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
呼吸道受到刺激分泌的液体,也叫痰液,成分包含
粘液、
异物、
病原微生物,各种
炎症细胞、坏死脱落的粘膜
上皮细胞等。
医学
清蛋白是主要来自血液,而粘液细胞分泌糖蛋白,浆液细胞分泌抗微
生物蛋白(如溶酶体和铁传递蛋白)和
蛋白酶抑制剂。由信号分子(即神经递质)激活
细胞表面的受体,进而激活导致细胞内钙升高的信号转导通路,其结果是发生分泌颗粒的胞吐作用。在颗粒释放后,粘蛋白通过细胞内的缠绕形成聚合体凝胶。浆液细胞产物和来自血液的分子与粘蛋白相互作用以调节凝胶的粘滞度。粘液与上皮纤毛的机械性活动相结合,起着转送带样作用,以每分钟10~20μm的速度将气道中的污物运出。
痰液的粘稠度增加主要是由于痰中的酸性糖蛋白含量增加有关,这是由于糖蛋白分子依靠不同的键(如二硫键、氢键等)交叉联接在一起,形成一种凝胶网。痰液含有电解质,其中Ca2+含量高,可以增加粘稠度。
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大量炎症细胞的核破坏而产生的DNA亦使痰液的粘稠度显著提高,形成所谓脓痰,不易排出。痰的pH也影响其粘稠度,酸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增加,而碱性液体中痰的粘稠度降低。
常见性状与种类
痰在外观上有黄、白、绿、红、黄白等色,性状可分为泡沫痰、果冻痰、脓痰,稀痰、血痰等,按部位可分为大肺叶痰、小肺叶痰等,咳、痰、喘、炎是
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主征。下呼吸道感染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感染主要的是急性气管--
支气管炎,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由感染、物理化学刺激或过敏引起,是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常见于寒冷季节。
当呼吸道发生炎症病变时,呼吸道液体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形成痰液。痰液中包含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
炎症细胞及坏死脱落的粘膜
上皮细胞等成分。痰液中液体主要是由支气管粘膜上皮的分泌粘液的腺体和
杯状细胞分泌的。腺体的分泌受迷走神经支配,刺激迷走神经可以促使腺体分泌增加,杯状细胞除了也受迷走神经支配外,在直接受到吸入的干燥空气、
刺激性气体等刺激后亦分泌增加。
在
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时,气管支气管内的腺体肥大,杯状细胞增多,分泌物的量显著增加,并且其粘稠度也大为增加,而气管粘膜的纤毛运动减弱,造成痰液清除功能受阻,粘液不易排出。
鼻源性痰
鼻源性痰的处理
对患有鼻炎的人来讲,90%以上的人的痰属鼻炎性。而此时的痰则是鼻粘膜
炎症反应下分泌出的浓稠的粘液。这些粘液由
鼻纤毛运输到鼻咽处时即粘附在鼻咽处,无法进入胃中而被最终消化掉。始终粘附的粘液造成我们咽部不适,我们便只能通过咳嗽来清除
咽部异物。
对此类痰最根本的处理方法是消除鼻部炎症。而
洗鼻法则是消除鼻部炎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不断冲洗掉鼻腔内的粘液可直接减少痰的量。同时,此法可逐步消除鼻腔炎症,达到最终消灭痰并治疗
鼻炎的目的。
常见几种疾病
1、
慢性支气管炎遇寒凉后易犯咳、喘、痰多,经久不愈,可形成
肺气肿及肺心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痰黄黏且发热。
3、肺结核发热、
盗汗,形成肺空洞时痰量多,化验能找到结核菌,可伴有血痰。
4、
支气管扩张痰量很多,可分成稀、黏稠、特黏稠三层,也可伴
咳血。
6、绿脓杆菌感染痰呈绿色或黄绿色,较黏,伴发热。
为了查清
痰多的病因,应到医院详细检查,如拍x线胸部照片。可疑肺癌时,应照断层片或胸部CT检查,验痰查,找癌细胞,最好做
气管镜检查,以便早确诊、早手术、早放疗或化疗。如果是感染,应做痰培养检查。培养出致病菌后,还需做药物对该菌的敏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
产生和成分
据专家介绍,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痰中有成千上万的病菌。痰液可传播
非典型肺炎、
肺结核、
流行性感冒、
霍乱、麻疹等。有人随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菌染病的机会,因为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健康人呼吸一些带有病菌的空气,很容易“中招”,痰是我们呼吸道排泄出来的废物,小小一口痰,细菌千千万,保持环境卫生不可以随地吐痰,但是绝不能强忍着咽下,因为痰里面含有大量的细菌,如果咽下去后有少部分细菌可能会被胃液杀死,但是绝大部分的细菌却仍然活着,它们会进入肠道从而引起肠道的疾病,而如果痰中带有
结核杆菌则可能会引起
肠结核病。这些细菌还有可能通过
血液传播到肝、肾、脑膜等部位从而引起这些部位的疾病,专家指出,有痰憋住不吐也会害人。痰在呼吸道如不及时排出,导致呼气不畅及
呼吸困难,可能发展成肺气肿;咳嗽,
反复咳嗽会使
肺泡发生变化导致功能低下;有些病人的痰还具有
抗原性,可引发
过敏性哮喘。因此专家指出,有痰还是要“一吐为快”,但注意不要随地乱吐。吐痰,最好用纸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痰的形成
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它是通过支气管
纤毛运动上皮纤毛的运动,从肺部向上呼吸道推动,最后,通过人的正常
咳嗽反射从气管内咳出排出体外,正常人痰很少,只是保持呼吸道湿润而分泌的少量粘液。但当人吸入刺激性气体、尘埃、致病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时,上呼吸道就可能发生炎症,或者肺部发生疾病,呼吸道就会分泌增加,
痰量就会增加,而痰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可以由粘痰变成黄脓痰。比如:在
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空洞形成时,肺化脓性炎症时,黄脓痰的量就会增加,而且里面可以含大量的致病菌。
呼吸道分泌少量的粘液是正常的,它对人可以起一个保护作用。当人吸入比较冷和干燥的空气时,通过呼吸道可以使进入肺内的含氧空气进行湿润和加温,也可以使吸入空气中的尘埃、有毒的其他颗粒以及空气中的含细菌的尘埃颗粒吸附在湿润的支气管壁上,通过支气管上皮的纤毛运动,推向上呼吸道,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起到了保护肺脏的作用。
污染物
肺脏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直接相通,空气的污染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也包含了痰液与尘埃结合后干燥的颗粒,通过人的呼吸吸入肺脏,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那么,
呼吸系统发生炎症而得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经科学家们研究,认为由于呼吸系统结构的特殊性,感染肺部的致病微生物多而复杂。再说病人又可通过呼吸系统的分泌物,痰液的排出,打喷嚏等可以再污染空气,再可以使人吸入。这样周而复始的传染而感染,所以,呼吸道的
传染病流行传染是很快的。况且,
结核杆菌在干燥的尘埃中存活的时间很长,所以,危害也就更大。
呼吸道传播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痰液污染了空气,污染了空气中的尘埃。有人通过测定,正常人每天24小时至少要吸入10~12个立方米的空气,否则不能维持人正常活动所需的氧气。这十多个立方米的空气中,能被人利用的也只有含20.9%的氧气,可想而知,这十多立方米的空气中含有多少人体所不需要的东西,其中包含着有害有毒物以及干燥的带细菌的尘粒。所以如何减少这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有害的物质的吸入,就需要净化我们的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