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
中国四川省下辖自治州
甘孜藏族自治州(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Garzê),俗称康巴地区或康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东邻四川省雅安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和西藏自治区昌都相邻,北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截至2024年,全州面积14.97万平方千米,下辖18个县(市),常住人口110.74万,其中藏族人口占78.97%。州内汉语属西南官话,藏族主要使用康方言。
名称衍变
“甘孜”来自藏语的音译,意为“洁白美丽”,因在清康熙元年间(公元1662年),五世达赖派弟子到霍尔地区建13座格鲁派寺庙,其第一座寺庙——甘孜寺就建在有白色石头的地基上,故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就已有原始人类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劳动、居住和繁衍,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并开创了石器时代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羌人一部分部落移徒到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与境内的原始先民通过交往、兼并,融合形成了新的部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汉初,汉武帝平定西南夷后,境内部落与内地经济、文化交往逐渐兴起,汉王朝对境内东部、南部的各都落实行了羁廉统治。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沈黎郡,今泸定县境为其属地。天汉四年(公元前97年),牦牛夷叛变,故罢除沈黎,置两部都尉。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以沈黎故地置汉嘉郡。到了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牦牛徽外的白狼努木唐故等百余国举种率贡,铺首称臣,白狼王还作诗三章(白狼歌),已表示“慕义向化”。
隋唐至宋元时期
隋时,吐蕃势力扩展到金沙江以东地区,当时各部落纷纷求庇于内地。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附国今康定市及道孚、炉霍、甘孜、德格等县遣使入朝,到大业五年(公元609年),白狼、附国并嘉良夷又遣使入朝。
唐时,介于中央政权和吐蕃之间的部落,有许多内附中央,因此设立了羁縻州。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于大渡河东岸置大渡县(今泸定县兴隆乡沈村),隶属雅州;唐商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藏历虎年),吐蕃的赞普王和大臣每隆冬于邓集会议盟;唐开耀二年冬(公元682年),芒辗细赞(王)与芒相达乍布二人于道孚城堡集会议盟;到了唐武后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省大渡县入飞越县,并于唐开元三年(公元715年)改隶黎州。唐懿宗威通十年(公元869年),在今甘孜、德格、昌都一带爆发了“邦金洛”奴隶起义。到了唐末,吐蕃王朝崩离,境内部落处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社会制度开始从奴隶制向封建农奴制过渡。
宋代继之,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好往来,始终未断。到了南宋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嘎·当巴德西在白玉嘎拖玛倡建宁玛派寺庙嘎拖寺;南宋宝佑元年(公元1253年)蒙古军远征云南,过今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境内诸部落皆归顺。
元初,中央王朝统一了全国,因其旧制,在州内推行土司制度,分封当地首领担任官职,受命于朝延。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改李唐城(理)为李唐州;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置鱼通路万户府、鱼通军民安抚司、长河西里管军镇万户府、长河西里管军招讨司、长河西军民安抚司。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八思巴领宣政院事后,直接管理藏族地区军、政、民事务,并设立了“吐蕃等路宣慰司都元帅府”“吐蕃等处宜慰司都元帅府”和“纳里速古鲁孙等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于李唐城设钱粮总管府。
明清时期
明代时期沿用元制,“因俗以治,多封众建”,进一步促进了“茶马互市”的发展。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明太祖遣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招谕朵甘、乌思藏(今甘孜州和西藏昌都地区),并在李唐设扎兀东思麻千户所;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设朵甘卫都指挥使司,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升朵甘卫和乌思藏为行都指挥使司;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固始汗率兵侵入甘孜一带,并消灭了白利土司东悦多吉,占领了今德格、甘孜、邓柯、白玉、石渠,派部下统治其地,每年征收赋税。
清初,仍袭明制,采取分封土司的政策。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朝廷出兵打箭炉(康定),清朝势力始达雅砻江以东地区;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年),清军大败和硕特部,统治范围扩大到整个康区;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设打箭炉厅,隶属雅州府,于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升为直隶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七月开始,赵尔丰强力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将土司概行废除,设置道、府、州、厅、县政权组织,由清王朝派遣流官直接进行统治。至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打箭炉厅改为康定府,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设康定府于此。到了清后期,清王朝对康区统治力量逐步削弱,康区一部分土司上层喇嘛利用康区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制造民族内部纠纷以扩大自己的统治势力,一部分西藏上层亦乘机向川边藏区扩张,以致引起川藏间边境纠纷,境内战乱不息。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府、厅、州,一律称“县”,康定府改属康定县(今为甘孜州府所在地);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刘文辉接管西康特别行政区,自此境内属于刘文辉的防区;民国二十四至二十五年(公元1935~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丹巴、康定、泸定、道孚、甘孜、炉霍、新龙等县,先后建立了县和部分区、乡、村的苏维埃政府和博巴政府;1939年1月1日,国民政府将原西康行政督察区和四川省第十七、十八行政区合并,正式建立西康省,省政府驻地康定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通电起义,至此宣布西康和平解放。1950年11月24日,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康定正式成立,这是新中国后成立第一个地区级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1951年10月,将巴安县更名为巴塘县、瞻化县更名新龙县、理化县更名为理塘县、定乡县更名为乡城县。1955年3月,“区”改“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改为西康省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1955年10月1日,西康省并入四川省,西康省藏族自治州更名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州辖21个县。后规定每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为建州纪念日。
1956年至1959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平息了大规模武装叛乱,开展了“四反运动”,完成了民主改革,彻底推翻了封建农奴制。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康定县,设立县级康定市,以原康定县的行政区域为康定市的行政区域,康定市人民政府驻炉城镇茶马路1号,康定市由甘孜藏族自治州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川、滇、藏、青四省区六州(市)交界处,位于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介于东经97°22'~102°29'、北纬27°58'~34°20'之间,东邻四川省雅安地区和阿坝藏族族自治州,南连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西沿金沙江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相邻,北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全州南北长约663千米、东西宽约490千米,自治州总面积14.97万平方千米。
气候
甘孜藏族自治州属于大陆性高原山地型季风气候,全州气侯特点是气温低、降水较少、光照强度大、日照丰富、无霜期短、冬季长、四季不分明,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呈明显的垂直分带。
州内年平均气温除少数河谷地区(丹巴、泸定、雅江、巴塘、得荣、乡城)高于10℃外,其余地区都在-1.4~8.9℃之间,具有河谷地带高、北部与高山地区低的特点,气温年变化为冬季寒冷,夏季气温不高且冷暖程度、出现时间因大气环流、地理纬度、地形特征等的差异而不同,全州极端最高气温在25.9~39.0℃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在-5~-37.8℃之间。受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及特殊地形影响,年平均降水量为330.6~902.6毫米,最少为得荣县330.6毫米、最多为九龙县902.6毫米,全州降水量季节变化为夏多冬少,具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全州年日照时数为1900~2600小时,其中丘状高原和山原地区为2400~2600小时,高山峡谷地区为1200~2000小时,最高为2643小时(理塘),最少为1163小时(泸定),日照时数最长的月份在5月,最短的月份在9月。全州年平均相对湿度在46%~74%之间,其中偏北地区(石、色达)和东南部(康定、泸定、九龙)在60%以上,康定已达到74%,西南部地区(荣、巴塘、乡城)在50%以内,最小为巴塘46%,其余地区在50%~60%之间。
