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网是运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若干个业务相近的监测站及其管理层按照一定组织、程序相互联系,传递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运行,达到信息共享,提高区域性监测数据的质量,为评价大尺度范围环境质量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的目的。
释义
环境监测网是运用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若干个业务相近的监测站及其管理层按照一定组织、程序相互联系,传递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网络系统。通过该系统的运行,达到信息共享,提高区域性监测数据的质量,为评价大尺度范围环境质量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的目的。
管理与组成
我国
环境监测网由环境保护部会同资源管理、工业、交通、军队及公共事业等部门的行政领导组成的国家环境监测协调委员会负责行政领导,其主要职责是商议全国环境监测规划和重大决策问题。由各部门环境监测专家组成国家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负责技术管理,主要职责是:审议全国环境监测技术决策和重要监测技术报告;制定全国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监测分析方法,并进行监督管理。环境监测技术委员会秘书组设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全国环境监测网由国家环境监测网、各部门环境监测网及各行政区域环境监测网组成。国家环境监测网由各类跨部门、跨地区的生态与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组成,其主要监测点是从各部门、各行政区域现行的监测点中优选出来的,由各部门分工负责,开展生态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部门环境监测网为
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工业、交通、军队每部门自成体系的纵向环境监测网,它们在国家环境监测网分工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功能特点和减少重复的原则,工作各有侧重,如资源管理部门以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为主,工业、交通、军队等部门以污染源监测为主。
行政区域环境监测网由省、市级横向环境监测网组成,省级环境监测同以对所辖地区环境质量监测为主,市级环境监测网以污染源监测为主。
环境监测网的实体是环境质量监测网和污染源监测网。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由生态监测网、空气质量监测网、地表水质量监测网、地下水质量监测网、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酸沉降监测网、放射性监测网等组成。
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
该监测网由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站和从城市、农村筛选出的若干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组成。空气质量监测中心站分为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站、城市空气污染趋势监测站和农村居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三类,如图1所示。
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站设在无工业区、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其监测结果用于评价所在区域空气质量,与城市空气质量相比较。城市空气污染趋势监测站分为一般趋势(监测)站和特殊趋势(监测)站两类。前者进行常规项(
TSP、
SO2、
NOx、
PM10及气象参数)例行监测,发布空气达标情况;后者是选择国家确定的空气污染重点城市开展特征有机污染物、
臭氧监测。农村居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建在无工业生产活动的村庄,开展空气污染常规项目的定期监测,评价空气质量状况。
国家地表水质量监测网
国家地表水质量监测网由地表水质量监测中心站和若干个地表水质量监测子站组成。地表水质量监测子站设在各水域,委托地方监测站负责日常运行和维护。监测子站的类型有背景监测站、污染趋势监测站、生产性水域监测站和污染物通量监测站。子站的监测断面布设在重要河流的省界,重要支流入河(江)口和入海口,重要
湖泊及出入期河流、国界河流及出入境河流,湖泊、河流的生产性水域及重要水利工程处等。截至2007年,我国已在
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
珠江、
太湖、
巢湖、
滇池等水系或水域建立完善了200余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分布在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评价重要地表水水域水质变化趋势、污染事故预警、解决跨界纠纷、重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估及保障公众用水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地表水质量监测网的组成及监测断面的设置如图2所示。
其他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网
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由国家海洋局组建,设有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技术中心站、近岸海域污染监测站、近岸海域污染趋势监测断面、远海海域污染趋势监测断面。通过开展监测工作,掌握各海域水质状况和变化趋势。同时,从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的监测站中选择部分监测站开展海洋生态监测,形成生态与环境相统一的监测网。海洋环境质量监测网的信息汇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地下水监测已形成由一个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院、31个省级地质环境监测中心,200多个地(市)级地质环境监测站组成的三级监测网,布设了两万多个监测点,并陆续建设和完善了全国地下水监测
数据库,完成了大量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入库管理,基本上控制了全国主要平原、盆地地区地下水质量动态状况。
在
生态监测网建设方面,利用已建成的生态监测站和生态研究基地,围绕农业生态系统、林业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江、河流域和湖、库)生态系统、地质环境系统开展了大量生态监测工作,逐步形成农业、林业、海洋、
水利、地质矿产、环境保护部门及中国科学院等多部门合作,空中与地面结合、骨干站与基本站结合、监测与科研结合的国家生态监测网。
污染源监测网
建立污染源监测网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各类固定污染源、流动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和排污总量。污染源监测涉及部门多、单位多,适于以城市为单元组建污染源监测网。城市污染源监测网由环境保护部门监测站(中心)负责,会同有关单位监测站组成。工业、交通、铁路、公安、军队等系统也都组建了行业污染源监测网。
环境监测信息网
环境监测数据、信息是通过信息系统传递的。按照我国环境监测系统组成形式、功能和分工,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网分为三级运行和管理。一级网为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网基层站、城市污染源监测网基层站(城市网络组长单位)。它们将获得的各类监测数据、信息输入
原始数据库,按照上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将数据、信息传送至专业信息分中心(设在省或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污染源监测数据、信息由城市网络中心(设在市级监测站)传递给专业信息分中心。基层站的硬件以微型计算机平台为主。二级同为专业信息分中心,负责本网络基层站上报监测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处理,编制监测报告,建立二级数据库,并将汇总的监测数据、信息按统一要求传送至国家环境监测信息中心。专业信息分中心的硬件以小型计算机工作站为主。三级网为国家环境监测信息中心(设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收集、
存储和管理二级网上报的监测数据、信息和报告,建立三级数据库.并编制各类国家环境监测报告。
此外,各环境监测网信息分中心、国家环境监测信息中心除实现国内联网外,还应通过互联网与国际相关网络联网,如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 GEMS)、欧洲大气监测与评估计划网络(EMEP)等,以及时交流并获得全球环境监测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