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电磁学里,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是一种由带电物体产生的一种物理场。处于电磁场的带电物体会感受到电磁场的
作用力。电磁场与带电物体 (电荷或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
麦克斯韦方程和
洛伦兹力定律来描述。
定义
电磁场是有内在联系、相互依存的电场和磁场的统一体的总称。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电磁场可由
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引起,也可由强弱变化的电流引起,不论原因如何,电磁场总是以光 速向四周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场是
电磁作用的媒介,具有能量和动量,是物质的一种
存在形式。电磁场的性质、特征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由麦克斯韦方程组确定。
随时间变化着的电磁场( electromagneticfield)。时变电磁场与静态的电场和磁场有显著的差别,出现一些由于时变而产生的效应。这些效应有重要的应用,并推动了电工技术的发展。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然而,在高频率的
电振荡中,磁电互变甚快,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
振荡电路,于是电能、
磁能随着电场与磁场的周期转化以电磁波的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电磁波为
横波,电磁波的磁场、电场及其行进方向三者互相垂直。电磁波的传播有沿
地面传播的
地面波,还有从空中传播的空中波。波长越长的地面波,其衰减也越少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也越容易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中波或短波等空中波则是靠围绕地球的
电离层与地面的反复反射而传播的(电离层在离地面50~400公里之间)。
振幅沿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作
周期性变化,其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波本身带有能量,任何位置之能量、功率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其速度等于光速(每秒30万公里)。光波也是电磁波,无线电波也有和光波同样的特性,如当它通过不同介质时,也会发生折射、反射、
绕射、散射及吸收等。在空间传播的电磁波,距离最近的电场(磁场)强度方向相同、且量值最大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电磁波的波长λ。电磁波的频率γ即电
振荡电流的频率,
无线电广播中用的单位是
千赫,速度是c。根据λγ=c,求出λ=c/γ。
电可以生成磁,磁也能带来电,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构成了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的场,这就是电磁场,而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即形成了电磁波,所以电磁波也常称为电波。1864年,英国科学家麦克斯韦在总结前人研究
电磁现象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
电磁波理论。他断定
电磁波的存在,推导出电磁波与光具有同样的
传播速度。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
赫兹 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之后,人们又进行了许多实验,不仅证明光是一种电磁波,而且发现了更多形式的电磁波,它们的本质完全相同,只是波长和频率有很大的差别。按照波长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就是
电磁波谱。如果把每个波段的频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话,它们是工频电磁波、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
r射线。
发展历史
人们很早就接触到电和磁的现象,并知道
磁棒有
南北两极。在18世纪,发现电荷有两种:
正电荷和
负电荷。不论是电荷还是磁极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作用力的方向在电荷之间或磁极之间的连接线上,力的大小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这两点上和
万有引力很相似。18世纪末发现电荷能够流动,这就是电流。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是发现了电和磁的现象,并没有发现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19世纪前期,
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小磁针偏转。而后安培发现作用力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互相垂直,磁针到
通过电流的导线的
垂直线方向与电流方向相互垂直。不久之后,法拉第又发现,当磁棒插入导线圈时,导线圈中就产生电流。这些实验表明,在电和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被发现以后,人们认识到
电磁力的性质在一些方 面同万有引力相似,另一些方面却又有差别。为此法拉第引进了
力线的概念,认为电流产生围绕着导线的磁力线,电荷向各个方向产生
电力线,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电磁场的概念。
人们认识到,电磁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电荷在其周围产生电场,这个电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电荷。
