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加工主要用于模具生产中的型孔、型腔加工,已成为模具制造业的主导加工方法,推动了模具行业的
技术进步。
电火花加工时,
脉冲电源的一极接工具电极,另一极接工件电极,两极均浸入具有一定绝缘度的液体介质(常用
煤油或
矿物油或
去离子水)中。工具电极由
自动进给调节装置控制,以保证工具与工件在正常加工时维持一很小的
放电间隙(0.01~0.05mm)。当
脉冲电压加到两极之间,便将当时条件下极间最近点的液体介质击穿,形成放电通道。由于通道的
截面积很小,放电时间极短,致使
能量高度集中(10~107W/mm),放电区域产生的瞬时高温足以使材料熔化甚至蒸发,以致形成一个小
凹坑。第一次
脉冲放电结束之后,经过很短的间隔时间,第二个脉冲又在另一极间最近点击穿放电。如此周而复始高频率地循环下去,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它的形状最终就复制在工件上,形成所需要的加工表面。与此同时,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也释放到工具电极上,从而造成工具损耗。
从上看出,进行电火花加工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必须采用脉冲电源;必须采用自动进给调节装置,以保持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间微小的放电间隙;
火花放电必须在具有一定
绝缘强度(10~107Ω ·m)的液体介质中进行。
电火花加工具有如下特点:可以加工任何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高脆性以及高纯度的
导电材料;加工时无明显机械力,适用于低刚度工件和微细结构的加工:脉冲参数可依据需要调节,可在同一台机床上进行粗加工、
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电火花加工后的表面呈现的凹坑,有利于贮油和降低噪声;
生产效率低于切削加工;放电过程有部分
能量消耗在工具电极上,导致电极损耗,影响成形精度。
电火花加工零件的数量在3000件以下时,比模具冲压零件在经济上更加合理。按
工艺过程中工具与工件相对运动的特点和用途不同,电火花加工可大体分为:电火花成形加工、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电火花磨削加工、电火花展成加工、非金属电火花加工和
电火花表面强化等。
(1)电火花成形加工 该方法是通过工具电极相对于工件作进给运动,将工件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复制在工件上,从而加工出所需要的零件。它包括电火花型腔加工和穿孔加工两种。电火花型腔加工主要用于加工各类热锻模、
压铸模、
挤压模、
塑料模和
胶木膜的型腔。
电火花穿孔加工主要用于型孔(
圆孔、方孔、
多边形孔、异形孔)、曲线孔(弯孔、螺旋孔)、小孔和微孔的加工。近年来,为了解决小孔加工中电极截面小、易变形、孔的深径
比大、排屑困难等问题,在电火花穿孔加工中发展了高速小孔加工,取得良好的社会
经济效益。
(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 该方法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丝作工具电极,按预定的轨迹进行脉冲放电切割。按金属丝电极移动的速度大小分为高速走丝和
低速走丝线切割。我国普通采用
高速走丝线切割,近年来正在发展低速走丝线切割,高速走丝时,金属丝电极是直径为φ0.02~φ0.3mm的高强度钼丝,往复
运动速度为8~10m/s。低速走丝时,多采用铜丝,线电极以小于0.2m/s的速度作
单方向低速运动。线切割时,电极丝不断移动,其损耗很小,因而
加工精度较高。其平均加工精度可达 0.0lmm,大大高于电火花成形加工。
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1.6 或更小。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浸在工作液中的两极间脉冲放电时产生的
电蚀作用蚀除导电材料的
特种加工方法,又称
放电加工或电蚀加工,英文简称
EDM。
1943年,
苏联学者拉扎连科夫妇研究发明电火花加工,之后随着脉冲电源和控制系统的改进,而迅速发展起来。最初使用的脉冲电源是简单的电阻-电容回路。50年代初,改进为电阻-电感-电容等回路。同时,还采用
脉冲发电机之类的所谓长脉冲电源,使蚀除效率提高,工具电极相对损耗降低。 随后又出现了
大功率电子管、
闸流管等
高频脉冲电源,使在同样
表面粗糙度条件下的
