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台湾,位于
山东半岛西南海岸,青岛市
黄岛区西南部。因海湾东北口的
琅琊台得名。湾口在胡家山前嘴与董家口嘴之间,宽9.9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东西有杨家洼湾和陈家贡湾。
位置境域
琅琊台湾,位于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西,泊里、琅琊镇南。湾口在胡家山前嘴与董家口嘴之间,宽9.9公里,面积26平方公里,水深3~5米。西部岩礁底,距岸300米不宜行船。东北有大嘴凸出。嘴南为鸭岛,上有灯桩。东西有杨家洼湾和陈家贡湾。
杨家洼湾,属琅琊台湾的东北部。湾口在大嘴与牛石嘴之间。宽2.1公里,东北~西南长3.5公里,面积2平方公里。东北部有拦海坝。湾口东南有鸭岛溜,水深4~7米,海溜湍急,是渔船进出湾的主要通道。湾口西侧为岩礁岸,生刺参、石花菜等。北部多滩岸。
陈家贡湾,属琅琊台湾的西北部分,湾口在大嘴与小围嘴之间。宽3.3公里,向北延伸5.8公里,面积8平方公里。水深1.5~4.5米,沙底。北部有贡口拦海坝、贡口港。贡口港旧称陈家口或陈家港。
海岸岛礁
琅琊台湾海岸,主要分滩岸和岩岸。滩岸,由于河流冲击,海水顶托,港湾沿岸多为泥沙底质的滩岸。泥质滩岸主要杨家洼湾沿岸、陈家贡湾北岸。岩岸主要分布于海崖至董家口沿海一带。此段除杨家洼、陈家贡4处港湾滩岸外,多属岩、礁岸。地质属中生代白垩纪岩浆岩、凝灰质砂岩、正常斑岩、花岗斑岩;新生代第三纪砂及砂砾层海积和第四纪沙土碎石沉积;太古代胶东岩群岩浆岩等。
岩岸岸嘴主要有:
胡家山前嘴,位于琅琊镇最南端琅琊台湾东侧,系胡家山入海岸角。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岩石陡立。嘴前水深13~23米,有礁石,不能泊船。
小围嘴,位于撒牛沟东南700米。南北长150米,宽180米。两侧可泊船。明清两代曾在此筑围设防,围址尚存。
董家口嘴,位于琅琊台湾西侧,董家口东侧,南北长300米,后部宽约750米。上有灯塔。嘴西南侧有小型水泥码头一座,可泊小渔船。嘴东、南有礁石和浅水点,形势险要。
鸭岛,又称陈家岛。位于琅琊台西南7.5公里海中。岛长约0.14公里,宽约0.07公里,面积约0.01平方公里,海拔4.6米。状如鸭,故名鸭岛。岛西南水中有巨礁,风大时浪花四溅,行船不宜靠近。岛上地瘠多石,无淡水,生有野草等。有高5米灯标1座。1983年,琅琊镇新建海珍品养殖场1处,盛产海参、鲍鱼和石花菜。岛上无居民。隶属琅琊镇。
海域水文
琅琊台湾无大河流汇入,仅有沿岸山间小溪自周边向湾内注入。
琅琊台湾海区潮汐,为正规半日潮,每个太阳日(24小时48分)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高潮出现在月亮中天后4小时50分,低潮出现在月亮中天后11小时02分,潮差为1.9~3.5米。大小潮差发生于朔或望(上弦或下弦)日后2~3天。胶州湾内比外海高低潮潮时迟10分钟,两潮差大10厘米左右。8月份潮位比1月份潮位一般高0.5米。台风过境或东南大风产生增水,寒潮过境或西北大风产生减水,个别日期影响潮位达1米以上。1985年8月19日,受台风影响,积米崖港潮位曾增高2米。
气候特点
琅琊台湾海区,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02天,降水量794毫米。气候四季分明,春迟秋爽,夏无酷暑,冬少严寒。
海区及沿岸地区多发生龙卷风。主要危害渔船,民房和农作物。1914~1987年间,共发生10级以上的龙卷风38次,其中海上13次。在陆地造成灾害的有16次,其中重灾7次。龙卷风发生频率约2年一次,成灾龙卷风4—5年一次。成灾最重的是1976年8月12日,12级龙卷风袭击琅琊、寨里、王戈庄和隐珠等公社,刮坏房屋2500余间,刮倒树木1万余棵,刮掉苹果3.5万余公斤,刮倒玉米1万余亩,有14人受伤。
资源分布
水产资源
琅琊台湾海区,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海产鱼虾260余种,其中分布广、资源量大的有带鱼、鲅鱼、乌贼、章鱼、黄鲫、鹰爪虾、对虾、海蜇、牙鲆、真鲷、梭子蟹等50余种,潮间带潮下带生物203种,可开发利用的有杂色蛤、泥蚶、西施舌、竹蛏、刺参、皱纹盘鲍、贻贝、扇贝、石花菜、紫菜等40余种。
