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
著名语言学家、博导
王寅,1950年生,江苏盐城人,现任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
个人简介
王寅,1950年生,江苏盐城人。
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教授,认知科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和苏州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符号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王寅教授在2008年在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资源中心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的“学科高被引作者榜”语言文字类排第3名(总被引93次,22篇论文被引)。
王教授荣列2009年“学科高被引作者榜”语言文字类全国第2名(总被引124次,21篇论文被引),在同年各学科高被引作者前100名中荣列第36位。
主要研究方向
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英汉语对比研究,已主持完成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参加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
共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发表各类论文和文章130多篇,共达600多万字,有10项科研成果获奖(包括一项省社科二等奖和两项省社科三等奖)。
近年来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方面的研究,分别访问了美国的Lakoff教授,Langacker教授, 新西兰的Taylor教授等世界著名认知语言学家,在这一领域已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80多篇,有4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5篇论文被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全部或部分转载。
研究中注意运用当代语言理论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探索总结外语教学的四个主要环节: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分别编写出四本高校教材,逐步形成了有自我特色的一套教学方法。
出版图书
专著教材
1. 《简明语义学辞典》,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
2. 《英汉语言区别特征研究》,新华出版社,1994。
3.《论语言符号象似性》,新华出版社,1999。
4. 《新编英语词汇学习教程》,香港华夏文化出版社,2000。
5.《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01。
6. 《认知语言学探索》,重庆出版社, 2005。
8. 《认知语言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9. 《中西语义理论对比研究初探——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思考》,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什么是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11.《构式语法研究》(上下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主要论文
1. 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 《外语学刊》 【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03(4)】,2003年第1期。
2. 象似性原则的语用分析,《现代外语》, 2003年第1期。
3. 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教育部高校文科学术文摘部分转载2003(3)】, 2003年第2期。
4.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03(4)】, 2003年第2期。
5. 体验哲学:一种新的哲学理论,《哲学动态》,2003年第7期。
6. 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外语学刊》,2004年第1期。
7. 认知语言学之我见,《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教育部高校文科学术文摘部分转载2004(6)】, 2004年第5期。
8. 中西学者对体验哲学的论述对比初探,《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年第10期。
9. 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
10. 语言的体验性——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看语言体验观,《外语教学与研究》【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2005(5)】,2005年第1期。
11. 事件域认知模型及其解释力,《现代外语》,2005年第1期。
12. 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外语学刊》,2005年第4期。
13. 认知语言学中值得思考的八个问题,《外语研究》,2005年第4期。
14.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 《中国翻译》【《典籍英译一年就研究II》全文收录】,2005年 第5期。
15. 语法化的特征、动因和机制,《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教育部高校文科学术文摘部分转载2005(5)】, 2005年第4期。
16. 狭义与广义语法化研究,《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7. 《易经》与认知语言学:语言体验观比较――四论语言的体验性,《外语教学与研究》【教育部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4)】, 2006年第3期。
18. 荀子论语言的体验认知辩证观――语言的体验性之五,《外语学刊》,2006年第5期。
19. 隐喻认知理论的新发展――语言体验性论文之六:从神经学角度论证隐喻和语言的体验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0. 解读语言形成的认知过程——七论语言的体验性:基于体验的认知过程,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1. 认知语言学与语篇连贯研究——八论语言的体验性:语篇连贯的认知基础, 《外语研究》,2006年 第6期。
22. “创新”是语言学研究的真正增长点, 《外语学刊》,2007 年第1期。
23. 汉语“动名构造”与英语“VN构造”的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吃/eat构造”的对比研究, 《外语教学》,2007年第2期。
24.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九论语言的体验性,《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部高校文科学术文摘部分转载2007(2)】,2007 年第1期。
25. 英语语言学学科报告,《外国语言文学及相关学科报告2007》, 重庆出版社, 2008年5月。
26. 动结构造中假宾语的认知分析(十一论语言的体验性)——汉语语法分析可用“动 后语”取代“宾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
27. 既超越又不超越的回归――兼谈体验哲学的超越性和语言研究的新增长点之, 《外语学刊》, 2008年第1期。
28. 语言学新增长点思考之二:语言与哲学的交织对我们的启发――古希腊哲学家论语言, 《中国外语》, 2008年第1期。
29. 认知语言学的“体验性概念化”对翻译中主客观性的解释力 (十二论语言的体验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8年第3期。
30. 语言研究新增长点思考之四:后语言哲学探索—语言哲学、后语言哲学与体验哲学,《外语学刊》,2008 年第4期。
31. 认知语言学的意义新观:体验性概念化—十三论语言体验性,《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29 09:05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