分为乔、灌、草3层,乔木层亚层不明显,层高8-12米,胸径6-10厘米,多为单种属,结构复杂多样。生存环境恶劣,种子繁殖率低,环境依存度高,是白花兜兰的制濒原因之一。白花兜兰生境陡峭石壁的石缝穴沐浴黑色石灰土上,土壤稀少,根部几乎暴露在空气中这也是白花兜兰萌发和生长困难的原因。同时,人为毁林开荒使白花兜兰的栖息地质量严重衰退,该物种的较高观赏价值也使其面临过度采挖的威胁,导致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在2004年出版的《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Ⅰ卷中,白花兜兰被列为极危种(CR),且被评估为极小种群,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2018年发布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显示,白花兜兰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野生成株数量约为250株,且种群数量仍呈下降趋势,属于极度濒危(CR)。该物种对环境变化敏感,只能在特定海拔、土壤、遮阴率等条件下生存,现面临包括基础设施和旅游业开发、以园艺或贸易为目的的过度采集、生态失调、踩踏、气候变化、干旱、采伐森林、水土流失等多种直接或间接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