主要经济效益大的海产有:刺参。基岩质海岸带均有分布,集中区为湾西北端的斋堂岛海域,分布1000亩,资源量14.47吨,年可采捕11吨。皱纹盘鲍。俗称鲍鱼,是名贵海珍品。胶南开发历史悠久,早在汉代琅琊张步曾把鲍鱼进献朝廷。主要分布在斋堂岛周围。
潮汐能
胶南海岸潮波运动能量主要来自太平洋的大洋潮波,沿岸潮汐能处处皆是。棋子湾、陈家贡湾和唐岛湾潮差为2.6和2.82米,是山东沿海潮差最大的地区,有良好的纳潮地形,能避免泥沙淤积,潮汐能利用潜力很大,有潮汐发电前景。
旅游资源
琅琊台,为中国千古名胜。位于胶南县城南偏西26公里,琅琊镇境内,西北距琅琊镇驻地夏河城6.8公里。琅琊台三面濒海,一面接陆,海拔183.4米。台顶平敞,周长150余米。南坡稍缓,北坡陡立。自山脚至台顶有一盘旋公路,汽车可直达台顶,为游人探胜访古,创造了便利条件。
公主楼,琅琊台南入海处,一长约1000米的沙滩,名“潮湾”,相传为徐福造船处。沿海岸线西南而行,一高约数十米的险峻山体兀立海边,人称“胡家山”。此山独立于琅琊湾与潮湾之间,为半岛尽头。山上有石坑,可容10余人,山下临深潭,风景颇殊。传说秦始皇之妹曾居住于此,故名公主楼。
琅琊古港,位于胡家山之西。为一面积数十平方公里的大海湾,外接黄海,内连古郡,港深湾阔。当年港口紧靠郡城,因淤塞而外移。湾东的陈家贡村,原为大港口,后淤塞而移于湾西侧。海湾已被一石堤拦腰截断,近陆处被辟为盐田和虾池。
亭子兰炮台,位于琅琊台南2.5公里处,前临黄海。炮台南北长7.45米,东西长5.5米,高5米,砖石结构。始建年代不详,清雍正丙午年(1726年)曾重筑,炮台阳面墙壁嵌有重修时的匾额。拟修复。
海区产业
渔场渔汛
琅琊台湾区,较著名者为董家口渔场。渔民集居点董家口、贡口。1934年李士豪著《中国海洋渔业现状及其建设》载:“董家口渔场,每年渔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各处渔船至该处捕鱼者约千艘船上下,临时鱼行多至六七十家。产鱼约值50万元左右……”。建国初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琅琊台湾及周边海湾仍是鱼虾贝蟹丰富之渔场,乌贼鱼、章鱼、带鱼、鲅鱼、海参、海蜇、真鲷等优质品种出产较多。1960年代中、末期开辟了渤海黄海北部、中南部等渔场。1970年代,沿海产量逐渐减少,渔场渐向近海推进。
渔汛鱼虾的集群、洄游、繁殖与分布有明显的季节性。琅琊台湾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产卵索饵,春、秋两季尤为明显。但由于距暖潮较远,冬季不适宜温带鱼族栖息。鱼群来去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春暖自南向北,自外海向近海而来,秋凉则自北而南循大洋。近海鱼虾产卵、越冬、索饵期较为分散,洄游密度较大,从而形成春汛、秋汛两个大的渔期。春汛一般在3一5月,渔民称之为“小海市”(自惊蜇至谷雨),“大海市”(谷雨至夏至),秋汛一般在9~11月(寒露至小雪)。
水产养殖
1970年代初期,胶南县先后投入数万名民工,建起了贡口、杨家洼和黄岛3处拦海坝,拦海造田,发展鱼虾养殖。
贡口拦海坝,位于琅琊湾北部,东起琅琊镇陈家贡,西至泊里镇贡口。长1630米,顶宽6米,平均高6米。坝上有闸门1处,高2.5米,宽2米。有泄洪闸3处,东闸2孔,西闸5孔。另有纳潮闸2孔。该坝由琅琊、泊里联合兴建。1970年冬动工,投入民工8000余人。1971年春合拢未成。6月,日投民工1.7万人,苦干13昼夜完成大坝合拢。整个拦海工程总投工71万个,投入土石22万立方,投入水泥、炸药等材料费28万元。贡口拦海坝建成后,消除了海潮灾害,便利了两岸交通。坝内种植、养殖业得到了较大发展。70年代共扩建改造稻田6000余亩,建鱼池1.5万亩,扩建盐田2100亩。1984年开始发展对虾养殖,1985年高达4700亩。
杨家洼拦海坝,位于杨家洼湾中部,东起西杨家洼,西至蒲湾东北,西南距鸭岛3公里。坝长525米,顶宽6米,平均高6米。有坝闸1处,泄洪闸2处,纳潮闸2处。该坝由琅琊公社兴建。1970年10月动工,11月底完成。大坝建成初期,坝内开垦稻田3000亩,1984年后陆续建立养虾池。