地质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跨扬子准地台、巴颜喀拉一昆仑地槽褶皱系和“三江”地槽褶皱系三个一级地质构造单元,是欧亚古陆和岗瓦纳古陆之间的古特提斯洋分布区,主要由四个不同性质的地块拼接面成,从东向西是康滇地轴、雅江冒地槽、义敦印支优地槽和“三江”地槽。又由于三个一级构造单元之间都以深大断裂为界,而松潘一甘孜地槽褶皱系内亦发育有深大断裂和众多的次级断裂,从而形成了复杂的地震地质构造格局,其中,在中西部发育了一系列北北西—北西向的深大断裂带,东部以复杂的北东断裂与扬子准地台相隔导致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绝大多数控制第三系和第四系地层的沉积,常常具有逆推性质或走滑性质,导致深部老地层局部隆升和基性一超基性岩块出露,断裂的形成时间除金沙江断裂带是古一中生代大洋俯冲新裂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缝合线,其余断裂均为白垩纪—第三纪或更晚时期所形成。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域辽阔,地层出露齐全,除西部缺失白垩系、侏罗系和东部缺失白垩系外,各系地层均有沉积,地层累计厚度约4000米,以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泛,约占全州面积一半左右,其中以上三叠统沉积最厚、分布面积最广,以甘孜—理塘断裂为界,西为“义敦群”分布区、东为“西康群”分布区,在三叠纪时期东西两地区各自经历了不同发展过程,因而在岩性、古生物及古地理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他地层有着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以及第四系。
地形地貌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中国最高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属横断山系北段川西高山高原区,是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地带,整体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中部突起,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起伏相差大。境内北部为川西北丘状高原,南部为横断山脉的高山峡(深)谷区,东部临近四川盆地,西部为山地,全州地貌分为高原、山原、山地、台地、平坝等,其中高原(高山原、丘状高原、高平原)面积31223.01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20.42%;山原面积60.5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0.04%;山地(极高山、高山、中山、低中山)面积121446.98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79.38%;而3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坝和台地仅占总面积的0.17%。州内地面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主要山脉为沙鲁里山和大雪山,最高点为贡噶山,海拔7556米,最低海拔为3325米,而县城海拔平均3410米。
水文水利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长江、黄河的源头地区,是国家“三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中华水塔”之称,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水系发达,除石渠县的热曲为黄河流域外,其他均属长江流域。其中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江流(即“两江一河”)由北向南纵观州境西、中、东部,州境内总流长1739.3千米,流域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有着1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292条,5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87条,全州有着湖泊144个(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湖泊19个)、重要湿地18处,纳入河湖管理保护范围的河流有882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的有48条,占四川省河流近三分之一。
金沙江
金沙江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沱沱河,与当曲河汇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流至青海玉树附近与巴塘河汇合后称金沙江,为长江源流段,全长1217千米,在石渠县真达乡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后,流经石渠、德格、白玉、巴塘、得荣五县,在得荣县子庚乡出境进入云南省中甸县。境内金沙江干流长650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达17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为4.4万平方千米,占州境内河川总流域面积的28.76%,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支流25条,其在春季冰雷融化较早,最小流量多出现在每年2月,春季径流占年径流量的10%~22%,每年6~10月汛期水量占全年60%~70%,而冬季则靠地下水补给,水量占全年11%,没有断流现象。
雅砻江
雅砻江起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系尼彦纳玛克山与冬拉岗岭之间,上源称扎曲,是金沙江一级支流,于石渠县呷衣乡尼达坎多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后称雅砻江。其干流在境内流经石渠、德格、甘孜、新龙、雅江、康定、九龙等县,在九龙县小金彝族乡出境,于攀枝花市汇入金沙江,支流横跨色达、炉霍、道孚、理塘四县,境内干流长达850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16.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达8.2万平方千米,占州境河川流域面积的53.6%,流长、流域、流量都超过了金沙江,河流干支纵贯全州中部,流域涉及12个县,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有11条,在石渠以上河段河流切制作用微弱,河谷宽阔、谷坡平缓,以10~20°坡度向浑圆丘状山顶过渡,汊流、河岛、漫滩极其发育,河床比降平均1.72%,无险滩急流,在每年9月底至10月初都会出现岸冰和流冰现象,直至10月底~11月初封冻,次年3月开始解冻。
大渡河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班玛县北部之果洛山东南麓麻尔柯河,于巴丹县境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到丹巴县城附近纳东谷河、小金川河后称大渡河,全长1155千米,流域面积9.2万平方千米,全河落差3600米,为岷江一级支流,流经丹巴、康定、泸定三县后,于泸定县得妥乡新华出境进入雅安市石棉县境内。州境内大渡河干流长239.3千米,流域面积2.4万平方千米,占州境河川总流域面积的15.69%,多年平均流量887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53.8亿立方米,年均枯水流量229立方米每秒,年均流最小为3.25米每秒,最大为6.67米每秒,枯洪水位差6.72米,拥有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千米以上的支流18条。该流域洪水主要由季风气候侵入时期的降水形成,多来自于上游,汛期为每年6~10月,流量过程线呈齿状,呈明显的“双峰型”。
截至2022年末,甘孜藏族自治州有大型电站水库8座、中型电站水库5座,总蓄水量为83.29亿立方米。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境内,是国家重点工程、雅砻江流域中游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西部大开发优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战略工程,也是中国海拔最高的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它于2014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5月大坝填筑突破100米,2020年12月开始下闸蓄水,于2021年9月正式投产发电。水电站施工区平均海拔3000米,是中国水电开发向高海拔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大坝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坝高295米,是中国第一高土石坝,也是建成发电的世界第二高土石坝,工程师们还因地制宜设计建设了中国最高、世界第二泄洪流速的洞式溢洪道,最大单洞泄量4076米每秒,相当于160辆单车满载25吨的卡车群以时速200千米的速度所造成的冲击力,而水电站最高边坡有684米,比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还高52米,高边坡群共用锚索16000多根,每根约1吨重。截至2021年10月,两河口水库面积达1.1亿平方米,相当于17个西湖加起来的面积,两河口水电站水库库容达108亿立方米,相当于770个西湖的水量,可供2500万人使用一年。另外,两河口还是世界最深的水库,其坝前最大水深为285米,比世界已建成的高坝水库努列克的坝前水深还深15米。2022年3月,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6台机组实现全部投产发电。
土壤
甘孜藏族自治州土壤属于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高山土壤群系,由于受到晚近时期青藏高原大幅度隆升、第四纪200万年间多次的冰川活动以及现代冰川和冰缘过程、近代气趋向于干冷和许多湖泊退缩等地质、地理因素的多种影响,大部分土壤发育还处于原始阶段。全州土壤自北向南依次为高山草甸土、寒漠土带,亚高山草甸土带,暗棕壤带,褐土、棕壤带、红壤、黄棕壤带等5个土壤基带,可划分为16个土类,29个亚类。
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于丘状高原以及高山地区的山体上段,海拔一般在4200~4700米之间,面积为679.15万公顷,占全州土壤面积的47.7%,包括高山草甸土和高山灌丛草甸土两个亚类。
