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疆,汉语一级字,读作jiāng或qiáng,其本意为田界。通“强”,强大;强盛。
字源演变
会意字。本作畕,从二田会意。后分两路发展:一路是两个“田”字上中下有三条横线,当为羡画。此种写法有作者,如字形5,当为讹体;另一路是两个“田”的旁边加“弓”,“弓”是丈量田地的用具,表示划定田界需要丈量。后一种写法也有不同异体,有的在两“田”之间没有羡画,如字形3。有的则有羡画,而且可多可少,其中多为上中下三画者,与《说文·弓部》训“弓有力”之“彊(强)”为同形字。春秋战国时期,又加意符“土”或“阜”,如字形10、11,使与土地有关的意思更加明显。从“阜”者仅偶见,从“土”者则发展至今。其中“土”的位置颇不固定,或在“弓”之下,或在“畺”之下,隶变后,“土”移到了“弓”的左下角,才最后定型。“畺(疆)”的本义是田界。《说文》:“畺,界也。” 《周礼·春官·肆师》:“与祝侯禳于畺及郊。”《国语·周语上》:“恪恭于农,修其疆畔,日服其鎛,不解于时。”引申为国界、边界、边际、止境、疆土、疆域等。通“彊(强)”,强盛。《吕氏春秋·长攻》:“凡治乱存亡,安危疆弱,必有其遇,然后可成。”
疆,字的演变多是部首的演变。如图1: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居良切,音姜。《说文》本作畺,界也。《易·坤卦》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书·泰誓》我武惟扬,侵于之疆。《诗·小雅》万寿无疆。《笺》疆,竟界也。《左传·桓十七年》夏,及齐师战於奚,疆事也。《注》争疆界也。
又《诗·大雅》迺疆迺理。《朱注》疆谓画其大界。《左传·宣八年》楚伐舒蓼灭之,楚子疆之。《注》正其界也。
又官名。《周礼·夏官》掌疆。《疏》掌守疆界,亦是禁戒之事。
又《集韵》或作彊。《贾谊·新书》衞侯名辟彊。辟彊,天子之事也。诸侯弗得用,衞侯更名毁。
又或作壃。《史记·晋世家》出壃乃免。
又《正韵》蚕白也。
又《集韵》《正韵》𠀤巨两切,强上声。《周礼·地官·草人》疆㯺用蕡。《注》疆㯺,疆坚者。《释文》疆,其两反。
又《字汇补》北方谓土焦曰疆。见转注古音。
方言汇集
赣语:jiɔng1
客家话:[海陆腔] giong1 [东莞腔] giong1 [沙头角腔] kiong1 [宝安腔] kiong1 giong1 [台湾四县腔] giong1 [客英字典] giong1 [梅县腔] giong1 ki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ong1
粤语:goeng1
参考资料
汉字演变文化源流.中国知网.2014-06-05
康熙字典.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6:18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