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世界各国应对的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危机
“生物多样性”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的保障。
国际措施
世界各国正在采取一致行为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物多样性危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里约宣言》,在所发布的《地球宪章》中指出,“地球提供了生命演化所必需的条件,生命群落的恢复力和人类的福祉依赖于:保护一个拥有所有生态系统、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肥沃的土壤、纯净的水和清洁的空气的健全的生物圈。资源有限的全球环境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保护地球的生命力、多样性和美丽是一种圣神的职责”。《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共有196个缔约方,中国是最早的缔约方之一。该公约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和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
国内措施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每一缔约国要根据国情,制定并及时更新国家战略、计划或方案。1994年6月,经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同意,原国家环境保护局会同相关部门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七大目标已基本实现,26项优先行动大部分已完成,行动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
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较早的缔约国之一,中国一直积极参与有关公约的国际事务,就国际履约中的重大问题发表意见。中国还是世界上率先完成公约行动计划的少数国家之一。完成于1994年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使大量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有章可循。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将一律受到处罚,其处罚最高可判处死刑
政府有关部门重视对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2003年1月,中国科学院倡导启动一项濒危植物抢救工程,计划在15年内将所属12个植物园保护的植物种类从1.3万种增加到2.1万种,并建立总面积为458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的植物园。此项工程中,用于收集珍稀濒危植物的资金达3亿多元,将以秦岭武汉西双版纳和北京等地为中心建设基因库
拯救濒危野生动物工程也初见成效,全国已建立250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专项实施大熊猫、朱鹮等七大物种拯救工程。被视为中国“国宝”、也被称为动物“活化石”的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保持在1000只以上,生存环境继续得到良好改善;朱鹮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250只左右,濒危状况得以进一步缓解;扬子鳄的人工饲养数量接近1万条;海南坡鹿由26只增加到700多只;遗鸥种群数量由2000只增加到1万多只;难得一见的老虎也不时在东北、华东和华南地区现身;对白鳍豚人工繁殖的研究正在加速进行。由于坚持不懈地打击盗猎,加上国际社会多个动物保护组织的配合,曾遭受疯狂非法屠杀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的藏羚羊得以休养生息,数量稳定在7万只左右。
2018年9月21日,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长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高度重视。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长江流域已有国际重要湿地18处,湿地自然保护区167处,国家湿地公园291处。在长江中下游还有江豚自然保护区4个,白暨豚自然保护区2个,中华鲟自然保护区2个,四大家鱼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在上游还有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12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3个。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2024年1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明确我国新时期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部署、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为各部门各地区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指引。
保护方法
分四种: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是就地保护,可以免去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人和自然都有好处。就地保护利用原生态的环境使被保护的生物能够更好的生存,不用再花时间去适应环境,能够保证动物和植物原有的特性。
关键区域
保护对象在空间上的分布远不是均匀的。有些地区重要的保护对象比较集中,对这些地区应该加以更多的保护。这些地区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critical regions)。
陈昌笃(1998)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划分了17个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其中陆地类关键区域包括以下11个地区:
1. 横断山南段
2. 岷山-横断山北段
3. 新、青、藏交界处高原山地
4. 滇南西双版纳地区
5. 湘、黔、川、鄂边境山区
6. 海南岛中南部山地
7. 桂西南石灰岩山地
8. 浙、闽、赣交界山地
9. 秦岭山地
10.伊犁-西段天山山地
11.长白山地
行动方案
生物多样性行动方案是一个广受国际认可的计划,因应受到威胁的物种和栖息地,旨在保护和恢复生物系统及其多样性。最初推动这些计划的努力来自于1992年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至2006年止,共有188个国家批准;但是只有少数参与国发展及编定了具有实际意义的计划文献。
内容
1.物种计划
根本实践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的方式便是着重纪录个别物种的族群分布跟保育情况。此方式虽然基本却困难重重,主要因为世界上的物种估计只有约百分之十被记载下来。大部分未知的物种为植物或低等生物。许多哺乳类、鸟类和爬虫的资讯常可见于文献,至于植物跟无脊椎动物就需要可观的地区资料采集。编纂族群数量预测的趋势有助于了解生物变迁和脆弱性的动态资讯。对世界上某些地区来说,编订完整的物种目录不切实际。好比说马达加斯加干燥落叶林内的许多物种完全不为人知,科学家对该林内许多地区也从未发起有系统的探险活动。
