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实验室
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的场所
环境实验室是从事环境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环境实验室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实验室,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存在形式,迁移、转化归宿以及它们的环境效应,并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运用现代工程技术进行治理。
简介
环境实验室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实验室,下属有废水处理实验分室、废气治理实验分室、环境监测和分析实验分室、环境微生物实验分室、环境化学实验分室、土壤实验分室等。环境实验室主要任务是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存在形式,迁移、转化归宿以及它们的环境效应,并采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方法,运用现代工程技术进行治理。环境实验室面对的对象是污染物,并且在分析、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又制造了新的污染物。过去,大多数高校环境实验室的主要目标是环境科学研究、环境工程技术开发,并未将污染零排放列入考虑范围。因此环境实验室污染了环境也就不足为奇了。
管理内容
环境实验室管理,包括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行政管理为质量管理和技术管理提供基础性服务,包括管理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等;而技术管理受质量管理的限制,须由质量管理来作支撑;质量管理则是为了达到质量目标开展的管理性活动,可以保证技术管理的正常运行,保障最终结果的真实可靠。为了获得更科学的实验结果,在环境实验室质量体系管理中务必遵循以下几方面要点。
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是环境实验室的主体,因此,首先要做好环境实验室的人员管理工作。环境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工作岗位,包括仪器操作员、抽样员、校准员、意见解说员和审核员,要求这些工作者都必须是持证上岗。此外,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加强监督,考察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操作仪器以及使用仪器的熟练程度、样品的抽取、运输和存储,是否符合样品处置要求,是否正确设置了实验环境,实验过程中是否有记录,试验结果是否经过自查等。
经过工作审核,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一位工作者的专业能力,以便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具体以各级实验室和各类技术人员为单位,确立切实的培训需求,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建立科学的培训程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只有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实验质量才能得到保证。另外,还要重视新进员工的培训,认真做好新员工岗前技能培训工作,确定其具备上岗资格后,才可让其正式上岗工作。
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实验所需工具,直接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加强对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
(一)采购仪器设备
实验室各部门工作人员要根据自身需求,确定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并将其填人申购表,分别经过部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最高管理人进行审批,审批通过之后方可进行采购。采购之前还必须做好评估工作,要求收集多方仪器设备供应商的资料,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出最优采购方案[f21
(二)核查并校准仪器设备的量值
在仪器设备投人使用之前,要先进行核查工作,核查工作需经过质量主管的批准,核查内容包括仪器设备的计量有效性、测量结果的溯源性、性能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仪器设备的核查工作,每年都要进行,因此必须做好每一次的检查记录,倘使核查的结果为仪器设备不合格,要对其进行校准。总之,要对每一项仪器设备进行建档,包括该仪器设备的名称、编号、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维护资料、使用部门和校准情况等。
标准物质以及消耗性材料的管理
标准物质以及消耗性材料直接影响着校准工作,因此,要对其加强控制和管理,以确保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新购置的标准物质和消耗性材料要经管理员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标准物质和消耗性材料的品种、数量、有效证明和有效期,只有验收合格的才可以人库。管理员还要对标准物质和消耗性材料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资料一览表,随时更新标准物质和消耗性材料的相关资料。倘使在管理的过程中发现有分解、检测结果偏离的情况,应当立刻停止使用,并追究其所有检测结果。
样品管理
样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对样品的管理,包括样品的识别、采集、流转和存储等。样品采集应遵循其特定的技术规范,采用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管理员在接收样品的时候,要认真检查其外观、体积、数量和标识,确定无异常之后对样品进行唯一性编号,此后便不可随意做改变;并且,不同的样品,宜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进行存储;在样品流转的过程中,管理员还应当填写流转单,以免样品混淆,影响实验结果。
环境设施管理
