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瓿,汉语二级字,读作瓿(bù),本意是古代的一种小瓮,同缶。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亦用于盛酱。
简介
注:瓿,读bù。
[名]
古代器名。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周时期。
繁体字:瓿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瓦 瓿的部首笔画:4 总笔画:12
笔顺:捺横捺撇横竖折横横折折捺
基本解释
● 瓿
pǒuㄅㄨˋ、bù
◎ 〔瓿甊〕小瓮,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简称“瓿”。
◎ 古代的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用以盛酒或水。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古代器名 [vase]。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酒或水。盛行于商代
汉语字典
[①][pǒu]、[bù]
[《广韵》蒲口切,上厚,并。]
[《广韵》防无切,平虞,并。]
古代容器名。陶或青铜制。圆口、深腹、圈足,用以盛物。
音韵参考
[广 韵]:防无切,上平10虞,fú,遇合三平虞并
[平水韵]:上平七虞·下平十一尤·上声二十五有
[粤 语]:pau2
[国际音标]:pu˥˧
古籍解释
唐韵》蒲口切《集韵》薄口切《正韵》普厚切,𠀤音部。《说文》甂也。《广韵》瓿甊,瓦甖。《五音集韵》瓿甊,小甖。《正韵》甒也。甒卽罂也。《尔雅·释器》瓯瓿谓之瓵。《注》瓿甊,小甖。《博雅》瓿,缶也。
又甁也。《扬子·方言》河汾之闲其大者谓之甀,其中者谓之瓿甊。《战国策》夫鼎者非效壷醯酱瓿耳。《注》瓿甂也。《前汉·扬雄传》吾恐後人用覆酱瓿也。《注》师古曰:瓿,小甖也。
铜瓿,以盛醯醢臡酱。《博古图》周方斜瓿,肩作电形,类古文𦥔字,环腹象雷文,如盤丝发,微起乳形。中作黄目状。
又鱼瓿,肩腹闲饰以鱼形。
又蟠虬瓿二,饕餮瓿四,皆周制。
又《广韵》防无切《集韵》《韵会》冯无切,𠀤音扶。
又《集韵》蒲侯切,音捊。
又《正韵》薄胡切,音蒲。义𠀤同。
参考资料
国语辞典.词典官网.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1 18:34
目录
概述
简介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