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海洋学是环境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污染物进入
海洋的途径,污染物在
海洋中的分布、迁移、转化的规律和对
海洋生物,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和改造海洋的措施。海洋是
自然资源的宝库。海洋沿岸是建设城市、发展工农业生产和旅游事业,以及建立休养地的好地方。
基本介绍
海上航线是天然的交通大道。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沿海城市和生产的发展,沿海港口频繁的贸易往来,
海洋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例如,由于人类的活动,海洋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在逐年增加,海洋中本来不存在的有机化合物──DDT、
多氯联苯等,不仅在近海发现,而且在3000米的深海处和南极冰块中发现。这些
无机物、
有机物、
放射性物质在海洋中不断积累,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并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和潜在的影响。
水俣病就是人们食用了含甲基汞的海洋水产品引起的。
石油是海洋中最常见的污染物之一,
石油污染可引起环境因素的改变,进而引起生物生活环境的变迁(见
全球环境)。
现代人类活动给海洋环境质量带来的上述各种不利影响,越出了传统的海洋科学的研究范围。为了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要求了解、控制和消除这些有害影响。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零星的和不系统的研究基础上,逐步汇集成一门新兴的环境海洋学。它是
环境科学的组成部分,又是海洋科学的组成部分。不少国家设有专门机构研究海洋污染问题,如中国的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
美国环境保护局所属的柯伐利斯环境研究所、娜拉岗塞特环境研究所、勃里士海湾环境研究所,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所属的扑利茅斯海洋环境研究所。国外出版的海洋污染研究方面的专门刊物如:《海洋污染通报》。此外,如
《环境污染》、
《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质量》等刊物,都大量刊载海洋污染研究方面的文章。中国出版的海洋污染研究方面的专门刊物有《海洋环境科学》,此外,
《海洋与湖沼》、
《海洋学报》、
《环境科学》、
《海洋科学》等刊物也大量刊载海洋污染研究方面的文章。
内容
研究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环境变化及由此造成的影响,从而对海洋环境进行保护和管理的学科。它是综合应用环境科学和海洋科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方法和技术,直接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及持续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服务的综合性学科。
环境海洋学是随着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对保护海洋环境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深化逐步发展起来的,20世纪70年代基本确定了本学科的地位。海洋环境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大量污染物质向海洋排放,某些不合理海岸工程的兴建,对
海洋生物资源的过捕、滥采,以及气候改变等方面。其中海洋污染的70%来自陆上污染,并通过大气和江河进入海洋。因此,改进沿海地区的管理是减少海洋污染的主要方面。
环境海洋学研究的内容包括:①探索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及全球变化的影响规律,如温室效应、
臭氧层空洞等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海洋对全球环境变化的调控作用。②了解海洋净化各种污染物的过程、机制和能力,为合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提供科学依据。③弄清人类活动与
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使海洋生物资源得以持续开发利用。④揭示海洋环境变化对人类本身的影响,保护占全球表面积71%的海洋是维护生物圈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内容。⑤研究海洋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等。世界海洋彼此相连,因此必须加强环境海洋学研究和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开发利用海洋事业的不断深入,环境海洋学的研究领域和内容将不断扩大和深化。
学科性质
环境具有自己的特点。海洋处于生物圈的最低部位,所容纳的废弃物无法排往他处。海洋之间彼此连成一片,相互沟通,都在以极快的速度蓄积
污染物。凡是对人类最重要的水域──表层海水、沿岸海域、江河出口,往往都最先受到
污染。海洋污染在某种意义上说,比河流、
湖泊和
大气污染更具有广泛性和复杂性,这就是污染源广,持续性强,危害性大,扩散范围不易控制。
鉴于上述特点,环境海洋学研究的范围是全球海洋,但重点是沿岸的海域、港湾、河口。研究的对象是海水、底质、
生物以及在这三种介质中积蓄的污染物。
研究对象
环境海洋学的研究是从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展开:
1、某一海域的污染物种类和数,它们进入的方式和特点;
2、污染物入海后的扩散、沉积和迁移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3、污染物被海洋生物吸收的方式;
4、污染对海洋生物和
人类产生的效应,以及使环境发生的变化;
5、海域中污染物的最后归宿。
为了回答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归结为:
1、海洋环境中物质通量的研究。污染物除通过
船舶和沿海工厂直接排入海洋外,还通过河流、地面径流、风和冰川等途径输送入海洋。通量是指某种污染物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海洋的量。通量研究的目的是正确估计陆源物质给海洋造成的负荷。
2、污染物进入海洋后的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包括水迁移的动力学问题;污染物由于生物
化学作用造成的化学形态的变化;污染物被海洋生物吸收后的迁移;悬浮物对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和共沉淀规律等。在研究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几个界面的变化(河-海界面,海-气界面,固-液界面,海-底界面)。
3、海洋污染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这是环境海洋学研究的核心。从生态系统的观点研究污染物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理的作用,特别要注意低含量、长时间所造成的慢性作用。
4、防治措施的研究。海洋环境一旦遭受严重污染,是难以治理和恢复的,重点在于预防。研究在合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污染物入海量的可行措施,制定和选择沿岸工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佳方案。
研究步骤
1、背景调查:目的是确定陆源污染物的输入、扩散途径以及在
沿岸和公海区域典型
动植物中的蓄积量,以便估价它们对生命活动的威胁。
2、动态监测:其任务是提供海洋环境因素方面的情报资料;定期测定海水、底质和某些
指示生物体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以及其他水质参数;在海水、底质或某种指示生物体内污染物超过最高容许浓度时发布警报。
3、基础研究:在上述基础上,研究污染物的转化机理和迁移规律。
现状展望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全球海洋污染的基本状况,特别是各滨海国家领海范围的污染状况已经有了清楚的了解。对主要污染物的输入途径、转移规律,尤其是食物链上各营养级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积累和迁移的机理,认识也较为深刻。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在微观上已深入到
细胞水平探索有毒物质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毒理作用;在宏观上开始综合分析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基本规律,并由室内实验过渡到现场实验,即所谓现场“控制生态系统污染实验”(CEPEX)。新技术的应用,例如多项参数的自动探测仪、遥感、遥测、地球资源卫星等的应用,以及数学模拟的研究等,为海洋污染的调查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防治措施由单纯采取阻止陆源污染物入海的“浓度标准”,发展到合理利用海洋自净能力,以环境容量为标准的“总量控制”的综合防治。
广袤无垠的海洋,具有极大的自净能力,人类目前对它远未达到充分利用的程度。把海洋的自净能力视为资源加以合理开发,将是环境海洋学深入研究的一个方向;低浓度的污染物长时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研究是环境海洋学重要的研究内容。环境海洋学是由海洋科学中新生长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发展既要继续吸收母体学科的
营养,同时又将对海洋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起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