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洋(1897~1964年)佛学家,居士。四川南充人,字化中。1913年入南充中学,1919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印度哲学,后在南京支那内学院师从欧阳竟无研究法相唯识,1925年在该院任教。此后十几年主要从事教学和著述工作。1942年创办东方文教研究院。1957年出任中国佛学院教授。1964年在成都病逝。通内外学,精通法相唯识,主要著作有《摄大乘论疏》、《唯识通论》、《心经通释》、《佛学通论》、《人生学》、《人生哲学与佛学》、《起信论料简》等200余篇(部)。
人物介绍
基本信息
王恩洋,
欧阳竟无大师的入室弟子,近代著名唯识学家。恩洋字化中,四川省南充县人,清光绪二十三年(一八九七)生。南充中学毕业,民国八年到北京,在北大哲学系旁听,得梁漱溟赏识,介绍入哲学系管理印度哲学图书室,在梁的指导下,大量阅读了法相唯识的典籍。
经历
1923年,欧阳竟无在南京设立
支那内学院,恩洋以黄树因的介绍,南下依竟无研究佛学,深入经藏,尤于唯识学用功特勤。其时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有所谓“唯识论战”,恩洋是笔战中主将之一。1925年内学院成立法相大学特科,恩洋任主任兼教授。1927年内学院以战事停课,恩洋返四川,于南充设龟山书房,授徒自给,并反覆圈读《瑜伽师地论》。1930年后,应请在成都佛学社讲唯识。此后讲学与著述并重,十余年间,写出了大量的佛学著作。1949年后,他被聘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及文史馆员。1957年受聘为北京中国佛学院教授,1964年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历任川北行署顾问、四川省参事室参事、省政协委员。遗留著作数十种,主要者为《摄大乘论疏》、《唯识论疏》、《阿毗达磨杂集论疏》、《唯识通论》、《八识规矩颂释》及《佛学通论》等。
评价
对于王恩洋其人,欧阳渐曾评说:“化中盖以导俗绳众为归竟也”(《与李正刚书》)。王氏著作,除唯识学的疏释外,确有许多基于佛教立场的导俗绳众之作,譬如其
《人生学》就是一部以佛教精神为内涵的人生哲学钜着。由此可见,王恩洋确是一位致力推广佛教的精神与义理于现代社会的学者。所著诸书,曾被辑为《龟山丛书》行世。
研习佛学
王恩洋,字化中,
四川省南充县人,清光绪一八九七年生。幼年受传统教育,在私塾读书。一九一三年,十七岁时考入南充中学堂,课余喜读
宋明理学书籍。中学毕业后,一九一九年到北京,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旁听,并从梁漱溟研究印度哲学。由梁漱溟介绍,在哲学系管理印度哲学图书室,因此有机会广泛阅读印度瑜伽法相的著述。黄忏华之弟
黄树因,曾从宜黄大师欧阳竟无学唯识数年,后到北京从俄人刚和泰习梵文,并在北大任梵文翻译。树因与王恩洋年岁相若,有同事之谊,且志趣相投,时在一处共同研究。
一九二二年,欧阳竟无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创办支那内学院,王恩洋受树因之影响,入该院从宜黄大师修佛学,与吕澄、姚柏年、熊十力、陈真如等人同门。王恩洋在内学院,全力钻研佛学。遍读大小乘各家戒本,继续窥基《成唯识论》,再研究清辩的《大乘掌珍论》,并校勘《唯识学记》、《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成唯识论了义灯》、《能显慧日中边论》、《顺正理论》等重要典籍,并整理和续成欧阳竟无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讲稿,也自己撰写《佛法真义》论文。
一九二五年,内学院增设法相大学特科,王恩洋担任主任兼