亚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于中北部高山原、丘状高原地区海拔3500~4200米的高原面上以及峡谷地区森林上限附近,上接高山草甸土,下接森林土壤或与森林土壤相间分布。其土壤质地较轻、有机质含量高,面积为208.1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4.62%,分为亚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灌丛草甸土两个亚类。
暗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3400~3900米之间,上接棕色森林土,下连棕壤,生长在气侯冷凉湿润的地方,面积为172.62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2.12%,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重要的森林土壤资源。
高山寒漠土主要分布于海拔4700~5100米的寒冻地带,上接水冻冰雪带,下接高山草甸土,生长在气侯严寒的地方,面积104.1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7.32%。
棕壤属山地土壤,分布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境东南、西部山体海拔2500~3500米之间,以阴坡分布为主,上接暗棕壤,下连黄棕壤或山原红壤、褐土等,多处于山坡地带,为州内重要森林土壤,面积909.2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63.86%。
褐土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3000米之间,不连片,面积为839.37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58.97%,包括石灰性褐土、淋溶粥土、燥褐土、暗褐土四个亚类。
红壤分为山原红壤(仅见于稻城县南部河谷海拔2000~2500米的肩坡或谷坡)和黄红壤(只分布在九龙县南部雅江深切河谷海投1700~2500米的谷坡等地)两个亚类,面积1.13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08%。
黄棕壤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海拔2200~2800米的中山地带,上接壤,面积6.35万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0.45%,分为黄棕壤和黄褐土两个亚类。
自然灾害
甘孜藏族自治州为典型的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是四川省山洪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境内高山峡谷区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山洪以及岩石塌方。在2023年6月26日,州内泸定县得妥镇发旺村2组雨洒坪发生泥石流灾害,规模约22万方,造成了22户农户房屋不同程度受损、部分农户附属房(厨房、圈舍)被冲毁、土地200余亩被冲毁、牲畜损失300余只(头)、人饮管道损毁3000余米、车辆损毁20余辆(小汽车、三轮车、摩托车),入户电线损毁300余米,直接经济损失1014万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水资源丰富,有着降水、高山冰雪、湖泊积水、过境水和地下水,在2022年全州地表水资源量626.92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418.2毫米,比2021年减少了5.7%;全州地下水资源量173.1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56837.46立方米。全州总入境水量223.84亿立方米,其中大渡河入境水量208.73亿立方米、雅砻江入境水量15.11亿立方米、金沙江为界河,不算入境水量。全州总出境水量为617.51亿立方米,其中大渡河水系出境水量为296.72亿立方米、雅砻江水系出境水量为232.14亿立方米、金沙江流域甘孜州区域出境水量84.43亿立方米、热曲河源到玛曲段甘孜州区域出境水量4.22亿立方米。截至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水资源总量1397.83亿立方米,其中可利用水资源总量881.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在5000万千瓦以上,技术可开发量达4130万千瓦,约占全省可开发容量的30%,在四川省/市(州)中排名第二位。
此外,全州还有着温泉249处,占四川省温泉出露总数的2/3以上,具有储量大、地热水温度较高、埋藏较浅易开发等特点,温泉地表水温一般在40~50℃之间,最高水温可达100℃,具有沐浴、旅游、景观、治疗疾病等多种功能。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着湿地面积911.42万亩(6076.133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0.67万亩(871.1333平方千米)、园地面积12.89万亩(85.9333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1138.87万亩(74259.1333平方千米)、草地面积8271.34万亩(55142.2667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56.02万亩(373.4667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28.45万亩(393.3367平方千米)、水工建筑用地1.88万亩(12.5333平方千米)、水域水面287.30万亩(1915.3333平方千米)等。
矿产资源
甘孜藏族自治州内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已发现的矿产有74种、形成固体矿产地有1581处、矿点有512处。其中,黑色金属以铁矿为主,其次为铁锰矿、锰矿、铬铁矿、钛铁矿,共计有矿产地90处;有色金属有着铜、铅、锌、镍、钨、锡、汞、锑、钼等9种,已发现矿产地490处;稀有金属及分散元素共发现矿产地56处,州内以花岗伟晶岩型锂、铍、铌、钽矿床占主导地位,是中国重要的成矿区;而贵金属包括已探明的大型共生铂(钯)矿、超大型银矿以及储量较多的砂金矿和岩金矿。
可再生资源
截至2024年1月,甘孜藏族自治州太阳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超过1亿千瓦,规划技术可开发量约5395万千瓦,约占四川省的67%。而风能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000万千瓦,规划技术可开发装机约143万千瓦,约占四川省的10%。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四川省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中国地热资源富集区域、中国少有的清洁能源储能大州,州内地热资源具有点多面广储量大、地热水温度较高、埋藏较浅易于开发等特点,其中巴塘县茶洛地热田是与云南腾冲、西藏羊八井齐名的中国三大地热田之一,还拥有普通温泉、沸泉、喷泉、沸喷泉、间歇喷泉等水热类型。
生物多样性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生态系统类型、生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州内不仅保存有大量古老的生物类群,而且演化了众多新的物种,是中国原生生态系统保留最完好、自然垂直带最完整以及全球温带生态系统最具代表性的地区,还是世界天然物种重要基因库,已被中国和多个国际组织列为全国、全球生物多样性优先重点保护地区。
甘孜藏族自治州野生动物繁多,截至2022年,共有野生动物34目106科652种。其中,哺乳类有8目26科125种、鸟类有20目65科436种、爬行类有1目4科31种、两栖类有2目6科30种、鱼类有3目5科30种。全州共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26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熊猫、川金丝猴、云豹、金钱豹、雪豹等34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藏酋猴、马麝、亚洲金猫、欧亚猞猁、中华斑羚等92种。
甘孜藏族自治州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12月,共有高等植物239科1090属5223种。全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10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云南红豆杉、水杉、苏铁、银杏、高寒水韭7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96种。州内还是南派藏医药的发源地,中藏药材丰富,截至2024年1月,共有药用动植物2378种,其中野生药用资源有着1581种,包括冬虫夏草、贝母、天麻、红景天、雪莲花等中藏药材。
此外,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底,全州森林蓄积量达4.86亿立方米,同比提高1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5.14%。截至2022年5月,全州天然草原面积14173.87万亩(可利用面积12501.77万亩),占全省草原总面积的45.4%、川西北牧区草原总面积的58%、全州总面积的61.7%。州内草原类型多样,共有5类、11个亚类、27个组、97个天然草原型,以高寒草甸草原和高寒灌丛草甸草原为主,占可利用面积的86.5%,有着各种牧草96科、464属、1256种。截至2023年,全州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13%,森林面积占四川省森林总面积的20%,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21年保持“双增长”,总量居四川省第一。
截至2024年1月,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各级自然保护地6类83个,总面积553.18万公顷。其中包括自然保护区44个(国家级6个,地方级38个)、森林公园11个(国家级5个,地方级6个)、湿地公园17个(国家级3个,地方级14个)、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级1个,地方级5个)、地质公园3个(国家级1个,地方级2个)、自然遗产地2个(世界级1个,国家级1个),保护地数量、面积均居四川省第一。
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白玉县境东南部,始建于1995年,总面积1436.826平方千米,为国有林地,区内无村民居住,是以保护白唇鹿、金钱豹、金雕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系统为主的森林、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区处于全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的横断山系,最低海拔3600米,最高海拔5725米,相对高差2200米,区内森林植被原始状态完整,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白唇鹿集中分布区,数量超过3000头,占世界存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有着复杂的地形、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和类型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草甸、湿地)。
