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地域类型
畜牧业产生和发展的自然条件
畜牧业地域类型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具有类似的畜牧业生产条件、特点、方向的牧业经营单元或地域单元的组合。同一类型的各单元具有共同的性质、作用和内在联系。它是人们在长期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发展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故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是畜牧业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简介
主要研究畜牧业产生和发展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演变过程和规律,与农业其它各部门的关系,与其它地区畜牧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畜牧业的地域结构、分布范围、经营方式、现状特点,在国家和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生产潜力、远景预测;发展方向、途径、措施,可为进行地区资源开发,定向改善畜牧业的生产条件,搞好畜牧业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畜牧业地域类型研究是进行畜牧业区划与布局,制定大农业发展规划等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类型划分,主要依据单位面积草地的生产能力、生产专业化方向,主要畜产品的商品率等内在特征,以及每百亩草原上平均放牧的牲畜头数、主要牲畜头数占牲畜总头数的比重、出栏率、牲畜和畜产品外销的百分比等一系列数量指标。中国畜牧业地域类型明显,繁复多样。根据其地域特点和经营方式分为:农区舍饲与圈养畜牧业;高原牧区游牧畜牧业;山地牧区季节牧场轮牧畜牧业;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定居游牧畜牧业;青藏高原纯牧业。
分类
畜牧业地域类型分类的具体依据和标准尚不统一,但都以地域性与畜牧业特点相统一为基本原则。1951年法国的P.韦雷将全世界的畜牧业地域类型分为 4个第一级类型,即副业性质的畜牧业(如中国式的畜牧业);具有信仰情感的畜牧业(如印度的养牛业);纯牧业(如驯鹿的放牧、游牧等);以及与农业结合的畜牧业。在4个一级类型下又分出 14个二级类型。在个别的二级类型下,划分出三级类型。如在“与农业结合的畜牧业”地域类型中分出 4个二级类型:即为农业服务的畜牧业;农牧兼营、一业为主的畜牧业;发展牧草栽培的畜牧业和小动物饲养业(包括禽、兔、蚕、蜂等)。在“发展牧草栽培的畜牧业”中列出了 4个三级的地域类型:阿根廷潘帕斯大草原的苜蓿育肥业,阿尔卑斯型的山地畜牧业,英格兰型的畜牧业和新西兰型的畜牧业。
中国的畜牧业地域类型有高平原牧区的游牧畜牧业、山地牧区季节牧场轮牧畜牧业、半干旱农牧交错地区的定居游牧畜牧业、农区舍饲畜牧业和圈养畜牧业等多种类型。
类型研究
再进一步划分则有:草原放牧地区的群牧养马业和养羊业、荒漠地区群牧养驼业、高寒山地和高原的群牧牦牛业、城市郊区的奶牛饲养业、农区养猪业、亚热带水网平原群鸭饲养业等。如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1977年曾将内蒙古畜牧业地域类型划分为3个一级类型及 15个二级类型。
畜牧业地域类型的研究主要包括:①驯养动物的生态环境及其生产条件的调查分析和评价;②与地域基本特征相适应的畜牧业特点,包括种群及饲养管理、经营管理等特点;③其发生发展过程和规律性的分析研究;④变化趋势的估计和改善其生产能力的方向及途径的研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10 19:2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