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瘕,汉语三级字,读作瘕(jiǎ、xiā或xiá),部首是疒,五笔是UNHC,读作瘕(jiǎ)时指肚子里有结块的病。读作瘕(xiá)时古同“瑕”。读作瘕(xiā)时指喉病。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瘕jiǎ
⒈ 妇女肚子里结块的病。
⒉ 腹中生长寄生虫。
其他字义
瘕xiá
⒈ 古同“瑕”,污;缺点:“敢辞亲耻污,唯恐长疵瘕。”
其他字义
瘕xiā
⒈ 喉病。
基本词义
◎ 瘕 jiǎ
〈名〉
(1) 妇女腹中结块病 [lump in the abdomen]。如:瘕症(腹中结块的病。比喻隐患);瘕痛(腹中结块作痛);瘕疵(腹中结块的病)
(2) 喻过失,罪过 [fault;crime]。如:痕瘕(喻曾犯有罪案)
(3) 腹中生的虫病 [worm disease in the abdomen]
客食道龟,已而成瘕。——《搜神记》
古籍释义
唐韵》乎加切《集韵》何加切,𠀤音遐。《说文》女病也。
又与瑕同。《郝敬读书通》旧唐书:韦後称制,负犯痕瘕。
又明皇开元二十七年,大赦诸色痕瘕人,咸从洗涤。瘕,音霞。与瑕同。
又《广韵》古马切《集韵》举下切,𠀤音贾。《集韵》腹中久病。《正字通》症瘕,腹中积块坚者曰症,有物形曰瘕。《方书》腹中虽硬,忽聚忽散,无有常准,谓之瘕。言病瘕而未及症也。经曰:小肠移热于大肠为伏瘕。《注》小腹热已移入大腹,两热相搏,故血溢而为伏瘕也。《史记·扁鹊仓公传》遗积瘕也。《注》犬狗鱼鸟,不熟食之,成瘕病。《又》臣意诊其脉曰蛲瘕。《注》索隐曰:音饶檟。正义曰:人腹中短虫。《山海经招摇之山,丽𪊨之水出焉。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注》瘕,虫病也。
又《广韵》古讶切《集韵》居迓切,𠀤音驾。
又《广韵》古牙切《集韵》居牙切,𠀤音嘉。义𠀤同。
又《集韵》虚加切,音煆。喉病。或作疨。
方言集汇
赣语:kræt5 瘕头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1 ga2 [客英字典] ha2 [海陆腔] ga1 ga2 [客语拼音字汇] ga3 [梅县腔] ha2 ga5
粤语:gaa2 haa4
参考资料
.汉典.
.医源世界.
康熙字典.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5 13:50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