亚丁国家自然保护区
亚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自然生态类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南部香格里拉旅游圈的核心区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9°57′40″~100°27′30″,北纬28°11′35″~28°48′41″之间,主要保护对象为横断山脉特有的高山自然生态系统、动植物资源及雪山景观,拥有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历史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购品、人文活动等类型的旅游资源。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月,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辖18个县(市),是四川省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州人民政府驻地康定市炉城镇光明路9号。
人口
人口数量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常住人口110.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41万人、乡村人口 74.19万人,城镇化率为32.92%。全州户籍人口共109.83万人,其中,男性55.29万人、女性54.54万人,分城乡看,户籍城镇人口18.79万人、户籍乡村人口91.0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7万人,人口出生率13.15%;死亡人口0.34万人,人口死亡率 3.11%;人口自然增长率10.04‰。
民族
截至2024年1月,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藏、汉、回、彝等41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8.97%,各族群众以大范围聚居、小范围杂居形式分布于全州。
语言
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民族结构复杂,除汉族、藏族外,还有回、羌、纳西等多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聚居或杂居的世居民族,所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传统,如藏族的藏语、汉族汉语、彝族的彝语、羌族的羌语、纳西族的纳西语等。在这些语言中,汉语和藏语的使用范围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其中,州内汉语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其基本词汇大部分和普通话相同;而藏语有着卫藏方言、康巴方言、安多方言三大类,州内藏族主要使用康方言(藏语三大方言之一),分为南路、北路、牧区3个语群,属于北路语群的德格语被视为“康方言的标准”。在藏族内部还存在许多差异较大的土语群,与康方言、安多方言均属不同语支,藏语称之为“绒格”、汉语称之为“地脚话”,分为南、北、中三支,有尔苏语(栗苏语、多续语)、史兴语、纳木依语等,这种古老语言沉积丰富,语言十分复杂,故也被称为“打尖馍馍话”,意思指从家里出门走出不到一顿饭的工夫,语言又不通了。
宗教信仰
甘孜藏族自治州内主要有藏传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3个宗教。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喇,藏语音译,意为“无上”或“上师”),早在公元7世纪时,藏王松赞干布迎娶了唐朝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公主后,佛教开始从内地和尼泊尔传入藏区,吞弥·桑布扎由藏王派遣到印度留学,归来创造藏文,并翻译佛经。公元8世纪时,藏王赤松德赞还请白马洛本(汉译莲花生)到藏传授佛法,于是莲花生与其师父在藏广收门徒,传经讲法,宏扬佛教。藏传佛教可分为苯波、宁玛巴、萨迦巴、噶举巴、格鲁巴五个教派。8世纪中后期,藏传佛教开始向康区传布,并在崇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截至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262座寺庙先后被核准公布为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影响力的寺庙有甘孜县的甘孜寺、白利寺(1662年)、东谷寺;理塘县的长青春科尔寺;白玉县的噶陀寺等。
甘孜寺
甘孜寺位于甘孜县城北的一座人字形山坡上,是霍尔十三寺之一,寺庙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占地面积28.5万平方米,是典形的藏、汉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寺庙,设有村尼扎仓和昂巴扎仓,前者是专修显宗的经院,后者是专修密宗的经院。该寺庙属格鲁派,距今已有三百三十九年历史,大殿为土木结构,共分四层,其中一层为大经堂、二层为护法神殿、三层为强巴佛殿、四层供奉着由印度请来的觉卧仁泊切,曾在文革时期被毁,八零年前后重建,拥有1个大经堂、10个小经堂、1座弥勒殿,内设泽尼(显教)、阿巴(密教)、郎吉(老密教)3个扎仓(僧人院)。
天主教最早传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地方是康定,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时,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丁盛荣受罗马教延之命赴西藏传教,路途受阻,折返打箭炉,于炉城北郊设堂传教,康定成为了康区天主教传播大本营。成丰二年(公元1852年),华朗廷、圣保罗在巴安城区建教堂,天主教传入康南地区;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天主教传向康北,至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天主教势力遍布康定、泸定、丹巴、白玉、甘孜等地,以及今西藏昌都地区昌都、思达、嘉黎、太昭、察雅等地和云南的中甸、维西、德钦等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沦陷后,康区人民反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斗争日趋激烈,天主教势力遭到打击,州境内只康定、泸定、丹巴、道孚、炉霍、巴安5个县设教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天主教走上“三自”(自传、自养、自主)爱国道路,外国人在康区主持天主教教务的状况从此结束。
甘孜藏族自治州信奉伊斯兰教的主要为回族,属伊斯兰教中的“格低目”老教,伊斯兰教也随回族的迁入而传入。回族迁入之初,虽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但因人数少、无寺院,难以进行集体宗教活动,只借用白土坎关帝庙做礼拜。到清乾隆年间,康定修建一座清真寺,成为了康定回族的宗教活动场所;嘉庆三年(公元1793年),回族都司马正品驻防巴安,见当地回族已多,遂出面在城南架炮顶创建清真寺。直至同治年间,境内有马、王、惠、沙等姓30余户回族移居雅江,在拉里斯地方定居并修建了伊斯兰教经堂。
政治
经济
综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以清洁能源、高原农牧业、生态旅游业等特色产业为主,构建了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2023年,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3.35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了6.2%,分别高于中国、四川1个、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88亿元,增长了4.1%;第二产业增加值147.24亿元,增长了8.9%;第三产业增加值279.23亿元,增长了5.7%,三次产业结构比值为16.9:28.7:54.4,分别下降1个百分点、上升0.9、0.1个百分点。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2022年增长了6.7%,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4.6%。
第一产业
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产业以高原农牧业为主导产业,有着众多特色农牧业资源种类,全州盛产青稞、马铃薯、小麦、玉米、蔬菜、中药材等粮经作物,还种植有酿酒葡萄、苹果、大樱桃、核桃等特色产品。另外,甘孜藏族自治州还是四川最大的青稞粮生产基地、食用菌出口基地、特色农畜产品基地。其中,甘孜县青稞产量占到全州七分之一,被誉为“康北粮仓”,格萨尔青稞文化产业园还建成了以高原青稞产业为核心,集川藏地域特色、科技培育、产品加工、休闲观光、创新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青稞产业园,全州青稞种植面积有50万亩,总产超10万吨,占四川产量的70%以上。而野生菌类全州有着640多种,是“菌中之王”松茸的主产区之一,松茸年产量3200吨,占中国产量的45.7%,素有“菇菌之乡”的美称。牦牛产业则是全州最具特色的畜牧业主导产业,依托牦牛资源优势,累计推广良种牦牛2835头,建成九龙牦牛国家级保种场1个、昌台牦牛、亚丁牦牛州级保种场2个,牦牛良种扩繁场5个,存栏种牛3988头,集群辐射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205家,平均收益5万元/家以上,带动农户4.97万户,户均增收6015元。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59.64万亩,增长 4.14%;粮食产量达到23.31万吨,增长0.88%;全州主要牲畜猪牛羊出栏106.1万头(只),减少1.9%;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89885吨,增长0.9%;完成育种育苗52.9公顷,增长10.6%;造林面积12.7万公顷,增长2794.3%;林产品采集产量5727吨,增长202.7%;木材采伐2.1万立方米,下降55.3%。农林牧渔业共实现总产值(现价)130.84亿元,增长4.1%。
第二产业
