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助(1893年8月10日—1965年3月4日),字禹朋,生于
北平,飞机设计师和制造技术专家。
人物生平
1893年8月10日,王助生于
北平,因庚子之乱,随家人迁居原籍
河北省南宫县普济桥村,幼入南宫县立两等小学。
1905年,王助考入烟台海军水师学校。
1909年,王助从烟台海军水师学校毕业,清朝大臣出洋考察,王助、
巴玉藻、王孝丰等9人奉派赴英国深造。
1910年,王助考入
英国阿姆斯特朗海军大学,后又进入德兰姆大学学习机械工程。
1912年,王助与
巴玉藻一起凑了2英镑,到
温德梅尔湖区,跟着飞行家波特飞行了一次,从此便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
1915年9月,毕业于德兰姆大学,获科学学士学位,取得机械专业学士学位后,担任中国向
英国订购“应瑞”与“肇和”两军舰的监造官。后又奉命赴
美国深造,进
麻省理工学院学习
航空工程。
1916年6月,王助作为
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第二期毕业生,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自动机工程学会会员,应聘在美国飞机工厂工作。
1917年,王助被新创办的美国太平洋飞机公司(
波音公司前身)聘任为第一个航空工程师,年底回国。
1918年2月,中国首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成立,王助被任命为副处长。
1919年8月,王助与其好友
巴玉藻为海军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1号”初级教练机。
1922年8月,王助与
巴玉藻合作,在上海江南造船所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动机库——
浮坞,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行停置和维修的难题。设计的飞机后小轮,被国际上称为“王助轮”。
1928年9月19日,海军飞机工程处奉命改为海军制造飞机处,巴玉藻仍任处长,王助则调往上海海军总司令部飞机处任处长。
1929年5月,美国寇蒂斯・赖特飞机公司与中国政府合作创立我国第一家民航公司――
中国航空公司(简称中航),王助受聘中航任总工程师,在
上海龙华机场负责飞机组装与维修。8月,调回马尾继任海军制造飞机处处长。
1931年2月,王助转入
中国航空公司任总工程师。不久被调入军政部
航空署任上校参事。
1934年6月,王助在中央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公司,被任命为公司第一任监理,负责生产诺斯洛普中型轰炸机。
1938年春,王助被航委会调走,并同黄光锐一起被派往
莫斯科,商谈中苏合作事宜。
1939年7月7日,王助在成都航空研究所,任副所长兼任飞机组组长。
1941年8月,王助在成都航空研究院(航空研究所扩充),任副院长兼理工系主任。
1946年,王助研制出一架巨型滑翔机,可以装载30名伞兵或同等重量的货物,王助向空军申请飞机进行拖飞和空中滑翔试验,适逢航委会大改组,研究院改属
航空工业局领导,研究院工作不受重视,王助于是辞去副院长职务,复回中国航空公司任职。
1947年,王助出任中航公司总经理的主任秘书。
1949年11月,王助代理中航公司总经理职务,并转往
台湾。后因滞港,飞机转让给
陈纳德的“民航空运队”,王助遂在台南隐居。
1955年,王助应聘
台湾成功大学机械系任教授,讲授航空工程。
主要成就
科研贡献
王助是
中国航空事业先驱,王助于1919年制造出的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陆续设计制造出教练机、海岸巡逻机、鱼雷轰炸机等15架。
为波音造出第一架飞机
王助是中国第一代飞机制造家。1916年,王助取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并被选为美国自动机工程学会会员。一出校门,王助即被新创办的美国太平洋飞机公司(
波音公司前身)聘为总工程师。1916年,23岁的王助设计、监造了第一架双浮筒双翼的“B&W-C”型水上飞机,奠定了该公司的经济与技术基础。
开创中国航空业
1917年11月,王助与
巴玉藻等同学一起回国,在
福州的
