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汉语词语,拼音:tián dì,指耕种庄稼的土地就被称作田地。除了这个意思,它在古文里还有地方,处所,路程,道路,境界,程度的意思。多用于指耕种庄稼的土地。也有被用于人名。
《
史记·萧相国世家》:“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臣见莎车、疏勒田地肥广,草牧
饶衍。
《
说岳全传》第三回:“小人一向种的老相公的田地,老相公有十馀年不曾到此,小人将历年租米卖出来的银子收在家里。”
陆蠡 《海星·麻雀》:“雪,会冻得你发僵。并且最可怕的,是掩住了一切的丘陵、原野、田地,使我们找不到金黄的谷粒。”
《
宣和遗事》前集:“﹝ 舜 ﹞将 共工 流逐於 幽州 田地,将 驩兜 放逐於 崇山 田地……天下百姓皆服其威。”
《大宋宣和遗事·元集》:争奈那妃子与安禄山
私通,却抱养禄山做孩儿。明皇得知,将安禄山差去渔阳田地,做了节度使。
元
郑廷玉 《
看钱奴》第三折:“庙官,你不要闹,我与你一个银子,借这埚儿田地,等俺歇息咱。”
元
郑廷玉 《
忍字记》第一折:“贫僧非是凡僧,我是箇禅和尚,两头见日,行三百里田地哩。”
明 施耐庵《
水浒传》第十八回:“小人等虽在 晁保正 邻近居住,远者三二里田地,近者也隔着些
村坊。”
清 吴敬梓《
儒林外史》第二七回:“而今又弄了这个疯女人来,在家闹到这个田地。”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立此存照”(六)》:“非经 宋 、 元 、 明 三朝的压迫、杀戮和麻醉,不能到这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