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立平,1971年10月生,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脑联结解析与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脑连接图谱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人物经历
1971年10月,王立平出生。
1994年毕业于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2002年-2005年于德国麦克斯·德尔布吕克分子医学中心(MDC)攻读博士(导师:Prof. Dr. Helmut Kettenmann)。
2005年开始, 在美国斯坦福大学Karl Deisseroth 教授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期间得到加利福利亚洲再生医学研究所临床研究员(CIRM,Clinical Fellow, 06-09)基金支持。
2009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10择优支持);任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神经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深圳神经精神调控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9年6月-,任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主要致力于精神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本能恐惧情绪神经环路生理机制的跨物种解析,以及精神疾病发生的神经环路病理机制和干预策略。
王立平在国内建立了完善的神经解析和调控技术研究平台,在光遗传技术研发、光-神经界面构建、神经环路精确调控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超180件(其中已获授权超100件);将其团队研发的光遗传相关技术辐射全国超600家实验室,这项技术在国内推广和应用,为推动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和诊治新策略研究做出了实质贡献。
王立平带领团队主要致力于精神疾病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本能恐惧情绪神经环路生理机制的跨物种解析,以及精神疾病发生的神经环路病理机制和干预策略。此外,他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包括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中科院脑科学战略先导专项、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专项等超40项。
已发表包括Nature,Neuron,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论文110余篇,被Nature、Cell、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等国际一流期刊引用6400余次,其中单篇最高被引1200余次(Web of Science数据)。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重点类项目(4项)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
2022年11月8日,王立平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贾香莲博士为第一作者的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发表,回答了情绪波动与精神压力导致血糖升高的病理机制。对于此研究,王立平研究员表示:“机体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精神上的改变往往与外周的生理功能改变相互影响,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还原论视角,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结合‘整体观和系统论’,这种逻辑有望为全面理解大脑在机体稳态调控中的功能提供独特的研究视角。”
科研项目
( 1 ) 本能恐惧反应个体差异特征与睡眠调控的神经环路和分子机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23-01--2027-12
( 2 ) 视觉刺激诱发本能防御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20-01--2024-12
( 3 ) 脑功能环路研究的新技术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与转化, 负责人, 地方任务, 2019-01--2021-12
( 4 ) 神经信号检测和调控新技术, 参与, 中国科学院计划, 2018-01--2022-12
( 5 ) 航天医学中骨丢失的神经调控机制研究, 负责人, 地方任务, 2017-06--2020-06
( 6 ) 处理本能恐惧的皮层下神经环路结构与功能解析,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7-01--2021-12
( 7 ) 广东省脑连接图谱重点实验室, 负责人, 地方任务, 2017-01--2019-12
( 8 ) 情绪障碍疾病超早期认知诊断的基础和转化研究, 负责人, 地方任务, 2015-10--2018-10
( 9 ) 光遗传技术在情感和记忆神经回路调控研究中的应用, 负责人, 国家任务, 2012-01--2015-12
荣誉表彰
2022年5月,被评为2022年广东“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3年7月,获第十七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
2024年11月,入选2024年度“尚思探索学者”名单。
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深圳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社会任职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人物评价
王立平把守护人民生命健康、让脑科学前沿发出中国声音作为使命,围绕临床所需探索一个又一个国际前沿难题,在脑科学领域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工会委员会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9 11:4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