磁体和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磁场,而这个磁场又以力作用于其他磁体和内部有 电流的物体。电磁场也具有能量和动量,是传递电磁力的媒介,它弥漫于整个空间。
19世纪下半叶,麦克斯韦总结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并引进
位移电流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核心思想是:变化着的
电场能产生磁场;变化着的磁 场也能产生电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组
偏微分方程来表达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这套方程称为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
经典电磁学的
基本方程。麦克斯韦的
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其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这一预言后来为赫兹的实验所证实。于是人们认识到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肯定了光也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场能够以力作用于带电粒子,一个运动中的带电粒子既受到电场的力,也受到磁场的力,
洛伦兹把运动电荷所受到的电磁场的作用力归结为一个公式,人们就称这个力为洛伦茨力。描述电磁场基本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茨力就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基础。
在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实验及其他一系列实验的启发下,安培认识到磁现象的本质是电流 ,把涉及电流、磁体的各种相互作用归结为电 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寻找电流元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问题。为了克服孤立电流元无法
直接测量的困难,
安培精心设计了4个示零实验并伴以缜密的
理论分析,得出了结果。但由于安培对电磁作用持
超距作用观念,曾在理论分析中强加了两电流元之间作用力沿连线的假设,期望遵守
牛顿第三定律,使结论有误。上述公式是抛弃错误的作用力沿连线的假设,经修正后的结果。应按近距作用观点理解为,电流元产生磁场,磁场对其中的另一
电流元施以作用力。
电流磁场
【目的和要求】
通过直线电流的磁场 和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实验,认识带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并进一步认识和检验安培
右手螺旋定则。
【仪器和器材】
专用电源(低电压、短时间
大电流),粗铜线(φ3×30毫米)
小磁针(J2406型,一组10个),
硬纸板(20厘米×20厘米),
方座支架(J1 102型),铅笔,带硬纸板(15厘米×20厘米)的
螺线管,导线2根,细铁粉。
【实验方法】
一、直线电流的磁场
1. 将30毫米长的
粗钢线穿过20厘米见方的硬纸板的中心。
2.将粗铜线沿
竖直位置固定好(例如用一个小支架固定硬纸板,或用方座支架夹持住硬纸板)。粗铜线的两端另外用导线连接到专用电源的输出端上,然后在纸板上均匀撒一层细铁粉。
3. 接通专用电源的开关,并同时用一支铅笔轻敲纸板,使上面的铁粉沿
磁力线排列。(专用电源的短时间电流输出达三、四十安培以上,然后会在预定的时刻自动断开。)
4.用白纸画出所见图形的简图。然后在纸板上沿
同心圆的4个不同方位各放1个小
磁针。再次接通专用电源,按小
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在同心圆上标出磁力线的方向。
5. 检查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磁力线方向是否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6.改变电流的方向重做一遍上述实验,再画一张磁力线简图,与上图相比较,并检验右手螺旋定则。
1. 将带硬纸板的螺线管的两端接到专用电源的输出端上,按通电源,同时轻敲均匀地撒好了铁粉的硬纸板,使上面的铁粉沿磁力线排列
3.在
螺线 管内和两端外不同地方放几个小
磁针,再次接通专用电源,按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在简图上标出磁力线的方向,并注明电流的方向看看是否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参考资料】
线圈指南针
在铅笔上用
牛皮纸缠两层,然后再用
漆包线在纸上顺次密绕60-70圈,把线头固定好后,把线圈连同
纸筒一起从铅笔上取下,这样 便得到了一个
螺旋线圈。
另取
铜片、锌片各l小块,
泡沫塑料一块,将线圈置于泡沫塑料上,线圈的两头分别与铜片、锌片连接。然后,把这一装置放入盛有盐水(或醋)的杯中,让它浮在液面上,并使锌片、铜片浸入在溶液中。这时你可以看到线圈管的轴线总是指 着南北方向。不管你怎样改变它的指向,它都会恢复南北指向的位置,犹如一架指南针。
这是由于插在盐水中的
钢片、锌片形成化学原电池,原电池产生的电流流过螺旋线圈会产生磁场,使螺旋线圈两端显示不同的磁极,所以线圈就会像指南针一样指示方向了。
电磁波
简介
电磁场由近及远的扰动的传播形成
电磁波,随时间变化着的电磁场。
时变电磁场与静态的电场和磁场有显著的差别,出现一些由于时变而产生的效应。这些效应有重要的应用 ,并推动了电工技术的发展。
电磁感应
因
磁通量变化产生
感应电动势的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
切割磁力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
电磁感应定律。
1820年H.C.奥斯特发现
电流磁效应后,许多物理学家便试图寻找它的逆效应,提出了磁能否产生电,磁能否对电作用的问题,1822年D.F.J.阿喇戈和A.von洪堡在测量
地磁强度时,偶然发现金属对附近
磁针的振荡有
阻尼作用。1824年,阿喇戈根据这个现象做了
铜盘实验,发现转动的铜盘会带动上方自由悬挂的磁针旋转,但磁针的旋转与铜盘不同步,稍滞后。
电磁阻尼和
电磁驱动是最早发现的
电磁感应现象,但由于没有直接表现为
感应电流,当时未能予以说明。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① 电路是闭合且通着的;
②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不会有感应电流产生).