教授,讲授唯识通论、成立唯识义及佛学概论。为了教学的需要,自编讲义,《佛学概论》就是由他的讲义编著成书,由内学院印行,深为佛教界所赞赏。
一九二六年,
国民革命军北伐,一九二七年三月逼近南京,
直鲁联军褚玉璞守南京,位于南京延龄巷的
金陵刻经处占地二十一亩,有房舍百余间,故为褚部军队占用,法相大学特科被迫停课,王恩洋返回四川南充原籍。
王恩洋自一九二二年至十六年(一九二七年),在内学院五年有余,这是他一生用功最勤、著述最富、任事最重的时间。盖内学院之有吕澄与王恩洋,亦犹如
太虚大师武昌佛学院之有史一如与唐大圆。前者为内院两大柱石,后者为大师左右手臂。
讲学布道
王恩洋于一九二七年,返回四川时,年方三十一岁。他家非素封,故生活颇为窘迫,而其研究佛学之志不稍为退减。乡居期间,反覆研读唯识典籍,圈读《瑜伽师地论》全部。
一九二九年,他在南充设立龟山书房,聚众讲学,佛学与儒学并重。一九三〇年,应成都佛学社之邀请,讲《瑜伽真实品》、《广四缘论》、《八识规矩颂》等。此后教学和著述并重,先后撰写佛学著作《摄大乘论疏》、《二十唯识论疏》、《佛说无垢称经释》等。一九四二年,结束龟山书房,赴四川内江创办东方佛学院(后来改名为东方文教研究院),招收学员,讲授儒学和佛学。
宜黄大师欧阳渐所创办之
支那内学院,于一九三七年,以中日战争爆发,日寇迫近南京,大师率院众运所刻经版向后方撤退入川,在四川江津创立支那内学院蜀院,仍讲学刻经不辍。一九四三年二月,欧阳大师逝世,王恩洋赶赴江津奔师丧,内学院门人开会,推
吕澄继任院长,王恩洋任理事,他从各方面支持学院及吕澄。
一九四四年以后,他除了主持东方文教研究院的院务以外,先后到成都、重庆、自流井、泸州等地讲学。在这段时间,并著作《心经通释》、《清福和尚传》、《人生哲学与佛学》、《金刚经释论》、《因明入正理论释》等书。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被聘为川北行署政协顾问。一九五二年六月,应川北行署文化教育委员会的约请,写了《佛教概论》小册子,先在《弘化月刊》连载,以后由弘化月刊社印为小册子发行。同年,被聘为四川省政协委员和文史馆馆员。一九五七年,
中国佛教协会聘请他担任
中国佛学院教授。他乃迁居
北京,在设于
法源寺的中国佛学院,讲授“佛学概论”等课程。
人物成就
王恩洋早年在支那内学院时期,曾因研究唯识而撰写《大乘起信论料简》一文,掀起《起信论》论战。这是一件轰动佛教界的大事。这一场笔战牵连许多人,王恩洋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一九六一年,王恩洋已六十多岁,健康日衰,因此辞去佛学院教职,返回
成都。四川省府聘他为参事室参事。又过了三年,终因健康恶化而病逝,时为一九六四年二月,享年六十八岁。
王恩洋生平学兼内外,佛学则专精法相唯识。王恩洋治学,与欧阳大师有所不同。欧阳大师治学,凡有三变,他首治唯识,于所依经论在扼其大意,贯通其一经一论之思想,故以后由唯识而般若,而涅盘;亦即由一切皆妄,而至一切皆空,乃至即妄即真。王恩洋治学,则一生忠于唯识,始终未超越唯识范围,故其唯识学之造诣,于欧阳大师之下为第一人。一九三二年,太虚大师应厦门大学教授所组织的文哲学会约请,讲“法相唯识学概论”,由
虞愚(佛心)笔录,讲毕印行,由王恩洋、张化声、梅光羲、唐大圆、黄忏华等人作序。太虚大师与王恩洋在佛学上虽有法义之诤,而对其在唯识学之深入研究推崇有加,固为佛教学人所公认也。
生平著述
王恩洋生平著述甚多,大都由
上海佛学书局出版,重要者为《摄大乘论疏》、《二十唯识论疏》、《阿毗达磨杂集论疏》、《唯识通论》、《八识规矩颂释》、《大乘佛说辨》、《佛教概论》、《佛学通论》、《佛法真义》、《解脱道论》、《心经通释》、《大菩提论》、《佛教解行论》、《佛说无垢称经释》、《世间论》、《人生学》、《儒学大义》、《论语疏义》、《孟子新疏》、《老子学案》、《新理学评论》、《大足石刻》、《王国维先生之美学思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