环境设施是实验室进行实验的物质资源,对此国家有相关的规定,要求实验室合理布局,按照每一项仪器、材料或样品的特性,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避免交叉影响。例如,仪器设备室应该和样品处理室相隔离,恒量分析室应该和常量分析室相隔离,测试室应该和办公室相隔离。同时,每一个实验室的环境还应配合自身采光、通风条件,配置所需设施,以满足标准方法和仪器设备使用的要求。
期间核查
标准物质是环境实验室常用的进行校准测量装置配置、评价测量的一种材料或物质。因而,标准物质处于稳定状态对于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工作质量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为确保监测数据准确、科学、有效,实验室应对标准物质进行必要的期间核查。同时还要结合环境监测内容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核查内容。
环境实验室的标准物质期间核查是根据两次相邻的校准结果来进行具体操作的。校准结果能够表明标准物质是否处于校准状态,这是确保环境实验室分析物质结果准确的关键。文章就此内容,对环境实验室有证的标准物质、标准样品、标准设备进行了核查。具体的核查物质包括:气体标准物质、固体标准物质以及已开封或者是正在使用的标准物质储备液。
必要性
许多实验室对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存在不同理解,许多实验室认为实验过程中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有证标准物质的研制经过稳定性检查,只要按贮存和使用条件就可以保证其特征赋值的稳定可靠闭。但是由于标准物质从购买到使用,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同时化学特性不同,在使用、转移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赋值的变化,所以在有效期内对标准物质进行核查是必要的。
核查原则
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范围,制定目标明确,方法科学、判定标准合理的期间核查计划。核查应与本实验室的人员、技术情况相符合。核查应与实验室的其他质量控制工作相结合,提高核查结果的利用率。
核查的具体方法
1、未开封的有证标准物质
环境实验室每年需要对未开封的有证标准物质进行一次核查,核查的具体物质有:溶液、样品台帐以及未开封标准物质证书上的使用有效期、批号、编号、物质介质、浓度以及不确定度等。对于标准物质的库存数量和批号,也要核查其是否与标准溶液或者是标准样品所记录的台帐相符。此外,还要核查环境实验室中,将于本年度到期的标准物质是否单独存放,其是否配有明显的标识。这是保证快到期的标准物质进行优先使用的有效措施,核查人员必须对标准物质的库存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于有效期较短的标准物质如有效期为半年的,应将其列入本年度使用的清单中。与此同时,还要核查标准物质实际的储存方法与检测方法是否与其证书上所规定的一致。
2、使用中的标准物质
对已开封的液体、固体、气体标准物质的核查,可从本实验室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简便易行、经济合理的方法,如:(1)测试近期参加过水平测试且结果满意的样品、检测有足够稳定度的不确定度与被核查对象相近的实验室质量控制样品;(2)送有资格的校准机构;(3)测试标准样品;(4)与有证标准物质比对或与其它实验室间比对
3、标准溶液的核查比对
对于标准溶液的核查对比,可通过核查制造商、物质级别等的方法对其进行使用稳定性控制。核查标准溶液是环境实验室控制检测质量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只要在相关技术和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可以利用标准参考溶液与环境实验室的待测溶液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就可以明确的分辨出两种溶液的差异。
结果判定
监测方法对标准物质的要求能否满足、标准物质证书的要求能否满足以及质量保证的要求能否满足等。每个环境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运行情况制定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充分发挥标准物质在环境实验室的日常监测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和量值传递作用,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环境污染
危害
现代科学技术是以实验为基石建立起来的。在高等院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体系中,实验室是关键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一贯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对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很少处理。有的废液是直接排入下水道,有的废渣是倒人垃圾堆。这些废液、废渣大多含有有毒、有害成分,有的还含有剧毒物、致癌物等。如果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就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们的健康,且不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因此,在当今越来越注重环保的社会里,建立绿色实验室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环境实验室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如不处理就直接排放,不但污染了环境,危害健康,而且污染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全民环境意识的培养。环境问题实质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是人类文明建设的问题。技术手段对于解决环境问题来说是必不可少和迫切需要的,却远不是唯一有效的,起根本作用的是人类的觉醒和一致的行动。因此,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热情和积极性,把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变成自觉的行动,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从而制止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才是解决环境问题“标本兼治”的好办法。尤其是以即将跨人社会的大学生作为传播源,进行环境保护意识和观念宣传更为有效。