1979年,在昌潍地区优秀科技成果授奖大会上,胶南县的“贡口湾围海造田工程”、“XZF—XZL绷楦机”等15项科技成果获奖,是为胶南县首次获得科技成果奖。到1987年,胶南县获省科技成果奖16项,获得市(地区级)科技成果奖37项,县评定颁发科技成果奖76项。
船舶修造
解放前,沿海地区有部分渔船修造业。1958年,泊里公社建贡口船厂,专业生产渔船。1976年后,胶南县琅琊公社修船厂相继建立。先后生产了木制机帆船、水泥船、方驳、1甲板驳船、趸船、机动渔轮等20余种船舶。胶南县渔轮修造厂1959年在琅琊杨家洼建厂,1963年与泊里船厂合并迁至贡口。
盐业生产
琅琊台湾沿岸,盐业生产历史悠久。史载,齐国官山煮海,以渔盐致富。汉代实行盐铁官营,琅琊郡设盐官。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之后,因胶澳划界,庚子赔款,民国盐税变法等,多次增加盐税,盐民不堪负担,盐业急剧萎缩。1947年,胶南、藏马两县没收了汉奸、地主的盐场,发放贷款,组织盐业合作社。到1948年,两县共开发盐滩47处,盐田10618亩,有盐户1000余户,盐民2000余人。其中,藏马县琅琊、泊里、旺山3个区盐业合作社,社员1956人,开滩34处,盐田7498亩。
建国初期,晒盐均为分散经营。有自晒、租晒、分晒、雇晒、转租晒5种方式,规模较小,多属季节性生产。1951年,在琅琊、泊里等地组织盐业互助组,盐田逐渐扩大,常年生产者增多。之后,相继建起尹家山盐业生产合作社。1984年后,实行盐、虾生产并举,陆续扩建虾当,实现对虾育苗、养殖、冷冻加工一条龙。
主要盐场有:尹家山盐场,位于琅琊台湾东北部沿岸。1936年建场。有“和记”、“月圆”、“福海”、“古历”4场。年产原盐200余吨。1950年收归吴家村和尹家山经营。1957年日照盐管处收回,扩建为尹家山盐业合作社。1987年,有职工102人,盐田18000公亩,原盐总产6000吨。虾池336亩,产对虾30吨。
港口运输
商港
贡口港,位于泊里镇东南,琅琊湾北端西侧,北纬35°38′,东经119°49′。北距泊里8公里,东与陈家贡隔水相对,水路去青岛48海里,南至石臼所25海里。港湾水域面积86万平方米,湾底泥质。港内现有小型码头3座。码头前沿水位,一般为1至2米,最高潮位4.66米,低潮时港内无水。港北侧有贡口拦海大坝,港岸设有泊里装卸组及航运管理所,是胶南南部的商业港口。贡口港兴于清代,光绪年间极为繁荣,为重要贸易港口。民国时期常有上海、宁波、青岛等地的船舶云集,岸边设有船行、饭店等,颇为兴隆。建国后,此港贸易船舶进出口仍很频繁。1958年,贡口搬运合用社修建起549米货场1处,建长10米,宽5米,高4米的石砌码头1座。1959年,县商业局在此建起仓库货场3340平方米,年吞吐量达9.4万吨。胶南西南部十几处公社的水运物资皆赖此港。1967年,山东省交通厅投资2.54万元,增建重力式与桥墩式混合码头1座。码头长40米,宽8米,高5.5米。1971年又将桥墩式改建为重力式,年吞吐量4.5万吨。1983年,胶南县轻工局投资修建1座长40米,宽10米,高5米的盐务码头。后因公路运输的迅猛发展,物资运输多用汽车,此港则很少有物资出入。
琅琊港,位于琅琊镇南琅琊湾内,秦代是重要的军港。其战略地位闻名遐迩,是有文字记载以来胶南最早的港口,也是全国最早的港口之一。五代时期,琅琊港为贸易港口,繁荣一时。明代,倭寇侵扰,琅琊港为海防要地。清代,此港废弃。
陈家港,位于琅琊镇西南,琅琊湾北部东侧。《文昌杂录》载,北宋时,“起居郎杨景略,左司郎中钱勰奉使高丽”由此启程。明代,倭寇入侵,港口冷落。清初,船舶出入极多,至清末而废。