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二产业以清洁能源产业为主导产业,在所用清洁能源储备中,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已超过50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达4130万千瓦,约占四川省可开发容量的30%,全州作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水力统调电站发电量共计471.58亿千瓦时,其中89.7%以上外送。而在光伏资源中,甘孜藏族自治州已建成光伏电站24座,装机37.4万千瓦,其中在建20万千瓦竞价光伏项目,启动了40万千瓦实证实验基地光伏项目。另外,地热也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清洁能源储备,为实现多能互补、后续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奠定了基础。全州正建设孟底沟、硬梁包、叶巴滩、昌波、牙根一级等水电站和光伏电站和抽水蓄电站,清洁能源投资增长了37.3%,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个百分点。其中,电网建设对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32.5%,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2个百分点。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27.31亿元,增长8.8%,拉动GDP增长2.0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到24.8%。其中,采矿业增加值18.80亿元,下降1.5%;制造业增加值5.81亿元,增长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02.70亿元,增长 10.6%。全州统计入库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80家,包括采矿业企业13家、制造业企业23家、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44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含园区10.2%),销率达98.1%。全州统计入库的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个数103家,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9.8 亿元,同比增长19.3%;建筑业增加值达到20.06亿元,增长9.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33%,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三产业以文化旅游业为重要支柱产业,有着“丹巴嘉绒风情节”“稻城亚丁雪山文化周”“康定情歌”音舞诗画剧、“舌尖盛宴·烟火巴塘”美食周、石渠乡村文化振兴竞演大赛、理塘县非遗展演和十月赛马会、甘孜县“相约圣洁甘孜·寻找十五个月亮”、雅江县首届措萨文化旅游活动等活动。州内还以重点景区为主要、次级景区为补充、中心城市为支撑,发展红色文化、康养休闲、乡村旅游等业态和产品,共改建和新建精品特色民宿三期11栋34间、特色餐厅一处,平均年营收突破400万元,为青德镇及周边乡镇提供60余人次就业。另外,州内乡城县还成功创建了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了乡城皈院文旅IP项目。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为85.51亿元,增长8.1%,拉动GDP共增长了3.1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达到49.74%。全州有限额以上商贸单位359家,其中企业164家、产业活动单位9家、个体户186家、批发业单位10家、零售业单位145家、住宿业单位108家、餐饮业单位96家,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52亿元,增长10.8%。全州实现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76.2亿元,增长29.44%;实现网络零售额65.7亿元,增长35.15%;实现实物型网络零售额5.8亿元,增长14.2%。全年接待游客4137.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52.03亿元,分别增长31.5%和31.1%。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131.86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1.25亿元,分别增长31.3%和30.9%;接待入境游客5.96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129.24万美元,分别增长867.1%和869.7%。
经济功能区
白玉县高原苗木中藏药材现代林业园区由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国有林保护管理局主建,于2022年3月经州人民政府认定为州级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3300亩,总投资1000余万元。其中,高原苗木培育示范区228.5亩,主要以培育乡土绿化苗木为主;中藏药材种植示范区3071.5亩,主要以示范种植适地适生道地中藏药材为主;而仲学示范基地位于绒盖乡仲学村,占地总面积260亩。园区坚持“公司+基地+院校+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规范化、产业化和效益化为发展路径。
社会事业
教育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共700所,包括幼儿园348所、小学293所、中学52所(初级中学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完全中学9所、高级中学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高等院校2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共有240862人,其中幼儿园在园幼儿38139人、小学在校学生115852人、初中在校学生48770人、高中在校学生16779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209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6670人、高校14443人。州内共有全州专任教师15905人,其中幼儿园2294人、小学7911人、初中3441人,高中1369人,特殊教育58人、中等职业学校272人以及高校560人(民院485人、职院75人),全州教职工21090人。
四川民族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和泸定县(一校、两地、三区),是中国国家布局在康巴地区(西藏昌都、青海玉树、云南迪庆、四川甘孜)的唯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85年设立的“康定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学校题写了汉文校名、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为学校题写了藏文校名。截至2024年7月,学校共拥有15个二级学院,35个本科专业和民族预科教育,建有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门省级一流课程、1个四川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建设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涉藏地区特色科普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2个州级特色研究中心及科普基地,被认定为中国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被命名为“四川省铸牢中化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被批准注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被纳入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重点培育类。另外,校内“横断山生态保护与特色产业培育”实验室认定为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学校《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确定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学术期刊。
医疗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94个。其中,综合医院22家、中医类医院20家、专科医院3家、卫生院295家、社区服务中心2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9家、妇幼保健机构19家、卫生监督机构19家、门诊部(诊所)67家、村卫生室2005家。全州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7180张。其中,各类医院有床位4527张、妇幼保健机构有床位463张、卫生院有床位2181张、社区服务中心4张。全州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94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79人、注册护士2654人。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336.14万人次。其中,医院191.42万人次(民营医院2.78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128.26万人次,出院11.80万人。其中,医院11.04万人(民营医院0.52万人)、基层医疗机构0.44万人。
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唯一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前身为美籍传教士安德烈夫妇于1922年创建的“安息会医院”,后于1938年创建“西康省立康定医院”,1950年更名为“西康省立中心卫生院”,1955年改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9年11月正式授牌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甘孜医院”。医院占地面积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年门诊量30万余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3.2万余人次,年手术量约1.5万台次,截至2024年拥有职工总数1093人、卫技人员874人、高级职称97人,设置了19个职能部门、26个临床科室、8个医技科室。
文化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23个、艺术表演场所9个、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馆19个、文化站309个、国有对外开放博物馆10个、文物考古研究所19个,州内创作了文艺精品378个,获得了国家和省级奖项21个。此外,还有广播电视台19座,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8.73%、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68%,有线电视用户为3.55万户。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康定县榆林新区,占地面积18500平方米,新馆建筑面积12043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5000㎡,新馆展览分为生态甘孜、历史甘孜、红色甘孜、文化甘孜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临时展厅,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唯一一所集收藏、征集、研究、展陈、保护文物于一体的地区市州级的文博单位。