M.法拉第提出的
电磁感应定律表明,磁场的变化要产生电场。这个电场与来源于
库仑定律的电场不同,它可以推动电流在闭合导体回路中流动,即其环路积分可以不为零,成为感应电动势。现代大量应用的
电力设备和发电机、变压器等都与电 磁
感应作用有紧密联系。由于这个作用。时变场中的大块导体内将产生涡流及
趋肤效应。电工中
感应加热、
表面淬火、
电磁屏蔽等,都是这些现象的直接应用。
磁
感应现象是
电磁学中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它揭示了电、
磁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法拉第
电磁感应定律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人们制造出了发电机,电能的
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电磁感应现象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以及
电磁测量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过程
(一)电磁感应定律
继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之后,J.C.麦克斯韦提出了位移电流概念。电位移来源于
电介质中的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受到
电场力的作用。这些带电粒子虽然不能
自由流动,但要发生原子尺度上的微小位移。麦克斯韦将这个名词推广到真空中的电场,并且认为;
电位移随时间变化也要产生磁场,因而称一面积上
电通量的时间变化率为
位移电流,而电位移矢量D的时间导数(即дD/дt)为位移电流密度。它在安 培环路定律中,除
传导电流之外补充了
位移电流的作用,从而总结出完整的电磁
方程组,即著名的
麦克斯韦方程组,描述了电磁场的分布变化规律。
电磁辐射麦克斯韦方程表明,不仅磁场的变化要产生电场,而且电场的变化也要产生磁场。时变场在这种相互作用下,产生电磁辐射,即为电磁波。这种电磁波从场源处以光速向周围传播,在空间各处按照距场源的远近有相应的时间
滞后现象。电磁波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它的场矢量中有与场源至观察点间的距离成反比的分量。这些 分量在空间传播时的衰减远较恒定场为小。按照
坡印廷定理,电磁波在传播中携有能量,可以作为信息的载体。这就为
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遥感等技术开阔了道路。
似稳电磁场时变场中不同于静态场的上述一些现象,其显著程度都与频率的高低及设备的尺寸紧密相关。按照实际需要,在容许的近似范围内,对时变场的部分过程可以当作恒定场处理,称之为似稳电磁场或准静态场。这种方法使分析工作大为简化,在电工技术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已为人们所广泛采用。
时变电磁场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周期变化的交变电磁场及
非周期性变化的瞬变电磁场。对它们的研究在目的上和方法上有一些各自的特点。交变电磁场在单一频率的正弦式变化下,可采用复数表示以
化简计算,在电力技术及
连续波分析中应用甚多。瞬变电磁场又称脉冲电磁场,覆盖的频率很宽,介质或传输系统呈现出色散特性,往往需要采取
频域、或 时序展开等方法进行分析。
电与磁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凡是能够释出能量的物体,都会释出电磁波。
电与磁可说是一体两面,变动的电会产生磁,变动的磁则会产生电。电磁的变动就如同微风轻拂水面产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称为电磁波,而其每秒钟变动的次数便是频率。当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藉由有形的
导电体才能传递;当频率渐提高时,电磁波就会外溢到导体之外,不需要介质也能向外传递能量,这就是一种辐射。举例来说,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在户外时,我们仍然能感受到和煦阳光的光与热,这就好比是「电磁辐射藉由辐射现象传递能量」的原理一样。
分类
电磁辐射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辐射种类可分为三种:
游离辐射
无热效应的非游离辐射
正像人们一直生 活在空气中而眼睛却看不见空气一样,人们也看不见无处不在的电磁波。电磁波就是这样一位人类素未谋面的“朋友”,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运动形态。
在高频
电磁振荡的情况下,部分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周围空间传播开去所形成的电波与
磁波的总称叫做电磁波。在低频的电磁振荡中,电、磁之间的相互变化比较缓慢,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每秒3×10 ^10厘米)。
波长在 10~3000米之间,分
长波、
中波、中短波、短波等几种。传真(电视)用的波长是3~6米;雷达用的波长更短,3米到几厘米。电磁波有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γ射线等。各种光线和射线,也都是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其中以无线电的波长最长,
宇宙射线的波长最短。
红外线 0.3毫米~0.75微米。
可见光0.7微米~0.4微米。
紫外线 0.4微米~10毫微米
X射线10毫微米~0.1毫微米
γ射线 0.1毫微米~0.001毫微米
宇宙射线小于0.001毫微米
电磁辐射
广义的
电磁辐射通常是指
电磁波频谱而言。狭义的电磁辐射是指电器设备所产生的辐射波,通常是指
红外线以下部分。
电脑辐射消除器 通过电源处以电子屏蔽、波形整形、震荡干涉、导出及吸收的方法,使电脑及
附属设备的
交流电,达到接近理想的状态,它能够动态发现并跟踪电脑主板、
CPU、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以及与电脑相连接设备所产生的辐射,通过产品内部的
智能芯片模块吸收、转换、消除,有效的从根源上消除了影响我们健康的隐形杀手——电脑辐射!
无线电波
无线电波的
传播方式:
地波—沿地面传播;长波、短波、中短波可用
地波传播(无线电广播),传播距离在几百千米以内 ;
天波:依靠电离层的反射来传播的无线电波,短波适用。可传播到几千千米以外;
直线传播:适用于微波---
超短波(又叫
空间波或视波),一般传播距离几十千米。
长波:波长30000m~3000m,频率10 kHZ ~100kHZ,通过地波传播,用于超远程无线电通信和导航。
中波:波长3000m~200m,频率100kHZ~1500kHZ,通过地波和
天波传播,用于
调幅(AM)无线电广播、电报、通信。
中短波:波长200m~50m,频率1500kHZ~6000kHZ,通过地波和天波传播,用于调幅(AM)无线电广播、电报、通信。
短波:波长50m~10m,频率6MHZ~30MHZ,通过天波传播,用于调幅(AM)无线电广播、电报、通信。
微波:
米波
VHF:波长10m~1m,频率30MHZ~300MHZ,通过近似直线传播,用于调频无线电广播、电视、导航。
分米波UHF:波长1m~0.1m,频率300MHZ~3000MHZ,通过地波传播,用于电视、雷达、导航。
厘米波:波长10cm~1cm,频率3000MHZ~30000MHZ,通过地波传播,用于电视、雷达、导航。
毫米波:波长10mm~1mm,频率30000MHZ~300000MHZ,通过地波传播,用于电视、雷达、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