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内的物种计划应包含对分布范围、栖地、行为、生殖、异种互动的详细描述。一旦认定保育情况,就可订定计划;保育跟复育此物种至该族群的目标数量。有计划的保护要素举例如下:栖地还原、防止都市发展影响栖地、建立财产所有权、限制畜牧及农业活动侵略、减少火耕农业、立法制止采集或猎杀、限制杀虫剂使用、控制其他环境污染。此计划应向大众和私人机构宣布并实行保育计划,也应拨款确保执行。
2.栖地计划
在一定数量的数种生物栖息于某地时,生物多样性行动的栖息地保护便可适当实施。举例如苏格兰的酸性沼泽、南非布许斐的瓦特堡生物圈、加州的海岸湿地、以及瑞典阿兰岛的史托拉阿瓦雷特。在这样的情况下,物种详细清单、地理分布跟栖地品质需要记录。然后用来保护复育的计划可以依照上述物种计划的类似方针制定。
国际情况
1.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发展了精密详尽的计划,辨识出超过475000种原生物种。其中一个主要的分枝为大堡礁计划,该地的珊瑚礁其实比大多数地方更为健康;澳大利亚也有最高的废水处理率。
澳大利亚对危害[热带]国家的森林砍伐做出了能永续利用的柴薪生产量分析。生物目录加上伐木的估计、伐木的动态电脑模型、腐木和伐木的关系都被引用为安全伐木速率的数据。关于清除树丛对多样性和地下水层冲击的广泛研究也在进行,这些影响被用来分析图立宾湖的湿地。
2.圣路西亚
圣路西亚生物多样性行动计划揭露了在苏福利尔地区大量游客对海洋生物和海岸生物多样性的冲击。该计划特别承认人为利用和污水排放已经在1990年超出了敏感珊瑚礁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该计划也点出保存历史悠久的渔业;数个机关和当地渔民合作提出一个渔业资源永续利用的管理计划,1992年在苏福利尔海洋管理区中实行。西印度大学大量参与该国计划;包含三种海龟、数种脆弱的鸟类、远洋鱼类和鲸类受到特别详细的关注。在栖地保育方面,生产力旺盛且受到关注的红树林沼泽已全数纳入该国保护。
3.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的计划是有关于曼尼亚拉淡水湖,该地在1950到1990年间被加速开发。曼尼亚拉生物圈保留区包含此湖跟接邻高价值树林。此区进行湿地的永续开发和简易农耕。该计划结合主要使用者来达成管理目标,有永续的湿地管理及陡坡地水资源的地下水和化学物质监控。
4.美国
早于生物多样性会议前二十六年,美国就在1966年以濒危物种法案的方式保护受威胁的物种。该立法赋予偌大权能调查列出受关注的物种,并要求创立物种复原计划。因此虽然美国签署协议后并未批准,他仍然有最久的追踪纪录和最全面的物种保护计划。在约7000种名单内有近半数的物种已经拥有受到批准的计划。尽管数量看似比其他国家庞大,在全数纪录的物种当中不过是冰山一角。
5.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的计划中确定五种主要的栖地区:湿地、漠地、草原、河岸跟山地生态系。超过27000种物种已被编入条目中,其中特有鱼类或爬虫类占有颇高的比例。对生物多样性主要的威胁则来自人口过剩和密集的农耕发展。内容主要涵盖咸海计划、努拉陶生物圈保留区以及西天山计划。
保护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已于2010年9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第126次会议审议通过。主要内容包括:
前  言
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一)概况
(二)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问题与挑战
(一)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目标
(四)战略任务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一)内陆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二)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
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
优先领域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
优先领域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促进持续利用
优先领域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
优先领域四: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优先领域五: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
优先领域六: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
优先领域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优先领域八: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优先领域九: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优先领域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落实配套政策
(三)提高实施能力
(四)加大资金投入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附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项目。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
白皮书介绍,中国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地貌和气候复杂多样,孕育了丰富而又独特的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缔约方之一,中国一贯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白皮书称,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提出并实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等重要举措,不断强化就地与迁地保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白皮书指出,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领域中长期规划,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技术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引导公众自觉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白皮书指出,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全球性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广泛协商、凝聚共识,为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与国际社会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白皮书表示,中国将始终做万物和谐美丽家园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与国际社会携手并进、共同努力,开启更加公正合理、各尽所能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好愿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参考资料
从历史起源和现代生态透视长江的生物多样性危机.中国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野外站联盟网站.2018-10-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3 10:15
目录
概述
国际措施
国内措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