体育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实现17个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接待了135万人次,并建设了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补短板工程10个,全年获省级各类赛事金牌6枚、银牌9枚、铜牌14枚,年体育彩票销售额1.34亿元,增长20%。
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体育馆坐落于康定榆林新区,于2016年7月底建成,占地面积28.65亩,总建筑面积17796平方米,建筑高度21.3米,该体育馆依据国家体育建筑乙级标准建设,赛场可供3728位观众就座,能满足篮球、排球,手球,羽毛球、体操等项目及多种室内体育项目的训练比赛,是康定地区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和大型集会的重要场所。
环保
2022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内2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优率(Ⅱ类水及以上)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从2019年至2021年,州内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排名四川省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均为100%,是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另外,全州4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率提升至95%,还完成了人工造林8.3万亩、封山育林20.66万亩、退化林修复21.18万亩、干旱河谷治理0.42万亩、退化草地治理89.50万亩。
社会保障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6.3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5.9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0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0.05亿元。全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1.08万人,其中离退休2.8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83万人,其中离退休2.6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2.65万人,其中领取待遇10.9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0.46万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征缴收入9.6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缴收入19.22亿元,职业年金征收5.59亿元;乡居民养老保险征收9212.1万元、工伤保险征收6788.15万元。全州城乡低保保障对象15.36万人,其中城市低保0.73万人、农村低保14.63万人,累计发放资金5.64亿元;全州特困救助供养人员8048人,其中城市特困人员888人、农村特困人员7160人,累计发放资金0.7亿元。
另外,全州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8%,比2022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9%,比2022年下降1.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2%,比2022年下降3.5个百分点。
交通
综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纽带,藏汉民族友好交往的桥梁。2023年,全州有着三座机场(格萨尔机场、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二条高速路线(雅康高速、泸石高速)、多条公路干线,以及不计其数的乡道、村道,形成了密织成网的道路,交通方面四通八达。2024年上半年,全州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13.1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3.14%。
公路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着G317线(成都-那曲公路)、G318线(上海-聂拉木公路)、S211线(红旗桥-石棉公路)、S215线(乾宁-冕宁公路)、S216线(稻城-攀枝花公路)5条公路;雅康高速、泸石高速2条高速。全州年末公路通车里程共33201千米,其中国道3461千米、省道2550千米、县道3851千米、乡道9452千米、村道13887千米;等级公路里程为32729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5千米、二级公路769千米、三级公路4630千米、四级公路27285千米、等外公路472千米。
雅康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雅安至新疆叶城联络线(G4218)中的一段,全长约135千米,全线有129座桥梁、44座隧道,桥隧比高达82%,于2018年12月31日全线建成通车,是四川省乃至中国施工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雅康高速路基宽度24.5米,为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80千米,始于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接乐雅高速,在对岩镇与成雅高速、雅西高速形成枢纽互通,向西经天全县、泸定县,在泸定特大桥处对接在建泸石高速,止于康定城东,全线设大兴、坪石、多功、始阳、天全、喇叭河、新沟、泸定、康定9个收费站,雅安、天全、泸定三个服务区,驱车从成都至康定只需3个多小时。
铁路
2024年,甘孜藏族自治州还没开通火车,但是川藏铁路已开工建设,川藏铁路(甘孜段)全长396千米,途径泸定、康定、雅江、理塘、巴塘、白玉6个县(市),规划新建10座车站,其中5座客货运站、3座客运站、2座越行站。
航空
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着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3个机场,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3个海拔4000米以上支线机场的市州。
康定机场是2006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建设的4C民用支线机场,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西北斯丁措,距离康定城区40千米,于2006年9月7日开工建设,于2009年4月26日正式开航运营。机场海拔4236米,属高原机场,机场跑道长度4000米,可满足波音737—700和空客A319等同等机型的起降要求,年客运量达33万人次,货邮运量达1980吨,已开通广东—重庆—康定航线,计划开通北京—成都—康定、成都—康定—拉萨2条航线。
公共交通
2022年10月,甘孜藏族自治州已建成三级及以上县级客运站25个、乡镇客运站302个、村级招呼站(牌)2736个,县市、乡镇、建制村客运站覆盖率分别为139%、93%、100%,县内已发展经营性客车1755辆、5.3万座,开行客运班线299条,有农村客运车辆641辆,开行农村客运线路194条。
人文
综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康巴文化的核心区,自古以来就是连接西北、西南,促进民族大团结的“民族走廊”,藏汉贸易的主要集散地和“茶马互市”的中心。州内是情歌的故乡、康巴文化的发祥地、格萨尔王故里、香格里拉核心区以及茶马古道主线,有着红色文化、香巴拉文化以及其他民俗文化,还有着丹巴甲居藏寨、康定古碉等传统村落建筑,以及舞蹈巴塘弦子、扎坝嘛呢经舞;音乐《康定情歌》,被誉为“歌舞海洋”,歌舞数据库数据总量居中国涉藏地区第一。另外,甘孜藏族自治州还拥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0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640项,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一。
饮食
甘孜藏族自治州内因藏族占了人口的78.97%,故以藏族的饮食为主,其饮食习惯与农区稍有不同,但都喜欢吃青稞面、酥油茶、牛肉、羊肉和奶制品。州内有着酸奶人参果、松茸炖鸡、团结包子、等多道美食。待客也多以酥油茶、惜粑和肉食品敬之。
青稞面藏语叫“糟粑”,指的是将青稞炒熟后磨成的细面,一般在外出远行时总要带上酥油和糟粑,而格粑面可直接放入口中吃,称“干惜粑”。在家中吃精粑时,多将奶茶烧开后倒入碗中,加入酥油(一种土制的奶油)、奶渣,待化开后加入格粑粉,然后迅速用右手4个手指将其搅拌均匀,团成一个个小团,边团边吃,边喝奶茶。
酥油茶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传统饮品,藏语为“恰苏玛”,意思是搅动的茶。此茶主要由酥油、核桃、纯牦牛奶等加工制成,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喝起来咸中带甜,有着止渴御寒的功效,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
酸奶人参果是藏族地区的特色小吃,做法是将一碗牦牛酸奶盛出备用,然后在酸奶上撒上煮熟的人参果(蕨麻)和适量的白糖,最后淋入熬制的酥油就完成了。酸奶人参果拥有维生素C、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吃起来口感丰富,是年夜餐桌上的解腻甜品。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世界上最佳松茸产区之一,每年七八月刚采摘的松茸,是制作松茸炖土鸡的优质食材,搭配当地散养的土鸡与松茸同炖,吃起来鲜美多汁,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
团结包子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特色名菜,发源于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巴塘,老百姓称他们为“金珠玛米”,为了表达对解放军的感谢,人们便制作“蒸肉”来款待他们,后来就把这款蒸肉改称为“团结包子”。团结包子的馅儿丰富多样,可以是牛肉、猪肉,也可以是米粉、玉米粉、土豆块等,故可以用来佐酒、下饭,还可以作为家常便饭和迎接亲朋的佳肴。
特产
甘孜藏族自治州物产丰富,特产有着九龙牦牛、雅江松茸、得荣树椒、泸定樱桃、丹巴香猪腿、乡城藏鸡、道孚大葱、巴塘核桃等。
习俗
晒佛节