董家口港,位于泊里镇南端,琅琊湾与黄家塘湾交界处,口湾宽约500米,略呈圆形,斜向黄家塘湾,口嘴设有灯塔。清代,董家口系贸易港口;民国时期,因其近海盛产带鱼而转为渔港。2009年6月,随着青岛港通过能力趋于饱和,董家口港项目逐步提上日程,正式开工建设。董家口港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设计泊位112个、年通过能力3.7亿吨。到2017年已建成泊位26个,投入运营泊位18个,2015年吞吐量过亿吨。已建成国内最大的45万吨级原油码头,设计年通过能力1800万吨,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建成沿黄流域最大的粮食接卸码头,累计靠泊粮船24艘,接卸大麦、豌豆、大豆、小麦、玉米等粮食75万吨;建成国内最大的配套堆场,矿石堆场400万平方米,一次性堆存能力达5500万吨以上。建成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截至2016年底,董家口港区共累计靠泊40万吨级矿石船63艘,占全国靠泊数(72艘)的72%,成为“国际巨轮”的主港湾。成为董家口经济区的核心动力。2016年7月18日,董家口港口岸对外开放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是国家21世纪初批准建设的最大深水港。
渔港
胶南县海岸线曲折,渔湾众多。较大的渔业港湾有积米崖、董家口、西杨家洼、前小口子、红石崖等5处。季节性渔船停泊点有城口子、两河、海崖、高峪、邵家岚、石崖、贡口、蒲湾、胡家山、斋堂岛、山东头、大湾、张戈庄、五河头等14处。
董家口渔港,位于棋子湾东南部。西有沐官岛为屏障,港内水流平缓,水面宽敞。低潮时,近岸200米处水深5米,可泊渔船千余艘。是胶南较大的自然渔业港湾。建国前为境内沿海最大的水产品集散地,有“日出千杆旗,日落万盏灯”、“日进斗金”之誉。30年代,是鲁东南沿海著名的渔港,每年四五月间,集结渔船千余艘,岸上渔行多达六七十家,卧棚连片,热闹非凡。出产以带鱼、真鲷最多,50年代日产带鱼最高达80余万斤。泊里镇渔船大多停泊此港。
西杨家洼渔港,位于杨家洼湾东南部。西南有鸭岛为屏障,港湾有东西两口,东口宽1.08公里,水深4—7米,海流湍急,称鸭岛流,为渔船进出口。港湾潮汐为正规半日型,避北、东及东南风。可泊渔船120艘,是胶南南部沿海的天然避风锚地。建国前,捕捞带鱼的圆网船多集结于此。1956年设水产供销站。1985年,琅琊镇在此建造船厂。出产以鹰爪虾为多,1985年水产品总产750吨,其中鹰爪虾75吨,琅琊镇400余艘渔船均以此港为停泊基地。
航运
客运。民国以前,胶南地区海上客运无专营,只有少量货船兼载。民国初年,始有“小火轮”专营客运。民国6年(1917)到抗日战争爆发期间,海上客运较盛。有福兴公司的“福兴”号船航行陈家贡。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海上客运停止。建国后,胶南至青岛的航线设有青岛至贡口经,小客轮1艘,当日往返,1953年停航。
货运。清光绪年间,货运日趋发达,每年都有大批商船停泊贡口港装卸货物,其中,以上海、海州、宁波等地为多。贡口港出口以核桃、瓜子为大宗,豆饼、秫酒等次之,主要运往上海、吴淞、刘河一带,年出口数百万斤;进口以棉花为主,年千余包。抗日战争时期,海运萧条。建国后,海运日渐恢复。海运物资集中地仍为贡口。1983年后,运输转陆路,水运渐减。1987年,水运物资极少。
陆路
通向琅琊台湾的主要公路有:塔(山)贡(口)路,起自塔山乡大沟,经后官庄,在朱家河与204国道重合后,过泊里、魏家村达贡口。泊里至贡口段1959年修;朱家河至塔山段1978年修。1987年定名。2006年建成
青岛滨海大道,有大桥横跨陈家贡湾。2018年
青岛地铁13号线通车,在湾区设琅琊站、贡口站、董家口站、泊里站。
军事战事
明代,灵山卫为海防重镇,卫辖军屯、兵寨、墩台。琅琊台湾东北岸设南龙湾海口巡检司,建有琅琊台墩、胡家墩、陈家墩;每墩置守弓兵6名。清乾隆七年(1742年),裁南龙湾巡检。清初有百总、千总、守备诸员,仍循守御所旧制,后全部裁革,仅设把总2名,一分防本地汛,一分防沿海汛。分防沿海汛者属安东营,署设董家口,校场在署前,辖马兵4名,步兵30名。琅琊台湾东北岸墩台有二,一在亭子兰,守步兵14名,马兵2名;一在董家口。置沿海墩堡,大者为墩,小者为堡。墩军5名,堡军6名。各有汛地,分防于营弁巡司。雍正年间海防为千总分汛,琅琊台湾汛地有夏河所、董家口、琅琊台等。同治十三年(1874年)裁。
1949年,滨北军分区海防营胶南指挥部两个连分别驻灵山卫和灵山岛,藏马指挥部3个连分别驻琅琊台、贡口,守备海防。1949年,各区区中队上调县指挥部。1950年,县指挥部大部分编为主力部队,余者与驻高密、胶县部队合编为滨北军分区海防营,分驻于贡口等地。是年9月,海防营被编入滨北军分区主力部队。