马尾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的飞机制造厂,自行设计、选料、制造了中国首批达到国际水平的飞机,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飞潜学校,自行设计、制造了中国第一座飞机水上浮台。他们自编教材并授课,带出了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航空工程师。抗战时与日军激战的中国空军英雄中,有许多是王助的学生。
研制成功中国轰炸机
王助和巴玉藻在海外留学期间,正值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们深感中国如果没有空军,很难抵御外侮。研制自己的飞机、培养自己的空军,是这批中华民族精英归国的主要原因。
1929年,中美联合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航空公司-
中国航空公司,王助出任总工程师;1934年,中美合作创办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王助出任中方代表、总监理,主持制造出第一架
诺斯罗普中型轰炸机,接着批量投产。
1939年7月,中国航空研究所在成都建立,航委会副主任黄光锐兼任所长,王助任副所长。研究所下设器材组、飞机组和气动力组,王助兼任飞机组组长。研究所在王助的领导下,先后研制成国产层板、蒙布、酪胶、油漆、涂料等,创造出以竹为原料的层竹蒙皮和层竹副油箱,研制出以木结构代替钢结构的飞机,解决空军之急需。航空研究院在王助的领导和直接参与下,利用国产材料研制出大批急需的航空器材和备件,还研制出多架独特的飞机。
研教-1型教练机:双翼、木结构机身、蒙布机翼。
研教-2型教练机:单翼、竹木复合结构,飞机蒙皮全用层竹。
研教-3型教练机:单翼、V字尾、竹木复合结构。
研运-1号滑翔运输机:该机除起落架、仪表及操纵系统外,全部采用竹木复合结构。
个人作品
教育贡献
王助培养出数百名中国第一代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其中就有日后的
钱学森。他将其招揽到手下工作,并亲自写信向政府推荐。
1955年,王助应聘去
成功大学任
机械工程系教授,讲授航空工程,奠定成大航空系、所的基础。
个人生活
性格爱好
王助为人正直,工作严肃认真,经常深入车间了解情况,及时解决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在美国人眼里,他也是一位技术权威。仪态严峻,却心地善良,肯帮助别人,没有架子,平易近人,十分随和。在中国航空公司任职期间不仅受到美方人士的尊敬,也深受中方员工的爱戴。
家族成员
妻子
萨圭申是清末海军大臣
萨镇冰之孙女,萨镇冰发现了王助的才能,把孙女萨圭申许配给王助。
义子
巴玉藻将爱子钟英过继给王助为义子,更名
王钟英。钟英长大后继承父业,入重庆中央工专,再入航空研究院和中航公司工作。1949年,钟英赴台侍奉义父母至终。
人物轶事
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
1919年8月9日,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这是一架100匹马力,拖进式双桴双翼的水上教练机,高3.88公尺,身长9.32公尺,幅长13.70公尺,最大时速达126公里,空机重836公斤,载重1063公斤,装油量114公升,飞行高度3690公尺,可航行3小时,航距340公里,乘员2人,可载炸弹4颗。
未获蒋介石重视
解放战争后期,王助迁居
台湾。由于他“出身”的海军水师学校隶属于
北洋海军系统,这样的背景使他始终未能得到
蒋介石的重视,只在
成功大学教书。
人物纪念
1991年,波音公司为纪念其开创性的贡献,特颁发给奖状并宣布将在他任教过的台湾成功大学开办讲座,每年选派专家到
成功大学航空所演讲。
2005年8月,西雅图飞行博物馆在“
红色谷仓”(波音早期的办公室,现为西雅图飞行博物馆的一部分)举行了盛大的王助个人主题展览的揭幕仪式,出席仪式的是航空业界的领袖人物,包括波音中国总裁
王建民。BAAPA向西雅图飞行博馆赠送了一面刻有王助肖像的铜匾。
2007年2月,中国发行的“中国航空群英谱”16枚个性邮票中,王助在列。
2016年12月,波音公司宣布,将于12月举办“王助杯”创意飞行大赛。
人物评价
王助在旧中国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为振兴科技,发展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近代航空工业主要的奠基人之一。(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