晒佛节又称瞻佛节、浴佛节,是藏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和四月、六月的中旬举行。所谓“晒佛”,就是把寺院里珍藏的巨幅锦缎织绣佛像抬出来(平时是卷起来收藏保护的)展示于光天化日之下及广大信众面前,让善男信女观瞻膜拜。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每年的“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晒佛仪式,州内群众都会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
藏历新年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计算,甘孜藏族自治州家家户户都要挂经幡、换香布、摆切玛,人们会准备好青稞酒、炸油果、制作切玛相互拜年,而在藏历十二月的二十八、二十九号这两天,家家户户要做“古恰”,即打扫庭院、张贴年画以辞旧迎新,一般会在灶房正中的墙上用干面粉绘出“八瑞相”图案,包括吉祥结、金轮、妙莲、宝伞、右旋海螺、胜利幢、宝瓶、金鱼,有的人家还会在房梁上方点白粉点,寓意人丁兴旺、粮食满仓。而藏历12月29日是旧年的最后一天,家家户户装饰完毕后开始迎接新年,晚上各家都会吃团圆饭,其中必吃一种特殊的面疙瘩——古突,有些古突里面事先会包进各种东西,吃到这些东西的人要吐出然后娱乐大家。
央勒节
央勒节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人民“送夏迎秋”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藏历八月中旬,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全家出动来到约定地点,然后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表演巴塘弦子和巴塘藏戏。因夏粮收获后的巴塘人正处于农闲时节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因此“央勒”节因其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备受巴塘人喜欢,成为了巴塘人继藏历新年、春节后又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后逐渐演变成巴塘人民传统的“丰收节”,旨在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
嘉绒藏族女子成人礼
在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内年满17岁的嘉绒女子成人礼,一般会请宗教领袖选择吉日,安排在农闲时段举行。仪式的核心是改变女孩的发型,由两辫交盘的发尾须缠绕在脑后一根长约45厘米、粗约2厘米的发簪上,因此头饰形若两只角,当地用汉语称仪式为“戴角角”,一般是长辈将青稞种子撒向姑娘意寓成熟,年轻的男子跳起锅庄意味着姑娘可以接受异性的求爱。
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服饰是充满地域特色的康巴服饰,俗称康装,可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特区服饰等。其中,康北农区服饰主要分布在德格、白玉、新龙、甘孜、炉霍等县农区;康南农区服饰主要分布在巴塘、雅江、乡城、得荣等县农区;木雅服饰主要分布在道孚、雅江、康定县折多山以西农区、九龙县农区;而嘉绒服饰以丹巴县和康定县大渡河沿岸为代表自有特点,特区服饰则主要分布在石渠、色达县以及各县纯牧业区。
州内康巴服饰男装服饰差异不大,并随地区不同略有差异,以女装服饰为典型,有着独特地域风格,居民大多喜欢色彩鲜艳的服装,尤喜白、大红、蔚蓝、桃红、桔黄等颜色的衬衫,一般男著右襟齐脐短装,外罩圆领宽袖长袍,并以长带束于腰际,前摆要求平直,后摆讲究折纹,腰间佩制工精巧的短刀、火链,脚穿藏靴或长统皮靴,随季节的变化头戴呢礼帽、金盏帽或狐皮帽,因藏装衣边多加装饰,故会点缀以氆氇、豹皮、水獭皮等。而妇女服式常见有两类,一种是近似男装,但长及脚背;另一种是长袖衬衫,外罩坎肩衫,腰束彩色绸带,并系色彩绚丽的围裙,有着发扎彩色丝线、编若干细辫散披背后、梳大辫盘之于头等头饰发型,牧区的妇女还会在细辫上穿珠吊玉、额关发间顶戴密腊珠宝、手戴戒指玉镯圈、颈挂珊瑚或绿玉晶莹的项链。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历史悠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四川省稻城县赤土乡阿西村和青海省玉树地区囊谦县等藏民居住区。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赤土乡阿西村烧制藏族黑陶以当地泥土加上其他两种泥土混合成原料,然后借助捏、捶、敲、打等手工技艺使之成型,再用碎瓷片装饰花纹,这些步骤完成后再架起松柴点火烧制,然后黄褐色的陶土在此过程中会变为黑色。烧制成的陶锅、陶罐、陶盆、陶壶、陶瓶都是藏族人民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最初藏民以陶锅等换取粮食和其他物品,现阿西黑陶已成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手工制品。
康巴文化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康巴文化的发祥地,其中香格里拉镇是康巴文化保护和传承较好的乡镇之一。康巴文化包括藏传佛教文化、服饰文化、语言文化、民族宗教文化、歌唱舞蹈文化等,是多种文化的大融合,但都以康巴民族文化为核心。
格萨尔文化
甘孜藏族自治州作为格萨尔王的故里,境内不仅拥有着广泛多元的格萨尔文化资源,各处还有着格萨尔的传说和遗迹,是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流传最广、最有群众基础的地区,也是最早走出涉藏州县、走向世界的地方。其史诗的广泛传播,影响渗透到了藏族地区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形成了独特的格萨尔文化,主要内容包括《格萨尔王传》说唱本、说唱艺人、格萨尔藏戏、格萨尔神迹遗址风物传说、绘画雕刻、民间遗风、建筑等各方面。
香巴拉文化
“香巴拉”是藏语的音译,译为“香格里拉”,意思为“极乐园”,是人神向往的世外桃源。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地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区域,素有“香巴拉之域”之美誉,而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是香格里拉核心区,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州内有一个香巴拉文化博物馆,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亚丁村,地处海拔3900米处,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以稻城特有“黑藏房”藏式民居风格打造,模拟了“吉祥八宝”之一的白海螺形态为整体造型,共分3层,总高度17.4米,总建筑面积2994.6平方米,馆内第二、三层展示厅内有香巴拉文物、书籍、绘画作品等周边产品,也有洛克亚丁主题展、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展、《消失的地平线》电影、海报展等,还打造了文创区、多功能区和“亚丁阳台”观景台等不同体验区域。
甘孜藏族自治州是重要的红色文化区,在1935~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途经州内15个县,历时一年半,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境内红军飞夺泸定桥与二、四方面军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胜利会师地址,成为了各族人民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境内还有着泸定磨西会议遗址、甘孜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丹巴甲居藏民独立师博物馆、红五军团政治部遗址、红军第六军团乡城纪念馆等红色遗址。
艺术
丹巴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境内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在藏语中意为“百户人家”,一般一户人家住一幢楼,寨楼每户占地约200平方米、高15余米,为石木结构,墙体多是就地取材,用天然块石加黄泥砌成,墙面块石轮廓明显,外形上寨房一般设为四层,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和露天大阳台,一侧还配有厢房,房体外墙多以白色、褐色和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的宗教图案。藏居常坐南朝北,或三五成群、相互依偎,或远离楼群,孤然独立,呈散点式自然分布,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丹巴藏寨”被还被评为了“中国最美丽的六大乡村古镇”之首。
康定古碉
康定古碉群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瓦泽乡、贡嘎山乡、朋布西乡、沙德乡、呷巴乡、孔玉乡以及金汤乡,大部分修建于明清,最早是作为一种防御体系流行于冷兵器时代,自清中叶以后,由于火炮的运用以及历史社会等原因,作为防御的碉楼建筑逐渐衰落,于是开始作为一种历史遗存留存于现代。其建造历史久远,有四角、八角两种,碉身下宽上窄,收分明显,碉体砌筑工整、结构紧密,均为木石结构建筑,修筑基本不靠图纸,施工过程中也不放线,修筑工匠仅以内架砌反手墙,全凭经验逐级收分。康定古碉的发现为研究木雅藏族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对研究木雅文化以及茶马古道有着重要作用。
甘孜藏族自治州有着“歌舞海洋”之美誉,各县域因地近内地,汉族、彝族、纳西族音乐文化都有渗入,故而民歌体裁、音韵、调式不全同于其他藏区,县内两性相爱有情歌、劳动之时有劳动歌、伐薪、放牧有山歌,新友相聚有酒歌,婚嫁有婚礼歌,劝人勤于耕作有月会歌,民歌极为丰富多彩。其中,《康定情歌》是康定城郊流行的“溜溜调”,属于生活歌曲,由于耳熟能详的旋律加上筑路大军修建川藏公路的感人故事,很快就流传于民间,后还被甘孜州民族歌舞团打造成了大型情景歌舞剧。
扎坝嘛呢经舞
扎坝嘛呢经舞是流传于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扎坝区亚卓乡、下拖乡境内的一种集体舞,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最初是当地人们在每年春耕时节用以祈祝五谷丰登、来年丰收的重要祭祀仪式,舞蹈主要歌词以藏传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为主,旋律一共38段,段与段之间可以自然转调,起舞时脚步随歌词一字一动,身体弯腰向下,手搭肩或手拉手形成圆圈反复唱跳。此舞是研究扎坝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生动地反映了扎坝人的生活状况,因其文化背景不同,在两地仅百余人会,仅作为祈福所跳。
巴塘弦子
