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是《
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超过70%的文章来自《科学美国人》英文版和其他版本,适合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工作者、教师、以及所有科学爱好者阅读。
刊物定位
《环球科学》以普及
科学知识、培育民族
科学精神为宗旨;以立足中国、人文视角、实用导向为编辑方针。预测全球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它对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深刻影响,并将科研界的成果和人们的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成为政府和企业制订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参考,深入了解各领域科技动态的指南。
《环球科学》获《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独家授权,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生物、人类、自然、IT、医学、电子等,见证科学、技术、商贸、政策等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
《环球科学》是世界级科学杂志《
自然》(nature)的版权合作伙伴,每月精选《自然》杂志中的部分文章进行翻译出版。
发展历程
首次合作
20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接见
杨振宁博士时,和杨振宁谈到如何提高中国人的科学素质问题,杨振宁向周总理大力推荐了《科学美国人》,但囿于时势,一直未果。此后
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批示负责科技的
方毅同志处理。在中央领导人的关怀下,1979年,《科学美国人》的中文版《科学》在重庆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诞生。
但《科学美国人》中文版诞生以来,一直步履维艰,至2001年发行量只有4000余份。2001年七八月份,科技部决定将杂志由重庆迁到北京,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并给
中信所几个月的准备时间,2002年1月,《科学》正式在北京出版发行。
据《科学》前主编周国臻介绍,在创刊后3年多的时间里,《科学》编辑部举办过一些活动、并在网站和媒体上做了一些推广宣传工作,曾使刊物发行量一路提升,最多的时候达到1.8万份。这一发行量已与美方协议要求的2004年达到2万份的最低发行量相差不多。但国外很多杂志可以搞很多活动,出书、举办会议等渠道来增加收入,而《科学》却因诸多的限制条件,经营收入只有广告一项,这也与美方要求的营业额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关于《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内容本地化方面,美方也有要求,但《科学》杂志这方面做得不甚理想。
中科院研究生院李大光教授评价说,办好一份科普刊物,一方面杂志要有好的声望,另一方面管理和经营机制也很重要,我国的科普杂志在市场化方面做得还有欠缺,还没有完善的发行渠道,没有营销运作观念。另外还要解决语言问题,来吸引读者。
值得借鉴的是,《科学美国人》的台湾版《
科学人》却比较成功,它于2002年在我国台湾创刊,由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发行量已达4万份,是台湾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科普杂志之一,它甚至让一些有影响力的老牌科普杂志在发行量上受到影响。《科学人》编译委员会成员、台湾“中央研究院”人类学家王道还先生说,科普刊物不容易经营,中国大陆以幅员、人口的优势,办好《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的机会,比其他地方大。可是国内科学翻译书或学术翻译书的底子太薄,常常错译,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正是因为上述原因,《科学美国人》终止了与《科学》的版权合作。在2005年10月5日出版的第10期《科学》扉页上,刊登出一则公告:宣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与美国Scientific American出版公司的版权合同已于2005年8月31日到期,美方提出停止合作,2005年第10期为该刊最后一期。
再次起航
《科学》停刊后,《环球科学》现任社长
陈宗周与《科学美国人》建立了联系,并取得了新的中文版版权,于2006年1月正式创办了《环球科学》。陈宗周对科普有很深的情结,也有自己的认识。他认为,搞科学普及一定要记住“深入不容易,浅出更难”。陈宗周说,《科学美国人》中文版在中国应办成中国品牌的高品质科普刊物,应强调其普及性和高品质,不应定位于“高端刊物”。对《环球科学》的前景,他充满信心。
陈宗周分析,《科学美国人》进入中国之初,中美科学技术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美国一份面向大众的科普刊物对中国人来说很容易被认为是高端刊物;最初接触《科学美国人》的人,很多是在美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科技专家,他们往往是在美国读大学时就开始阅读这本科普刊物,由于他们后来大都成为著名学者并继续阅读该刊,因而给人错误印象,仿佛这本刊物只能供专家学者阅读,在中国,它人为地被“高端化”了。但今天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公众科学素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本科普杂志不应该再被认为是阳春白雪似的高端刊物了。毕竟,高品质的科普刊物和高端科普刊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当前现状
《环球科学》2006年1月创刊后,在经营上确实远胜当年的《科学》,发行量节节攀升,2012年每期的发行量在中国科普杂志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从2011年第1期开始,《环球科学》另一个科学期刊巨头《自然》(nature)杂志达成了版权协议,开始翻译出版《自然》杂志中的精彩文章,这是Nature首次与中国内地的期刊进行版权合作。除了《自然》杂志,自然出版集团还拥有《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物理学》(Nature Physics)等一系列子刊,以及80余种对应着某一科技领域的期刊,这些杂志中的任何一本在科学界都是声名显赫,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可见Nature背后的强大实力,以及这本杂志所代表的丰富科学资源。
据业内人士分析,《环球科学》之所以被《自然》选择作为合作伙伴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读者的科学素养在不断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关注科学前沿,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这种趋势就更为明显;二是《环球科学》本身就一直在与《科学美国人》进行版权合作。从2006年1月创刊,在短短4年内,不论是影响力还是发行量,《环球科学》都已成长为科学类杂志中的翘楚,这充分说明了环球科学杂志社在运营上的成功以及版权合作所具有的巨大潜力。
