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399年),生年不详,字叔平,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东晋时期大臣、
书法家。为
王羲之次子、
王献之兄长、才女
谢道韫丈夫。
据《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记载,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①;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②?”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
中郎③;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④。不意
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隆安三年(399年)
孙恩造反,兵临会稽城下,王凝之不出兵也不设备,白天在道室祷告。官署请求出兵,凝之说:我已经向大仙请示,借了数万鬼兵驻守各个要塞,不用担心反贼。十一月
甲寅,孙恩陷会稽,被杀,其子女全部遇难。
王凝之的妻子谢道韫,听说反贼已经杀到城下,镇定自若,命令婢女抬着自己的
轿子,在家门外自己亲自用刀杀掉几个贼兵,后被俘。
“天壤之中,乃有
王郎!”意思为想不到天地之间,还有王凝之这样差劲的人,的确是“大薄凝之”,但细读这八个字,所蕴含的究竟是厌恶之情,还是小儿女那娇嗔之意味?
谢道韫是恨不得杀了王凝之呢,还是仅仅只是若有憾焉?
王凝之跟
谢道韫一生相守,死后谢道韫寡居终老。王凝之与谢道韫有四子一女,四子是蕴之,平之,亨之,恩之;女儿成人后嫁给庾氏。
王凝之任
会稽太守时,孙恩贼乱,王凝之不相信孙恩会谋反。等叛军逼近时,他才相信,却不组织军队抵御,而是踏星步斗,拜神起乩,说是请下鬼兵守住各路要津,贼兵
不能犯。结果城被攻破,王凝之逃走,结果被一刀
枭首。
其
结字大多斜向右上方取势,在字形上则表现为左低右高,比较明显的如:“廿九、女、思、说、安、冷、更、次”等,另一特点是谨严与潇散同在,前者如“远、书”,后者如“深、似”,前者形密,后者意密。
此帖书写节奏的变化形成很美的韵律。第一行以楷书为主,第二、三两行行书笔意渐增,第四行起加入草书,第六行已无作书的痕迹,笔意流动,似有神助,末行又回归到与第四行近似的状态。
甲寅,恩陷会稽,凝之出走,恩执而杀之,并其诸子。凝之妻
谢道韫,奕之女也,闻寇至,举措自若,命婢肩舆,
抽刀出门,手杀数人,乃被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