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师第二九九团第三营在参加歼灭台湾国民党派遣特务郭立茂、江振钰部之后,驻守贡口。1951年调防。
泊里外围战。1945年9月,山东军区第一师之一、二、三团挥师泊里镇。9月18日晨,二团挺进途中首遇伪李贤斋部主力3000余人,在程山崖一带激战至下午,将其全部击溃并跟踪推进。21日,占领泊里镇西南旺山据点,同时擒获猖獗于子良山附近的伪特务队20余人。慑于人民军队威力,子良山伪军160余人及伪诸胶日莒海防警备军第四团一营800余人先后缴械投降。一团则将泊里镇东北交通要道崔家庄、大石岭及东南海防前哨夏河城等伪据点先后收复,并击溃300余伪军反扑,夺取东北岭制高点。9月26日,三团向泊里镇通海咽喉贡口猛攻,敌势不支企图登船逃窜,双方展开水战。泊于海口的日军舰开炮掩护伪军登船,二团轻、重机枪齐射,士兵在海水中往来冲杀,伪军死伤残重。至此,泊里镇周围要隘尽易我手,敌处四面包围之中。此战计克敌伪强固据点6处,毙伤伪连长以下千余,俘伪营长以下千余,缴获轻机枪15挺,手炮19门,步枪千余支。
社会经济
建置沿革
琅琊台湾地属青岛市黄岛区(原胶南地区)泊里镇、琅琊镇。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部落定居,历史悠久。然而建置兴废无常,或分而他属,或合而自立,几经变迁。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有齐邑、越都之置;秦代设琅琊郡、县之治;汉承秦制,并增琅琊国、柜县和祝兹侯国治于境内;晋省琅琊,境域分属今诸城、胶州旧置;隋复置琅琊县;唐再裁之,境地仍归胶州、诸城。废置千余年。1943年,建立抗日民主政府诸胶边办事处,次年析置藏马、诸胶边两县,属滨海行署;1946年改建胶南县,属滨北专区;1956年裁藏马县入胶南,隶属昌潍专区;1958年胶南县划入青岛市;1961年复归昌潍专区;1979年再度划入青岛市至今。
1990年12月撤县设市。2012年12月,撤销黄岛区、县级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
泊里镇,位于琅琊湾畔,总面积8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泊里。1956年前为藏马县政府驻地。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丘陵,中、西部属平原,南部为入海半岛,有横河过境。农工并茂,经济发达。耕地70195亩,林地4561亩,果园5587亩。特产以泊里红席著名,历史悠久,有“红席故乡”之称。
琅琊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夏河城,东北距县城23.5公里。地势北高南低,北部多丘陵,中部为平原,南部为半岛,海岸线长46公里。渔农并举。有耕地46373亩,林地13220亩,果园2618亩。渔业十分发达,1987年水产品总量7350吨,居全县之首,海产以海参、鲍鱼、加级鱼著名。镇东南临海有千古名胜琅琊台。台北有东皂户商代文化遗址,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发展
2018年,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国务院批准的第9个国家级新区,处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内,处于京津冀和长江三角两大都市圈之间的核心地带,与日本、韩国相望。陆域面积212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其中琅琊台湾位于西海岸新区南部的董家口经济区中部核心位置,规划有贡口生态城、董家口港区(含琅琊台湾作业区)。
