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山
陕西省佳县的景区
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
历史沿革
白云山,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城南5公里处的黄河之滨,道教名山,又名嵯峨岭,山势西北东南走向,雄踞滔滔黄河西岸,山上松柏苍郁,重岩叠嶂,夏秋之季常有白云飘绕其间,远远望去若隐若现,素以“关西名胜”闻名于世。这里山水相映,白云缭绕,松柏参天,庙宇林立,是全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道教名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云山古称对龙岭,亦叫嵯峨岭,后因终年白云缭绕,而称白云山,庙也因“山门无锁白云封”而叫白云观。 白云山洗心泉 榆林白云山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来到白云山,观其山其景秀,便结庐而居,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高,一时间名扬四方,被万姓尊为玉凤真人。白云观便是在真人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从此白云山名声大震,当地大兴土木,营造道观,后经历代续建补葺,建成了以道为主兼有儒、释庙宇各类建筑100余处、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全国著名道教圣地,为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文化传承
参加白云山庙会将美不胜收,因为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祖国的传统文化、宗都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其内涵深刻,形式多样,内容广泛,不失为一座巨大的文化保库。相传古时有一蓬头赤脚道士,自称玉凤真人,于山上结草茅庵,白日采药,夜间修炼,医术高明,为民除疾,药到病除,人敬如神。后被榆林张总兵认识,原是宋朝大理寺卿周三畏,因不忍审讯忠良岳飞,故出家修道,后得张总兵鼎力相助,于山创建庙宇,即后来山上之白云观。此山为陕北著名的道教胜地与旅游名山。山上之观则是西北明清时期最大的古代建筑群,被誉为黄河上的一颗明珠。
境内古迹
白云山道观始建于宋元,从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开始扩建,经过四百余年的不断修缮,形成今日规模。道观现存大小建筑99余处,庙宇殿堂54处,总面积达12.1万平方米。观内有壁画1300余幅、碑碣172块、匾95余块,此外还有明万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亲颁圣旨一道、御赐道藏4726卷和石狮、古钟、旗杆、浮雕、石刻等珍贵文物,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观建筑群座北向南,西倚群山,东濒黄河,气势宏大,景色壮观。蕴藏期间的白云观道教文化博大精深,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久负盛名。每年农历的三月三日(真武祖师诞生日)、四月八日(真武祖师修炼得道之日)、九月九日(真武祖师飞天成仙之日)道观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宗教活动,特别是四月八传统庙会期间,每天有上万辆车十多万人云集神山,赶庙会,看社戏,会亲友,朝山揽胜,交流物资。
庙会规模之大,辐射之广,聚众之多,在全国屈指可数。2007年,白云山道教音乐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云山庙会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胜地
白云山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宗教旅游胜地。为了改善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增加白云山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近年来,我县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投资30余万元编制了《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旅游总体规划》和《白云山道教事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新建了白云山会馆、北线旅游公路、白云广场、民居庄园、双龙阁、煜畅亭、悟道壁等景点和服务设施;建设了滴翠园、静园、怡园、玫瑰园等园林点,并对上山道路和白云山进行了大面积绿化;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白云山天一广场、会议中心、论道亭。同时,出版了《白云山典藏》、《白云山对联碑文》、《白云山白云观壁画》、《白云山道教志》、等一批介绍白云山旅游文化的书籍,先后承办了六届白云山论道节,举办了白云山文化旅游节、陕晋蒙民间艺术文化周、每年一度的九九重阳登山节、“心香祈和谐”白云山大型宗教文化盛典、黄金周旅游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佳县白云山.途牛旅行网.
白云山.资料来自延长县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13:5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