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唇西猯属
偶蹄目西猯科下的一属
白唇西猯属(学名:Tayassu):是偶蹄目西猯科的一个单型属,唯一的物种即白唇西猯(Tayassu pecari)。体长90-130厘米,肩高44-60厘米,体重 20-50千克。头大,体稍大,鼻子长,脖子粗,腿又细又长,小尾巴。皮肤粗糙,覆盖全身。成体头部为深棕色,嘴唇白色,这些白发条纹从嘴角一直延伸到下颚,再到喉咙,一直延伸到下颌的下巴尖,这使嘴和下颌周围的白色标记明显突出。
形态特征
白唇西猯属仅有一个物种即白唇西猯,这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野猪。头体长750-1,000毫米,尾长15-55毫米,肩高440-575毫米,体重25-40千克。脸部拉长,终止于由软骨支撑的裸露的鼻椎间盘。耳朵圆形,长6.4-9.0厘米,通常直立。身体是圆的和桶状的,脸很长,末端是猪状的鼻盘,腿又细又长。像所有野猪一样,白唇西猯的体形与旧大陆的猪非常相似。鼻子长,脖子粗,头大,小尾巴。成年个体的前蹄有两个较大的负重脚趾和两个较小的脚趾,仅在软的基底上使用,所有脚趾都有蹄。后蹄由两个大脚趾和一个小脚趾组成。白唇西猯有大而尖的犬齿,在嘴唇下形成明显的肿块。位于下背部的香腺,长约10厘米,宽约5.5厘米,产生独特的刺激性气味。通过在小尾巴根部上方有类似乳头状突起,腺体会产生分泌物。雄性的犬齿更长,雌性的脑壳更大,其余两性相同。
皮肤粗糙,覆盖全身。成体头部为深棕色,嘴唇白色,这些白发条纹从嘴角一直延伸到下颚,再到喉咙,一直延伸到下颌的下巴尖,这使嘴和下颌周围的白色标记明显突出。每根毛发两色:基部呈浅色,远端四分之三呈深色。骨盆区域浅奶油色,颈背侧有白色区域。全身刚毛,身体两侧的毛发很短,长2.8-6.0厘米;而上背部的毛发可能长达11.5厘米。沿着脊柱向下延伸的鬃毛长于侧面,并形成波峰,当野猪变得兴奋时,鬃毛会竖立,以增加动物表观的大小。亚成体与成体的区别在于它们具有红色、棕色、黑色,奶油色的皮毛,腿、喉咙和脖子下面是白色的。
近种区别
白唇西猯和草原西猯都在该属物种白唇西猯占据和生活的地区发现,两个物种的皮毛颜色都是灰色,脖子上都有淡淡的“项圈”,但草原西猯没有白唇痕。
栖息环境
栖息于各种各样的生境中,包括沙漠灌木丛、干旱的林地、雨林。 以灌木丛、石灰岩洞穴和大石块充当避难所。白唇西猯往往生活在出生地附近,很少远离水源。
生活习性
该属物种白唇野猪白天和黑夜都活跃,但主要是夜间活动。它们是一种游牧物种,总是在寻找食物和水。群居,估计其居住范围在60-200平方公里之间。它们在各个年龄段的雌雄同居的族群中活动,雌雄通常占主导地位。畜群最多可包含2000个个体,但大多数成员在种群从5-200多个的范围之间。这种行为可以保护它们免受天敌美洲狮美洲虎的攻击。还可以帮助它们更有效地觅食。白唇野猪利用其背侧的气味腺作为领土标记的一种手段,并用来识别团体成员。该物种会进行一种奇怪的修饰仪式。 一个白唇野猪通过摩擦对方的后肢和气味腺的头部侧面来修饰对方的气味腺。 这与性别或年龄无关。
行走的距离很长,它们在某个区域的存在是偶发性的,而且是无法预测的。它们通常在每个区域停留几个小时或一两天。像猪属的动物一样,这些白唇野猪的也在泥泞的土地里打滚。如果沿着相同的路线行走,将一次又一次地拜访这些泥坑。
用声音进行交流。它们会根据活动而发出低水平的发声和拍击声。在大群活跃时会不断产生鼓舞,尖叫和响亮的扣牙声,可以在数百米外听到。一般小群似乎保持沉默。
杂食性。牙齿形态使白唇野猪可以在热带森林中食用各种食物,但很少吃肉。 食物包括吃水果、树叶、植物根茎、种子、蘑菇、蠕虫和昆虫。 有时,也会吞食小脊椎动物,例如青蛙、蛇、蜥蜴、鸟类和乌龟的卵以及腐肉。已知白唇野猪还以农作物为食,经常食用玉米、地瓜、木薯、香蕉和甘蔗等农作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根廷、伯利兹 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 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
灭绝:萨尔瓦多。
繁殖方式
全年可繁殖,不同亚种间的繁殖季节不同。 但是,春季和秋季是最常见的繁殖时间。 雌性的产仔数为1-4只,通常会产双胞胎或偶发三胞胎。 仅一名幼仔的出生几率就少见了。 妊娠期156-162天不等。幼仔在出生后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在奔跑,并在出生后1天陪伴母亲。
下级分类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2年 ver 3.1——易危(VU)。
该属物种遍布其广泛范围内的众多保护区。然而,尚不确定这些保护区网是否足以确保代表性种群的生存,其规模足以在其分布范围内的所有主要生境类型中维持可行的种群。同样令人怀疑的是,大多数保护区是否足够大,足以形成该物种的大群,或者保护区之间是否具有足够的连通性,以在由于其他原因而发生流行病或种群崩溃时恢复。这在中美洲尤其令人关注。
在1973年实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之前,在20世纪上半叶,许多中美洲和南美国家出口野兽皮。19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国家开始禁止野兽皮的出口,1986年,白唇西猯被列入《濒危物种贸易公约》附录二。秘鲁是唯一允许合法出口兽骨兽皮的放牧州,并且只有来自生活在亚马逊地区的生存猎人的生皮才能出口。其他国家,包括玻利维亚和阿根廷,正在探索开发有管理的出口野猪皮商业出口的前景。就玻利维亚而言,野兽皮将来自谋生狩猎。仅为生皮收获野猪不在该地区的计划内。这种扩大的“合法”收成需要加以认真监测,因为它有可能通过扩大市场无意促进该物种的非法商业使用,因此有对皮毛和其他野兽产品的需求。随着其他国家野兽皮贸易的兴趣日益增加,可能有必要修订《濒贸公约》的贸易许可证。
该属物种白唇野猪在其原产国被广泛地圈养,但在其他地方却很少,这主要是由于对活体动物进入拥有大量国内猪肉产业的国家施加了严格的兽医限制。
在2005年举行的一次研讨会的基础上,该物种的状况评估已经完成,该研讨会比较了历史和当前状况以及分布数据,并确定了主要威胁和种群状况。虽然有关管理,保护,生态和生物学的研究不断扩大。但是,在许多分布范围内的国家缺乏研究、管理和监测能力。保护生物学家,地方和国家政府技术人员以及社区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是该物种的高度优先事项。还需要审查该物种在其范围内的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和法规。
参考资料
White-lipped Peccary.The IUCN Red List .2019-02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8 11:09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