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友
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
王连友,男,1983年开始参加工作的王连友在航天领域从业36年了,是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也是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同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以他名字命名的“王连友技能大师工作室”,是首批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先后参与过东方红三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神州系列飞船等100多颗航天器制造。
人物简介
王连友集设计专用夹具、改制专用刀具、编制复杂数控程序、操作复杂数控设备等多种能力于一身,先后参与40多颗卫星和多艘飞船主结构的研制生产工作, 凭借精湛技艺和熟练操作多种数控机床的能力,多次 攻克技术难关 。 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事迹
飞天——这是一个深埋在中华民族心里几千年的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有多少航天儿女为之奋斗,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卫星制造厂一车间数控班班长、高级技师王连友就是其中的一个。作为一名工人,他先后参加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主结构返回舱、轨道舱的主要研制加工,以及十几颗卫星、多艘飞船系列的研制生产,是卫星、飞船队伍里成长起来的青年精英,为航天飞行器的结构制造作出了贡献。
1983年,刚刚中学毕业的王连友,就走进了我国卫星、飞船研制生产的摇篮——北京卫星制造厂,当上了一名车工。为了早日掌握控加工技术,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他勤学苦练、注意积累,加工水平不断提高。可在他杨帆奋进的征程中,有三件事深深让他难以忘记。一次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看着师傅们熟练的操作,便产生了操作容易的想法,于是,他主动请缨,结果险些造成一批零部件的报废;第二次是1985年,他首次“练滩”挑重担,加工卫星陀螺组件。尽管领导的信任和同志们的鼓励给了他无穷的动力,尽管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不懂就问,边干边学,加班加点,但任务完成得仍然艰难;第三次是1988年他正是转入数控岗位,数控加工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加工理念完全不同,让他大动脑筋,每天要反复看机床操作说明书、编程手册、学习编程……,一切都要从零开始。
工作中遇到的这三件事,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在知识飞速发展的时代,仅靠埋头加班苦干是无法加工出高技术含量产品的。这个只有高中水平的小伙子,暗暗下定决心,走上了一条白天工作,晚上学习之路,通过四年夜大的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机械制造与加工工艺”的学习练就了他扎实的理论功底。
1996年9月,我国研制的第一艘试验飞船主结构返回舱最后一道工序金属壳体加工离交付仅有十天了,就是说要对直径和高度都在两米以上的大型舱体进行车、铣、钳、镗等多种加工,加工部位多、舱体薄,难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零部件,他和他的战友们日夜奋战在机床旁,困了,倒在临时地铺上睡一会儿,饿了,泡包方便面,中秋节都没有和家人团圆,他们硬是以惊人的速度,超常规地拿下了中国第一个试验飞船结构件,为正样的研制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以后的正样载人飞船的主结构生产中,他还针对飞船大型薄壁壳体刚性差,加工中易产生振动,很难保证精度和质量的难点,把学到的知识和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应用到工作中,虚心向技术人员和老师傅请教,并结合实际操作认真琢磨,先后提出了十多项技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飞船加工精度和质量的多项难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他还在大型加工中,充分开发运用机床的全面功能,在机床上同时完成车、铣、镗、钻、测等多道工序,大大缩短了加工周期,极大地提高了飞船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他不仅能独立编制复杂的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而且还能自行设计专用夹具、改制专用刀具,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加工难度、加工质量和加工速度有了质的飞跃。多年来,他的产品一次检验合格率均为100%。
作为数控班的班长,他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发挥全组同志的力量才能保证任务顺利完成。身为一名工人,他没有把心思仅仅局限在干活上,身为班长,他更知道质量的重要性。多年来,他不仅做到了自己无重大质量责任事故,还在管理上积极想办法,加强质量意识教育,严格各项规章制度。他把质量评议制度化,每月召开一次总结会。首创了班组内各机组的台式记录制度,为操作和维修提供一手资料。
俗话说 “严师出高徒”,从1996年到2000年,车间领导先后安排四名新进厂的青年工人做他的徒弟。他对每一个徒弟严格要求,手把手地教,教他们练编程、练加工,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他们已成为双柱加工中心能够独当一面的操作者了。在他的带领下,有近20项涉及数控编程、薄壁零件加工、刀具改进等内容的“五小”成果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效率,获得厂里的多次表彰。
从1996年到2001年,王连友几乎放弃了全部节假日和双休日,全身心的投入生产,他带领全组同志共完成加工工时17.7万小时。他所在的数控班组因此也先后获得了1997年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1998年获中央国家机关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2001年团中央授予的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成为首批“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创建单位”。他个人1998年获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 2000年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集体);2001年获院1999-2000年度首飞一等功;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2003年获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技能大奖”、“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面对含金量极高的“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的大奖,兴奋中他透露着冷静,他说自己是个很平凡的人,奖他拿了,可荣誉是大家的,他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这就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的肺腑之言。一个用智慧和汗水铸造“神舟”的人,一个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非凡的业绩的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3 00:32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