生产率得以提高。60年代中期,出现了
晶体管和
可控硅脉冲电源,提高了
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了工具电极损耗,并扩大了粗精加工的可调范围。 到70年代,出现了高低压复合脉冲、
多回路脉冲、等幅脉冲和可调波形脉冲等电源,在加工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和降低工具电极损耗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在控制系统方面,从最初简单地保持放电间隙,控制工具电极的进退,逐步发展到利用
微型计算机,对电参数和非电参数等各种因素进行
适时控制。 进行电火花加工时,工具电极和工件分别接脉冲电源的两极,并浸入工作液中,或将工作液充入放电间隙。通过间隙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工具电极向工件进给,当两电极间的间隙达到一定距离时,两电极上施加的脉冲电压将工作液击穿,产生火花放电。 在放电的微细通道中瞬时集中大量的热能,温度可高达一万
摄氏度以上,压力也有急剧变化,从而使这
一点工作表面局部微量的
金属材料立刻熔化、气化,并爆炸式地飞溅到工作液中,迅速冷凝,形成固体的金属微粒,被工作液带走。这时在工件表面上便留下一个微小的凹坑痕迹,放电短暂停歇,两电极间工作液恢复绝缘状态。 紧接着,下一个脉冲电压又在两电极相对接近的另一点处击穿,产生火花放电,重复上述过程。这样,虽然每个脉冲放电蚀除的金属量极少,但因每秒有成千上万次脉冲放电作用,就能蚀除较多的金属,具有一定的生产率。 在保持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恒定放电间隙的条件下,一边蚀除工件金属,一边使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最后便加工出与工具电极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来。因此,只要改变工具电极的形状和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方式,就能加工出各种复杂的型面。 工具电极常用
导电性良好、熔点较高、易加工的耐电蚀材料,如铜、石墨、铜
钨合金和钼等。在加工过程中,工具电极也有损耗,但小于工件金属的蚀除量,甚至接近于无损耗。 工作液作为放电介质,在加工过程中还起着冷却、排屑等作用。常用的工作液是粘度较低、闪点较高、性能稳定的介质,如煤油、去离子水和
乳化液等。
按照工具电极的形式及其与工件之间
相对运动的特征,可将电火花加工方式分为五类:利用成型工具电极,相对工件作简单
进给运动的电火花
成形加工;利用
轴向移动的
金属丝作工具电极,工件按所需形状和尺寸作轨迹运动,以切割导电材料的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利用金属丝或成形导电
磨轮作工具电极,进行小孔磨削或
成形磨削的
电火花磨削;用于加工螺纹环规、
螺纹塞规、齿轮等的
电火花共轭回转加工;小孔加工、刻印、
表面合金化、
表面强化等其他种类的加工。
电火花加工能加工普通
切削加工方法难以切削的材料和复杂形状工件;加工时无
切削力;不产生毛刺和刀痕
沟纹等缺陷;工具电极材料无须比工件材料硬;直接使用电能加工,便于实现自动化;加工后表面产生变质层,在某些应用中须进一步去除;工作液的净化和加工中产生的烟雾污染处理比较麻烦。 电火花加工的主要用于加工具有复杂形状的型孔和型腔的模具和零件;加工各种硬、脆材料,如
硬质合金和
淬火钢等;加工深
细孔、异形孔、
深槽、窄缝和切割薄片等;加工各种成形刀具、样板和
螺纹环规等工具和量具。
1:
电火花加工速度与
表面质量 模具在
电火花机加工一般会采用粗、中、精分档加工方式。
粗加工采用大功率、低损耗的实现,而中、精加工电极相对损耗大,但一般情况下中、精加工余量较少,因此电极损耗也极小,可以通过加工尺寸控制进行补偿,或在不影响精度要求时予以忽略。 2:电火花碳渣与
排渣 电火花机加工在产生碳渣和排除碳渣平衡的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实际中往往以牺牲加工速度去排除碳渣,例如在中、精加工时采用
高电压,大休止
脉波等等。另一个影响排除碳渣的原因是加工面形状复杂,使
排屑路径不畅通。唯有积极开创良好排除的条件,对症的采取一些方法来积极处理。 3:电火花工件与电极相互损耗 电火花机放电脉波时间长,有利于降低电极损耗。电火花机粗加工一般采用长放电脉波和
大电流放电,加工速度快电极损耗小。在精加工时,
小电流放电必须减小放电脉波时间,这样不仅加大了电极损耗,也大幅度降低了加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