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女》(The Maid of Pearl)是一幅色彩雅致的肖像画。法国
巴比松派画家
柯罗在画中描绘了一个戴着用树叶编的花环头饰的少女,一片树叶在她的前额投下了影子,使人误认为是一粒珍珠,因此得名“珍珠女”。从这幅画的构图上,可以看到
达·芬奇《蒙娜·丽莎》的影子,所不同的是两位女性的个性气质截然不同。柯罗以一种平民的心态、质朴的笔触,赋予了少女纯真、朴素的美感。
法国
画家。1796年7月16日生于
巴黎,1875年2月22日卒于同地。一生坚持旅行写生,几乎走遍了法国,还到过
荷兰、
瑞士、英国和
意大利。曾被选为
沙龙评选委员会委员。擅长
风景画和人物肖像,作品大多采用灰色调子,画面上朦胧的光线透过蓬松的树丛,照射在宁静的池塘水面和远处的房屋上面,中景部分则点缀几个牧人或少女,极富浪漫主义特色,被认为是法国19世纪中期最出色的风景画家。他虽和
巴比松画派关系密切,但其绘画风格并不属于这个流派。他的创作手法对后来的
印象主义有一定影响。在存世的近3000幅作品中,代表作是《
罗马竞技场》、《
沙特尔大教堂》、《
孟特芳丹的回忆》、《杜埃的钟楼》等。上述作品均藏
卢浮宫博物馆。
巴比松画派的简称,是1830年到1840年,在法国兴起的乡村风景画派。因此画派的主要画家都住在
巴黎南郊约50公里,
枫丹白露森林(Fontainebleau Forest)附近的
巴比松村,1840年后这些画家的作品被合称为“
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派的主要画家是强调科学风景画法的西奥多·卢梭(Theodore Rousseau)、柯洛、让-弗朗索瓦·
米勒和查理-法兰斯瓦·杜比尼(Charles-Francois Daubigny):其中
卢梭和米勒一生都在巴比松村终老。其他比较后期的有居勒·杜普雷(Jules Dupre)、康斯坦·特罗雍(Constant Troyon)、查理-爱弥儿·查克(Charles-Emile jacque)、那西斯-维吉勒·迪亚兹﹙Narcisse-Virgile Diaz﹚等重要成员。
巴比松派是法国
浪漫主义画派转向写实与现代主义的一个起点。过去法国艺术界对风景画的评价都很低,认为画风景画的画家是比较不引人注目,也不值得注意的,但巴比松画派的作品使世人被乡村中的优雅感动,同时也因当时
巴黎和欧洲都保受战乱,人心趋向于隐居,所以巴比松画派成功的为风景画打下很好的基础,也替后来1860年开展的
印象派奠定了相当好的道路。
巴比松七星是与巴比松画派最常相连在一起的名词,意指(不仅七位)重要的画家:米勒、柯洛、
卢梭、查克、迪亚兹、特罗雍、
杜普雷与多比尼,此名词是否由西方艺术界为了宣传巴比松画派所发展出来的,尚无资料考据,然而在2004
上海艺术博览会与2004台湾高雄市立美术馆的
艺术展览中,都使用了这个名词。
另有一说是巴比松画派的画家繁多,故将画得较为杰出的几人合在一起称
巴比松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