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心理学是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其研究方法主要是在现象学哲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现象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并不是现象学哲学研究方法在心理学中的简单转移,而是对现象学哲学研究方法的继承和超越。
第一,从经历过某一现象的人那里收集对经验的真实描述,阅读描述以获得对现象的整体把握。现象学研究总是始于经验的描述,描述常常通过访谈来获得,访谈的目的是使参与者能对研究者的
情境进行忠实的和详细的描述。研究者可能对
学习、愤怒、
挫折、
焦虑或其他问题感兴趣,参与者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员来描述他认为某一现象会发生的
情境、过程。对访谈的记录就成为研究的原始材料。之后,研究者阅读这些资料。阅读时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多次的阅读,因为现象学是一个整体的观点,在开始进入到下一步分析之前,要确信对描述已经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现象学心理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要获得某一现象的一般结构,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把握现象的意义,促进人们对现象的理解。对资料加以分析的过程包括:(1)确定各个部分,建立意义单位。现象学分析的最终结果是决定经验的意义,但绝大多数的描述都太长,不能对它们进行整体的处理,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通过对整体划分为部分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此外,意义的揭示是最后的结果,所确定的部分应该建立在意义的区分上,被称为意义单元。研究者以现象学还原的视角和心理学态度重新阅读描述,心里充满了所研究的现象。当在阅读时体验到了一个意义的改变时,就在适当的地方做一个记号,直到整个描述都被划分出这些意义单元为止。研究者必须要了解,并不存在所谓“客观”的意义单元,意义单元与研究者的观点、视野联系在一起。此外,意义单元在理论上也不存在什么意义和作用,它只是为了帮助研究者进行分析的实践结果,因此研究者不能根据意义单元的划分来评判研究过程的有效性。(2)将意义单元转换成为
心理学的表达。对所划分出的意义单元,研究者要借助想象变更的帮助揭示出其所表达的心理学意义。现象学方法研究的所有目的在于发现和说明参与者经验的心理学意义以及所研究现象的本质。之前的描述都是“日常的表达”。这些表达虽然都是个别的,都包含有丰富的意义,但都不是心理学的表达,而是日常语言的表达。参与者所表达出的这些意义必须转换成与所研究现象有关的心理学说明。(3)结构的确定。分析过程的第三步是以对意义单元的转换而结束的,即由最初参与者自己的语言转换成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学表达。研究者接着对这些转换的意义进行想象变更来确定哪些是其中的本质特征,然后确定那些最能保持不变的与经验相关的意义,这就是总体的结构。
第三,描述。通过心理的、结构性的描述,就能发现这些最基本的心理上的意义是如何相互关联,如何构建了经验的。它可分为两个水平。第一,个别心理结构,即每一个参与者的心理描述。第二,总体心理结构,即通过大家的描述所获得的概括的
心理结构。概括结构是研究者对心理意义本质联系的清晰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