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穷通何处真
清代曹雪芹诗作
《生死穷通何处真》是清代曹雪芹诗作。此诗见于《红楼梦》戚序本第十三回回前,是评诗。诗说的是秦可卿托梦王熙凤的事。梦中谈到瞬息繁华、一时欢乐,评者的“生死穷通何处真”之叹即为此而发。次句赞秦可卿身虽死去,而魂魄尚能作此“英明”预见,可见“精神”“难遏”。“微密久藏”,是指曹雪芹有关他的家世在政治斗争中败落的实感,它在小说中原是用大荒山青埂峰的顽石、太虚幻境、“情孽”、“夙缘”等等“荒唐言”隐蔽得好好的,这里偏偏通过秦氏托梦,把“久藏”的真意“自露”出来了。梦中的这番话,对于与曹家关系密切,或有过类似遭遇的作者亲友来说,那是语语“惊人”的(这从脂砚斋版本中有关此段的许多感慨万端的批语中都可以看出)。由此表明,他们是完全站在小说中加以批判揭露的那个封建大家庭的立场上的。
作品原文
生死穷通何处真?
英明难遏是精神。
微密久藏偏自露,
幻中梦里语惊人。
作品赏析
后世所见的《红楼梦》多数版本(甲戌本除外)第一回开头的那段文字究竟是否作者所写,研究者尚有不同的看法。这首评诗实际上提供了一个旁证,证明那段文字如甲戌本那样,原应属《凡例》的末段,而《凡例》则不出于作者之手。因为,那段文字中有说到作者身世和小说作意的话,比如说作者以往是“上赖天恩,下承祖德”,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美”生活的,到后来则“一事无成,半生潦倒”,故“编述一记,以告普天下人”等等。倘若作者自己在小说一开始就作这样的说明,那么,不但接着假托小说抄自石上的虚构情节完全成了多余,而且评诗中也不会说他将有关自己家世的真实感慨“微密久藏”起来了。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64),清满洲正白旗人,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康熙间,曾祖曹玺、祖曹寅、父曹頫三代相继任江宁织造。雍正初,因故遭牵连,頫被革职抄家。雪芹随家居北京,晚年移居西郊,贫病而卒。工诗善画,嗜酒健谈。以十年之力,著《红楼梦》,增删五次,终未完成。
相关介绍
《红楼梦》戚序本,由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德清戚蓼生收藏并作序,因在序言中提出“一声也而二歌,一手也而二牍”的独特写作方法而具有参考意义。 《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为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来父亲因事受到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他饱尝辛酸,后来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一般认为,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3:07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