主要栏目
热点追踪:关注全球科学大事,记录人类文明进程
封面故事:第一流科学家,第一时间,剖析科学重大突破
前沿扫描:最快的科学新闻,最新的应用技术
技术解剖:小事物暗藏大奥妙,科学原理一一道来
与科学家同行:最有个性的科学家,最鲜为人知的研究课题
亲历:著名科学爱好者现身说法,细数成功背后的种种诀窍
反重力思考:
新锐鲜明的科学观点,颠覆传统的逻辑论断
经典回眸:50,100,150年前的科学美国人,见证经典时刻。
刊物团队
编辑
陈宗周,《环球科学》杂志创始人,现任社长兼主编;《
电脑报》创始人及前社长;曾任
天极网董事长。
刘芳,《环球科学》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入选第二届“新锐
科学传播人奖”提名名单。
总顾问
周光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前中国科学院院长
著名科学家,历任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及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主席。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
1957年因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贡献。
顾问委员会
刊物特色
内容特色
身为一本非娱乐性严肃刊物,在创刊至今超过100年的时间中,始终关注科技发展与社会变革,见证了100多年来世界科学的每一次进步,深受主流知识阶层喜爱,成为精英群体了解世界变化的必读刊物。每一期它都会为读者提供七个方向的主题探讨,内容涵盖、IT、医学、电子、经济、天文、地理、人类、自然、哲学等各大领域,以生动活泼、通俗晓畅的文字,深度剖析每个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满足每一位社会精英的需求。
得益于内容的及时性与公信力,杂志创刊百年来长盛不衰,成为指引世界科技走向的风向标。据Eros&Morgan意见领袖调查显示:本杂志是全球最具公信力、客观度及科技话题影响力的杂志。
编辑风格
《环球科学》刊物特色源自兼顾深度与权威性的《科学美国人》,它的报道大多经过至少半年以上的准备、策划、论证,再邀请科学家、著名专栏作家或资深撰稿人撰写,反复求证;透过不同的角度,对科学话题进行深入挖掘,并在议题中融入社会与人文观点,使每一篇文章经久耐读,历久弥新。
与合作伙伴有着共同追求,《环球科学》沿袭了《科学美国人》严谨客观的编辑风格,坚持“科学家+翻译家+记者”的编辑方针,力求呈现《科学美国人》精髓,同时关注国内重大科技动态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努力拓展科学与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合作伙伴
《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创刊160多年来,超过100位
诺贝尔奖得主在此发表文章,传播科学理念及前沿科技领域的发展动态。《科学美国人》也是常被大众媒体、研究机构和政府报告引用的杂志。在欧洲及美国,国家科技顾问、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一直把《科学美国人》作为科学和商业决策的重要参考。
《科学美国人》的影响遍及全球,在中国、德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巴西、比利时等重要国家,多个国际版本同步出版,成为沟通科学与大众的最佳平台之一。
《
自然》(Nature)是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一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其它类似的杂志有《科学》和《美国科学院学报》等)。在许多科学研究领域中,很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2010年它的影响因子为36.101。
刊外活动
十大科学新闻评选是《环球科学》杂志自2006年开始每年的一大重头戏。评选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编辑的参与,杂志社还邀请众多知名科学家参评,保证评选的权威性。因为评选过程专业、权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每年的“十大科学新闻”都受到很多科学爱好者、媒体、科研机构的关注,在网站上拥有较高的转载率。
从2008年起,年度“十大科学新闻”评选在专业编辑与科学家参评的基础上,还邀请网友参与,扩大了十大科学新闻的影响力。
刊物评价
媒体评价
由于《科学美国人》的作者通常是由国际一流科学家亲自撰稿,因此《环球科学》为了保证译文能原汁原味地传递英文稿件的精髓,一直采用“科学家+编辑+记者”的采编模式,而这种采编模式也能保证《自然》杂志的文章在翻译时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可读性。
《自然》与《环球科学》的版权合作对于广大读者也是好消息。《科学美国人》文章的风格偏重于深度报道,会向读者深入介绍某一科学进展可能会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而作为周刊的《自然》侧重于及时报道当前发生的重大科学事件或科学家取得的研究进展。两本杂志的内容是互补的,从而《环球科学》的读者既能及时了解最新进展,又能深入了解这些进展的意义和影响。
名家评价
爱因斯坦对《科学美国人》的评价是:“我很欣赏《科学美国人》,因为它把世界科学更广泛地介绍给了读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杨振宁的评价是:“我觉得有许多值得看的科普书,我特别推荐的是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 Scientific American现在逐期都有英文的翻译,你们去看看这个我觉得是非常有用的。”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忠贤的评价是:“我非常喜欢《环球科学》,看这本杂志是一种享受,能从杂志里面学到很多新东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
欧阳自远:“《环球科学》是我的良师益友,每期必读。虽然《环球科学》刊登的文章大多数不是我自己研究的领域,但论题广泛,内容新颖,思路活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是我学习其他领域科学知识的启蒙老师,也是我拓展知识面、吸取其他学科营养的百花园地。衷心感谢《环球科学》!”
中国科技大学著名学者,博士生导师
李淼:“作为新的《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更适应国内科学和人文大环境,也更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环球科学》能对中国的科普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刊物影响
源自英国的《
万物》杂志,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青少年科普杂志之一,是世界顶级少儿科普杂志《How it works》的中文版。由 Scientific American(
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团队倾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