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2008年左右在环境与
资源保护法学领域立法司法的实践需求和理论研究的理论挑战,《环境法原理专论》对环境法的基本理论的若干前沿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讨和阐析。同时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环境法学研究的理论成果和我国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的实践经验。
与国内其他环境资源法著作相比,《环境法原理专论》最大特点是按专题体例,独立成篇,重点探究环境法基本理论、制度建构等前沿热点问题,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作者研究环境法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
环境法原理专论》共设十个专题,从环境法理论基础、环境法具体制度、环境法律责任三个层面展开:环境法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环境法理念与传统法学的更新、环境法基本原则评析、环境法与法律生态化研究、环境权的本质及其法律实践四个专题,对环境法学基本理论问题以及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新的诠释和探究;环境法具体制度部分涵盖了环境法视野下的物权制度及其重塑、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环境权益新型保障制度研究三个专题,对环境法学前沿热点问题进行了新的研究和阐析;环境法律责任部分包括了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环境行政法律责任、环境刑事法律责任三个专题,对环境法律责任重大热点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建构。
陈德敏,1952年3月生,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大学副校长,重庆大学环境和资源保护法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2002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起获国务院颁发的专家特殊津贴,重庆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
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资源法学、产业经济学及可持续发展规划政策。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挑战与策略:中国资源安全法律保障》、《资源经济法学》、《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等专着、译着6部,以第一主研人获省部级三等奖以上项目6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作为课题负责人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25项。
兼任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常务理事、重庆市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副会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科技顾问团顾问。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综合利用法》起草小组副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同清洁生产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起草专家组成员,原国家计委“十五”教育重点专项规划起草工作小组成员,重庆市“十五”规划专家顾问组组长。
法律制定及其依靠国家强制力实施,是人类社会有效管理与逐步走向法治的必然产物。研究探索法治建设与立法司法规律性的法学,本身是随人类文明进步而不断完善和不断拓展的理论系统。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更是适应人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现实需求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的。在中国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类社会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进程中,这一新兴的法学学科和理论体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认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人们通常简称为环境法学)主要是由环境保护法基本理论和资源利用法基本理论这两大部分构成的。中国在这一领域立法司法的实践需求和理论研究的立论挑战,呼唤着我们既要从综合的视角,又要从资源和环境不同对象特征的角度,分类进行更加科学的深入探究,以正确揭示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调整的规律性,为法治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