巴塘弦子藏语称“嘎谐”,意为圆圈舞,又被称为“谐”“叶”“巴叶”等,属藏族三大舞种之一,是集诗、琴、歌、舞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形式。其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曲调旋律、胡琴拉奏手法和舞蹈姿势,最初形成是生活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地区的人们闲暇、丰收时节经常牵手搭肩、弯腰垂首,边唱歌边围绕着火堆跳舞。在清中期巴塘作为官道驿站,汉文化在此兴盛,民间歌舞吸收了汉族歌舞的特点,加入了乐器伴奏,因为伴奏的乐器是胡琴,所以歌舞叫“弦子”,这种舞蹈一唱一应,唱完一段后回绕一圈再继续唱。巴塘弦子唱词内容十分丰富,或赞美家乡山水、或咏唱劳动、抒发人生哲理,还可以表达其他多种意思,每首唱词都可与任何一支弦子曲调搭配,所有曲调可反复拉唱,具有群众性,适合集体舞唱,舞唱的场地不受限制,院落、村头、山野平川、牧场草地、广场等随处可舞。
藏戏
藏戏是藏族人民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及现实生活的一种综合表演形式,它是以藏族宗教仪式和酬神醮鬼、民间歌舞、说唱表演等不同艺术土壤上形成的。其中,甘孜藏族自治州内藏戏表演十分普及,境内藏戏可分为羌姆、阿姐拉姆、协、夏卓等。州内对传统性八大藏戏统称为“阿姐拉姆”,主要用甘孜口语来演唱,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广场或舞台等演出方式,演出的序幕内容一般都是向神佛祈祷、向观众祝福,有时还介绍一下正戏的内容,演奏时一般用鼓、钹、长号、唢呐等乐器伴奏,而演唱时后场多合声帮腔,演出节目除八大藏戏剧目外,还有其独特的传统剧目,如松赞干布、格萨尔等,除了演序幕舞和动物舞外,只装饰不佩戴面具,在表演结束祝福后,有时会把舞形变成纳布嘎钦(阴阳图形)已表示演出结束。
藏族牛羊毛编织
藏族牛羊毛编织是草原特定生态环境的产物,这种技艺及其制品一直伴随着草原牧民,成为了其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藏族牧民从日常生活用品到衣着和居住帐篷等,都离不开牛羊毛编织技艺,县内毛绒织品是以牦牛、绵羊、藏山羊等牛羊毛为原料,应用纺织、擀制工艺加工生产而成,有着保温防潮的作用,具有青藏高原特色。
地区象征
甘孜藏族自治州“州花”为贡嘎海棠,藏语名“俄色”,意为“光芒,是川西高原特有的花卉,在州内炉霍、道孚、康定、雅江、甘孜、新龙、白玉、理塘、巴塘和色达等地都有分布。而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鸟”为金雕,藏语称为接白雕,象征着勇敢凶猛。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0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18处、省级文保单位81处、州级文保单位204处、县级文保单位800处,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一。
泸定桥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泸定桥广场西100米,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九月,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四月投入使用,桥长101.67米、宽3米,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全桥铁件重40余吨,有着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由862至997个熟铁手工打造而成,桥台以固定地龙桩和卧龙桩为基础,桥亭属清式古建筑,因康熙帝御批建造,民间便称之为“皇桥”。桥边有康熙帝御书“泸定桥”三字石碑立于西桥头,而东桥头立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2014年7月21日,泸定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利寺,藏语意为利众生祥瑞洲,位于甘孜县城西10千米的生康乡境内,地处雅砻江北岸山腰上,始建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也是藏历第十一绕迥戊子“土鼠年”),由霍尔·曲杰昂旺彭措扩建,为格鲁派寺庙,属于霍尔十三寺庙之一,是已故著名爱国宗教人士第五世格达·洛桑丹增扎巴它益所主持的寺庙。寺庙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寺内设有讲经院、弥勒殿、护法殿等,在大殿还设有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堂,陈列着革命历史图片和实物以及五世格达活佛为解放藏区所做出的功勋。2006年,白利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玉嘎拖寺全称“嘎拖多吉顶寺”,位于白玉县河坡区白龙沟的多尼山山腰,距县城以北51千米,是中国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寺院之一,由藏历第三胜生宁玛派高僧嘎·当巴德西于1159年创建,因传说寺址上有一巨石,石上天然造就一藏文“嘎”字,故得名“嘎托”,又因传说该地受莲花生大师3次开光、八尊莲师在这儿修行,其加持力与印度金刚座同,故名“金刚座”,自创建已历经84代主寺,已成为康藏间具有宏伟建筑群并有丰富文物和独特风格的寺庙,该寺庙每年按惯例举行会各种法会,属庙遍及西藏、青海、云南等地及蒙古、印度、不丹诸国。2013年5月3日,白玉嘎拖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甘孜藏族自治州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一,截至2023年,共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40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71项。
格萨(斯)尔是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内蒙古、新疆地区地方的传统民间文学,大约产生于古代藏族氏族社会开始瓦解,奴隶制的国家政权开始形成的历史时期(即公元前三四世纪至公元6世纪之前),主要描写了雄狮国王格萨尔以大无畏的精神率领岭国军队南征北战,降伏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使百姓过上安宁日子,晚年重返天国的故事。2006年5月20日,格萨(斯)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得荣学羌是一种自娱性的民间歌舞表演形式,“学”字有配对、结交之意,而羌为跳,又称为“嘉卓”,且歌词较多反映男女青年见的爱情,故也被称之为“情舞”。得荣学羌起源于民间,主要流传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得荣县子庚乡、子实、阿村村境内,主要使用得荣方言表演,以得荣锅庄韵调为基本音乐、得荣锅庄舞步为基本舞步,刚劲有力、古朴大方,脚下踏跺组合是其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学羌表演时,需下步有力,踏脚清脆,舞者俯身变化踏点。作为一种民俗性舞蹈,得荣学羌与地方民俗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以前举行得荣学羌活动时还会伴以“跳火堆”的游戏,每逢节日和集会得荣县的男女老幼都会欢聚一堂,跳起学羌以示和睦吉祥。
风景名胜
综述
甘孜藏族自治州集中了四川省50%未开发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是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的“中国推向世界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康巴文化旅游目的地”。截至2022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共有旅游资源36112个,其总数位居四川省第一;共拥有A级景区94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5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67个。
重要景点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沟内集雪峰、冰川、冰瀑、原始森林、地热温泉、野生动植物园、红石公园、冰川森林等丰富景观于一体,是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稻城亚丁风景区中的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别名念青贡嘎日松贡布,即“圣地”之意。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地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中段,南与云南省香格里拉毗邻,东南连泸沽湖和丽江,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以及高山草甸组成,被誉为“最后的香巴拉”。
康定情歌(木格措)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城北21千米,坐落于贡嘎山脉中段,距康定县城26千米,是国家级贡嘎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全长35千米,宽10千米,总面积350平方千米,由杜鹃峡、芳草坪、七色海、药池沸泉、木格措(野人海)和红海草原六个景点组成,附近有其它多个高山湖泊、温泉、原始森林、草原和雪山景观。
八美墨石公园景区原名为“八美石林”,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八美镇卡玛村与中古村交界处,地处中国最美景观大道318国道核心区,紧邻丹巴美人谷、康定新都桥、雅江康巴汉子村等景区,是集观光、体验、科考、科普价值于一体的多元化景区,也是中国唯一高原石林景观,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地质科普中心、格萨尔王发祥地之一、道孚八美之一,被誉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第八美”。景区面积约5平方千米,拥有壮美草原、婉约湿地、奇幻墨石、特色民居、高原花海、金色彩林、白塔圣寺、日出日落八大景观。
木雅圣地景区坐落于甘孜州康定市折多山西侧,距离折多山13千米,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第一个以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景区,也是中国第一个以体现“藏族木雅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旅游区。景区占地面积196平方千米,核心区范围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南北纵深约31千米,东西跨度约4.5千米,海拔为3600~4400米,拥有雪山、草原、花海、河流、湖泊和木雅藏族民俗文化等众多旅游景观,有着花海寻踪、梵音送福、天界牧歌、佛佑木雅、群峰围屏5个主要景点。
格萨尔王城景区位于甘孜县城东南部,距格萨尔机场50千米,是甘孜县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规划用地1455亩,固定投资约3亿元,主要由格萨尔文化区、湿地休闲区、草原体验区、史诗观光区构成,其中格萨尔王城以格萨尔文化为主题,讲述了格萨尔王的传奇一生,是格萨尔文化元素最集中、藏式建筑景观最多样、旅游要素最齐全的文化旅游新地标。另外,以“格萨尔王城”为中心,两小时内可抵达色达、炉霍、新龙、白玉、德格等地。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37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