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桃
蔷薇科李属植物
甘肃桃(Prunus kansuensis Rehder)是蔷薇科、李属植物。乔木或灌木,高3-7米;小枝细长,无毛,绿褐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褐色,具不明显小皮孔;冬芽卵形至长卵形,顶端稍钝,无毛。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5-3.5厘米。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3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外被短柔毛,稀几无毛;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核近球形,两侧明显,扁平,顶端圆钝,基部近截形,两侧对称,表面具纵、横浅沟纹,但无孔穴。
形态特征
乔木或灌木,高3-7米;小枝细长,无毛,绿褐色,向阳处转变成红褐色,具不明显小皮孔;冬芽卵形至长卵形,顶端稍钝,无毛。叶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5-12厘米,宽1.5-3.5厘米,在中部以下最宽,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无毛,下面近基部沿中脉具柔毛或无毛,叶边有稀疏细锯齿,齿端有或无腺体;叶柄长0.5-1厘米,无毛,常无腺体。
花单生,先于叶开放,直径2-3厘米;花梗极短或几无梗;萼筒钟形,外被短柔毛,稀几无毛;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圆钝,外被短柔毛;花瓣近圆形或宽倒卵形,白色或浅粉红色,先端圆钝,边缘有时呈波状或浅缺刻状,基部渐狭成爪;雄蕊约20-30;子房被柔毛,花柱长于雄蕊。果实卵圆形或近球形,直径约2厘米,熟时淡黄色,外面密被短柔毛,肉质,熟时不开裂;果梗长4-5毫米;核近球形,两侧明显,扁平,顶端圆钝,基部近截形,两侧对称,表面具纵、横浅沟纹,但无孔穴。
近种区别
甘肃桃与(Amygdalus persica L. )极为近似,惟冬芽无毛;叶片在中部以下最宽,叶边锯齿较稀,下面近基部有柔毛;花柱长于雄蕊,大约与花瓣等长;核面有纵沟纹,但无孔纹,易于区别。又和光核桃(Amygdalus mira (Koehne) Yu et Lu)近似,区别在于后者花萼外面无毛;核扁卵圆形,顶端急尖,表面具少数不明显纵向浅沟纹。
产地生境
甘肃桃主要分布在北纬32°-36°50′,包括陕西、甘肃(庆阳、平凉、天水等地)、湖北、四川(九寨沟、九龙、木里等)、河南南阳。生长于海拔1000-2300米的山地。常见于向阳的山坡下部、林区边缘,沟谷侧畔,多为散生。喜光, 耐旱、耐寒、耐脊薄。人工栽培最北可达甘肃张掖,年平均气温6.8℃,极端低温-27.1℃。
生长习性
甘肃桃萌动、展叶、现蕾、开花主要物候期出现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果实成。在中国郑州地区叶芽膨大2月中旬,叶芽开放3月上句,展叶3月中旬;始花2月底至3月初,盛花持续天数10-12天,果实生育期160天,果实成熟期8月上旬,大量落叶开始期11月中句,落叶终止11月下旬,营养生长期290天左右。需冷量在450小时左右。
主要价值
甘肃桃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早、抗寒能力,从而在甘肃等地广泛用作桃砧木。甘肃桃的枝、根可以分为红、白两种类型。红色类型的根、茎切面均为红色,对南方根结线虫免疫,且其基因型为纯合显性,是优良的育种材料;白色类型则对南方根结线虫高抗。甘肃桃容易感染蚜虫。与桃杂交后,后代生长健壮,其生长势、叶片、花期和果实等综合性状偏向甘肃桃。也可供观赏。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数据缺乏(DD)。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
参考资料
甘肃桃.植物智.
甘肃桃.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0:4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