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供给
拥有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的消费者为从企业那里取得收入而将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出售给企业
生产要素供给是指拥有生产要素如劳动、土地、资本的消费者为从企业那里取得收入而将自己拥有的生产要素出售给企业。劳动的所有者向企业出售劳动的使用权以获取工资,土地的所有者向企业出售土地的使用权以获取地租,资本的所有者向企业出售资本的使用权以获取利息。
特性
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指最初的生产要素,诸如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的供给,不包括中间要素的供给,如原材料、汽车制造中所需要钢材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般的产品。而关于一般产品的供给行为前面已经详细讨论过。因此,这里所讨论的要素的所有者完全局限于要素所有者为消费者:比如,厂商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各种固定资本,如厂房、机器等,不论它是从银行借贷购置的,还是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而来的,其最终的供给者是家庭或消费者。
与其他商品的价格决定一样,要素的均衡价格(如工资率利率)也是由各要素的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的。由于要素拥有者的要素供给各不相同,这几种要素各有不同的供给特性,其报酬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意义。不过,各种要素有一些共同的供给特性:
就是说,这些生产要素可供厂商使用,而不像产品生产者那样把产品卖掉。当土地、机器设备用于买卖时,它们被看做是产品而非生产要素。因此,在要素市场上分析的要素价格和要素数量,是指生产要素的使用价格和数量,而不是要素的出售价格和数量。要素的使用价格被称做服务价格,要素的出售价格被叫做源泉价格。例如,厂商投资于土地建厂,不论是用买的或租来的,从生产者行为的观点看,主要是考虑土地的使用价格(租金)而不是其买卖价格。但劳动的供给有其特殊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提供劳动能力,而不是工人本身,劳动的使用价格就是劳动服务价格,工人本身是不能作为买卖对象的。
有些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源和自然资源,有总量固定的特性。土地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土地泛指所有自然资源,包括土壤、矿藏、森林、河川、海洋等,它们的供给总量是固定的,在短期内很少有变动的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各行业所面对的土地资源供给量是固定的,相反,其供给弹性可能非常大。如一块土地既可以种麦,也可以种蔬菜或葡萄等,这取决于它们的相对价格;劳动资源总量受到人口的限制,人们对各种行业的劳动供给,在短期可能改变的幅度不大,尤其是那些有特殊技术、专门化的劳动供给,在短期内很难随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供给弹性几近于零。而那些非技术性、非专门化的劳动供给在短期内会随着工资率的上升而增加。时间越长,各行业的劳动供给弹性也越大,因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转业和改行都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来实现。资本供给量在短期内是固定的,在长期中流动性非常大,超过了劳动与土地。因此,一般说来,各种资源在短期中的供给总量是固定的,但长期中要素的供给量完全受相对价格所左右,供给量随着要素价格的上升而增加。近年来电脑软件开发的人员的增加就是该行业高工资吸引的结果。
原则
生产要素包括中间要素和原始要素,中间要素是指钢材、车床等,原始要素指劳动、土地和资本等。因为中间要素即中间产品本身就是一般的产品,其价格决定的机理与产品价格决定相一致,所以本章关于要素价格决定完全局限于对原始要素的研究。原始要素的所有者为消费者,消费者向市场提供要素的目的是追求最大效用。
要素所有者所拥有的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是既定不变的。例如,劳动者拥有的时间1天只有24小时,其可能提供的劳动供给不可能超过这个数。由于要素所有者所拥有的资源是既定的,他只能将其拥有资源的一部分提供给市场,剩下的部分留给自己,留给自己的部分称为“保留自用”的资源。因此,生产要素可分为保留自用和提供给市场两部分。
那么,要素所有者如何在保留自用和提供给市场两部分之间进行选择呢?因为要素所有者即消费者,消费者追求最大效用的原则是:在消费者收入既定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每1单位货币所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均相等。同样道理,在要素市场,要素所有者在要素数量既定的条件下,每单位要素提供市场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与保留自用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也应该相等。
提供给市场的资源的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1单位要素的供给量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它等于要素供给的边际收入与收入的边际效用的乘积。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指每增加1单位自用资源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指在不同的要素价格下,要素市场上所提供的要素的数量。一般而言,在较高的要素价格下,要素供给较多,如果要素价格下降,要素供给也就减少。因此,要素的供给曲线通常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然而,生产要素的供给在不同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素供给曲线的形状也有所不同。除了一般具有正斜率的要素供给曲线外,有的要素受资源条件所限,尽管价格提高了,但供给却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形成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还有的要素,在要素价格提高的情况下,要素的供给量会随之增加,但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供给量又会减少,形成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11:36
目录
概述
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