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霜霉病是由寄生霜霉引起的、发生在
甘蓝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花梗直至种荚,在甘蓝各生育期均可发病。病叶上病斑初为淡绿色,以后病斑逐渐变为褐色至紫黑色,微凹陷,病斑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叶背病斑上呈现白色霜状霉层;发病严重时病斑连片,致使叶片变黄枯死。
甘蓝霜霉病病原为
寄生霜霉(学名:Peronospora parasitica),属
鞭毛菌亚门真菌。孢子囊自气孔伸出,单生或丛生,无色,全长192—333微米,基部膨大,主轴区大小(128—192)微米×(6.4—16)微米,占全长的1/3—3/5,上部锐角叉状分枝1—7次,末枝微弯,大小(6.4—25.6)微米×(1.3—3.2)微米,弯曲。
孢子囊呈椭圆形或近球形,褐色,大小(13—29)微米×(13—26)微米,长宽比值1.0—1.2。卵孢子呈球形,黄褐色,直径为34—42微米,壁平滑,有时有褶皱。
病原以
卵孢子在病残组织里、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以菌丝体在留种株上越冬。翌春由卵孢子或休眠菌丝产生的孢子囊萌发芽管,经气孔或表皮细胞间侵入寄主,借助风雨传播,使病害扩大和蔓延。
温湿度是影响甘蓝霜霉病发生与流行的关键因素。病斑发展最快的温度常在20℃以下。在中国北方地区,甘蓝莲座期以后至包心期,如气温偏高、雨水多或田间湿度大,昼夜温差大,病害很容易流行。
对苗期常年发病严重的地块,可采取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克/平方米对苗床用药。用药前加干细土0.5—1.5千克/平方米拌匀成药土,播种时用1/3作垫土,2/3作盖土进行药土下垫上盖的方法预防病害发生。
在苗床上发现霜霉病病株后,应喷药控制病害蔓延。可选用50%
烯酰吗啉、异菌氰、50%
百菌清等,分别与漯效王、绿农素等叶面肥配合使用,进行叶面施用效果更好。
4—5月移栽大田后,要注意甘蓝霜霉病的发病情况,特别是在日照强烈、夜晚下暴雨的天气情况下,甘蓝霜霉病来得突然而易于流行。在田间发现病株时,就应选用对口药剂进行防治。一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58%
甲霜灵锰锌加上漯效王。具体做法:3种药剂各用450克/公顷对水450千克/公顷喷雾。二是用菌力托150克/公顷+甲K杀菌灵+150克/公顷+美露二号300克/公顷对水240千克/公顷喷雾。三是用烯酰吗啉300克/公顷加上绿农素150克/公顷混合加水喷雾。如果病叶率达25%以上,以上配方中的药剂用量应适量增加。
注意事项:一是喷药要周到,不要在晴天烈日下用药。二是在选择农药时,应到正规农药销售处选择已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三是加强菜农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不要用污水配制药液,不要随意加大农药使用量,不要长期单一地使用同种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