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编写到成书历经30年,贯穿了孙奇逢一生的重要经历。该书将自汉至明末著名学者 分为三类,“有主有辅,有内有外”。第一类为理学发展的宗统,是主线,计11人,分别为
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
邵雍、朱熹、陆九渊、薛瑄、王守仁、 罗洪先、顾宪成;第二类为各代名儒,为辅,主要有董仲舒、申公培、倪宽、毛公苌、王通 及其门人、韩愈及其门人、杨文靖及程门弟子、朱门弟子、陆门弟子等;第三类为与理学道 统相背者。按人立传,摘其语录、著述,加以评述,充分展现了孙奇逢的理学思想。他从宗 主王阳明到“不分门户”、“兼容并包”、“各取其长”、“皆供吾用”,对朱王之争采 取了“相互补救”、“朱王合一”的态度,从而为陷入困境的宋明理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开创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
孙奇逢(1584—1675 ),字启泰,号钟元,直隶保定府容城县(今属河北省)人,清初迁居河南卫辉府辉县苏门山下夏峰村。晚年讲学于辉县夏峰村20余年,从者甚众,世称夏峰先生。明末清初理学大家。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中举人,学识博大精深,气节高尚,与东林党人来往密切,与阉党魏忠贤做过斗争。明亡,清廷屡召不仕,人称孙征君。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合称明末清初三大儒。其学术思想以慎独为宗,以体认天理为要,以日用常伦为实效。认为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