目前,很多高等学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以把《环境保护概论》课程列为非环境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环境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一般认为他们理所当然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强的环境意识,他们是“绿色的种子”,他们是绿色的希望。其实不然,虽然环境专业的学生接触环境方面的知识较多、较系统,但环境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因而实验教学环节是培养环境意识的关键一环;环境实验室在减少污染物,实现零排放方面,应走在其他实验室的前面,树立“绿色标兵”的榜样,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母机”,制造大量的绿色种子。
解决途径
高校实验室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2003年11月5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发出了《关于加强学校实验性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校做好实验性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根据目前实际情况,创建绿色的环境实验室,应包括下列这些方面的工作:
1、树立绿色科学实验的思想
实验的所有参与人员,包括指导教师、实验员和学生都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世界需要绿色化,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实验首先就应绿色化。关键的一环是:实验指导教师首先应具有绿色科学实验的思想;在实验教学中,以身作则,把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实验中,强调运用“3R”(Reduce、Reuse、Recycle)原则来处理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努力实现零排放;明确防治污染是环保工作者的崇高使命,努力使学生从点滴做起,养成绿色行为习惯。
2、尽量减少实验过程中的污染物产生量
(1)开展微型实验,减少废物量。
微型实验的思想最初起源于化学实验领域。最早提出这个想法并把它付诸实践的是美国的Mayo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微型实验的特点有二:一是实验仪器装置微型化;二是试剂用量少,仅为常规实验的1/10至1/100。因此微型实验不仅可以节约经费,缩短实验时间,减少环境污染,而且降低了水、电能源的消耗。开设微型实验对毒性大,药品贵、耗量大、污染严重、操作复杂的化学实验非常必要。环境实验中也经常用到大量的化学药品和试剂,如环境监测实验,每次实验化学试剂酸、碱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开展微型环境实验同样非常必要。
(2)尽量选择低毒、污染较小且后处理容易的实验项目,降低污染指标。环境监测实验中用到较多毒性大,难处理的试剂,学生实验由于人数多,废液产生量大,不宜选择污染大的实验项目。有些实验可略经改进,采用毒性小或无毒性的药品来代替,如采用无汞盐法测定铁,便可消除氯化汞对环境的污染;在“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铬废水实验中”用Cr6+来代替cr”可减轻对环境的影响。遗憾的是目前关于环境实验本身的绿色化问题的书几乎没有。
(3)开设回收再利用综合实验,采用闭路操作或循环使用的实验方法。
对于环境实验来说,如何在实验室里制造处理对象——污染物,有时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通过调整实验教学计划,巧妙安排实验项目和实验次序,可以使一次实验的产物作为下一次实验的原料使用,从而本来是环境污染物的学生实验产物得到充分的利用,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经费。更为可取的方法是开设废物处理综合实验。以实验废物为处理对象,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进行实验,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环境效果。
(4)建立实验室废物收集规章,把它作为实验室管理制度的重要部分,严格执行。
实验室废液种类多,但数量不是很大,因此,各实验室可根据废液的类别,将废液储存在统一规定的容器中(如用101聚乙烯白塑料壶),然后定期收集,统一处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1) 统一使用规定类型的贮存容器;
(2) 贮存废液要使用洁净容器,以免交叉反应产生污染;
(3) 废液严禁混合贮存,以免产生新的有害物质或其它事故。如:含氰化物废液中严禁混人酸,含铬酸的废液里严禁混人有机废液等;
(4) 废液应用封闭容器贮存,防止挥发气体逸出;
(5)收集废液的容器上应标明种类、成分、收集时间;
(6)废液要放在指定的场所,应避光、远离热源,以免加速其化学反应,且贮存时间不宜过长;
(7)收集者应记录各实验室收集的废液种类、数量、时间。
这些都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实验室规则,废液、废渣必须倒入指定的容器中;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及时地收集好各种废液,经处理后,确保达到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方可排放。
3、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废物统一收集和集中处理制度。
即使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措施,实验室也几乎不可能做到废物零排放。因此建立和完善实验废物处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实验废物处理可分两步来进行。第一步是实验室预处理:包括综合实验、废物循环和使用小型处理装置。第二步是集中统一处理。从当前实验室现状来看,高校实验室每天都有大批学生在做实验,日积月累、其污染是不可忽视的。教学、实验三废的综合治理,靠实验室本身是无法根本解决的,治污需要有一定的人员和资金、场所。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6 17:39
目录
概述
简介
管理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