青岛董家口经济区,近期规划总面积284平方公里,包括黄岛区泊里镇、琅琊镇、琅琊台省级旅游度假区,自然岸线长90公里,近海海域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总面积616平方公里。围绕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第四代物流交易港和现代化蓝色新港城,规划了“一港、一城、三湾、四区”的空间布局(“一港”即董家口港,“一城”即董家口新城区,“三湾”即龙湾、琅琊台湾、棋子湾,“四区”即新港区、临港产业区、新城区、旅游度假区),全力打造国家大宗干散货集散中心、国家重要的能源储运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四大中心”,以及国家级精品钢铁基地、新材料基地、冷链物流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等“四大基地”。
其中,新港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设计泊位112个,设计年通过能力3.7亿吨,实际运营能力将超过6亿吨,预计到2020年可基本实现再造一个升级版的青岛港目标,打造第四代物流交易港;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74平方公里,采用“三园、一区”空间布局(“三园”指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三个产业园,“一区”指临港物流区),加快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新城区规划面积92平方公里,打造低碳、生态、智能CBD和国际一流的新城区;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依托琅琊台旅游度假区,拓展开发藏马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打造国际一流的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和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到2018年,全经济区已累计开发面积约5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投资570亿元,2013年完成货物装卸量7030万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全口径工商税收5亿元。董家口区域签约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113个,协议投资总额1520亿元。其中,产业类项目60个,投资总额约1000亿元;投资额过百亿元的重大项目4个,投资主体中世界500强企业9家。在港口规划的112个泊位中,已建成泊位21个,其中运营泊位11个(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泊位1个、中国最大的45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货物吞吐量将突破1亿吨,跨入亿吨大港行列。
经济区基本形成了以港口物流、钢铁冶金、装备制造、新材料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经济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其中,总投资164亿元的青钢精品钢基地、总投资105.6亿元的中石化山东LNG接收站一期、总投资39亿元的海晶化工一期等项目年内将试投产;总投资101.7亿元的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总投资54亿元的阳煤新材料、总投资45亿元的双星绿色轮胎、总投资21亿元的润亿清洁能源等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90亿元的神雾集团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