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德
著名美学家、文艺评论家、四川大学教授
著名美学家、文艺评论家。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民盟成员。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终身获得者。现是四川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四川省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兼美育委员会会长,四川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唯一美学理论旬刊《美与时代》学术编委,四川省楹联学会、薛涛研究会、美石根雕学会等顾问。中国作家、戏剧家、电影家、电视家、舞蹈家、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南京徐悲鸿画院名誉院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基本介绍
建国初,任苏州地区文工团戏剧队队长,苏州市文联工农文艺辅导干部,苏州市文化局艺术科科长。1957年2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作首届四年制文艺理论副博士研究生,1961年1月毕业,分配到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任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文艺美学研究室主任。1978年起指导研究生18人。
主要社会职务
在1980年6月在昆明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美学会议上,被选为全国美学学会理事,全国高校美学学会副会长。1988年8月在贵阳召开的西南美学会议上被选为西南(五省区)美学学会会长。1985年被选为四川省美学学会会长,连续十五年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学会、先进工作者。曾任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四川省影视评论学会、成都市影评协会、四川省企业文化学会理事。民盟四川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成都市广告协会、成都市委老干部局、成都市委宣传部CI指导委员会等顾问。1986-1999年任四川省党校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文哲组委员。
主要作品简介
1945年起在文汇报等报刊发表文章。65年来在全国所有省区都发表过文章,约八百多篇,六百万字。1950年,《文艺报》、《戏剧报》、《剧本》、《文艺月报》(今《上海文学》)、《江苏文艺》(今《雨花》)创刊起是通讯员,1958年后聘为评论员。1952年起在《文艺报》等刊发表文艺评论。1953年发表评陆文夫第一篇小说《荣誉》,茅盾在1960年后文艺评论中引用过其中意见。1955年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剧本小说多钟。1958年4月27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了评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1958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评徐怀中小说《我们播种爱情》单行本。1959年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浇花集》,1981年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十五贯>研究》,1985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文艺美学论集》,1986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美学新趋势》,1993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了《儒道佛美学的融合——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1995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1999年由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影视审美学》。
发表文章
王世德教授自15岁起发表文章,解放前在《江苏民报》,《人报》,《大锡报》,《大风报》,《无锡晚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解放后,一直笔耕不辍,在全国所有省区的刊物上都有发表文章。
例如:
北京的人民日报及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戏剧报、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怎样写学术论文》,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美学辞典》,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影视审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等。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文艺月报,《上海文学》,瘟疫论丛,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十五贯>研究》,《崇尚壮丽的社会主义爱情》。香港《明报月刊》。台湾《国文天地》。《海南日报》。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美·艺术·时代》。广东《学术研究》、《广州文艺》。广西师范大学《东方丛刊》。《西藏民族学院学报》。《青海社会科学》。《宁夏固原师专学报》。《甘肃艺苑》。《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黑龙江《求是学刊》。吉林《社会科学战线》。吉林大学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会优秀文艺理论奖。辽宁沈阳《中国图书评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石家庄市《文论报》。河南《美与时代》。湖南《美育》,《长沙水电学院学报》。湖北《汉江学刊》,长江文艺出版社《浇花集》。《陕西戏剧》。《四川大学学报》,《四川文学》,《四川戏剧》,《电影作品》,《文史杂志》,眉山《苏轼研究》,《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美学新趋势》,四川人民出版社《谈艺录》,四川社科院出版社《大众美学》。重庆出版社出版《文艺美学论集》,《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美的欣赏与欣赏》。《江苏文艺》(《雨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小说、剧本。浙江杭州《东海文学月刊》,温州市《墨苑》。《福建论坛》,泉州市《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安徽《艺潭》,安徽大学出版社《人学、美学研究与探索》。《江西社会科学》。《云南师大学报》。贵州《山花》、《苗岭》、《贵州大学学报》。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审美学》,山东大学《文史哲》。山西《名作欣赏》等。
获奖情况
主编我国第一部《美学辞典》(知识出版社,1986年9月。获得国家委托北京几家重要报刊主办的金钥匙奖)。任《文艺美学辞典》(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12月)副主编。与人联合主编《诗书画艺术新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任《审美大辞典》(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顾问。
作品多次获省部级奖。1949年冬在上海获得中华全国文协主办的全国青年文艺竞赛诗歌奖。1955年在江苏省文代会得文艺评论奖,1982年得四川省、成都市优秀文艺作品奖。专著《文艺美学论集》、《审美学》、《<十五贯>研究》得四川省政府二三等奖。《影视审美学》于2001年4月得四川省政府荣誉奖。《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审美心理的生理基础》被评为“中国‘八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论艺术掌握》被评为“中国‘九五’期间优秀科研成果,均编入红旗出版社《成果选》。《摄影文学的美学特征》获第三届冰心奖。《苏轼文艺美学思想研究》、《美学新趋势》等得四川省美学学会、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大学等发给的一等奖与优秀奖。《倡导新世纪的和合精神》发表于200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论坛》头条,编入《中国改革经典文论》(两卷本)、《中国发展研究全书》等,于2006年6月获得四川省政府优秀成果奖。
作品收录
中共中央党校1993年出版的《20世纪学术典籍大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笨的《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研究论著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年鉴1988》、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中国戏剧年鉴1982》等,收入《审美学》、《文艺美学论集》、《美学辞典》、《<十五贯>研究》等专著的评论和提要。
出版图书
学术影响
传略收入中国作家、戏剧家、摄影家、中国教授、艺术家、社会科学家、美学名人志等大辞典。《美与时代》、《文论报》、《创造与人才》、《成都晚报》、《四川大学报》、四川电视台《大潮名流》栏目等发表专访记。美国《国际杰出名人录》第5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大辞典》第23卷,韩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家大辞典》《中国现代文学评论家大辞典》均收入传略。
四川大学校报
耄耋之年 而立之笔——访我校文新学院王世德教授 《 四川大学报》2010-06-08
在美学珠峰的登攀人流中,有一个五六十年如一日的健硕身影,矢志不渝地冲刺一个又一个高峰。他就是我校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著名美学家王世德先生。
近日,王世德教授准备结集出版《王世德文艺审美学文集》。文集收录的是他已出版的十本专著之外的文章,共约110万字。文集分三卷,第一卷名为“文艺审美学研究”,第二卷名为“艺术门类审美学研究”,第三卷名为“文艺审美评论”。文集得到文学与新闻学院曹顺庆院长的支持,第一卷已获批出版,并且被列入国家211和985工程科研项目。
“我要用充满感恩的心情,笔触勾划出八十载所经历的人和事。”王教授在文艺审美学文集中写道。在他人眼中,王教授是最勤勉的一位“雕塑家”。他工作认真负责,领导的省美学学会多年连续被评为先进;他做过多次专题报告,在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广泛传播美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此外,王世德教授喜爱扶持青年、奖掖后进,多年来不仅桃李满天下,还帮助众多非他弟子的对美学有浓厚兴趣的人学有所成。四川文理学院范藻教授、四川省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魏秋菊都曾深情撰文感谢师恩,丁黎、邱宗敏等颇有建树的省美学学会会员也是在王教授这位伯乐的引领下走上美学研究之路的。
学术精神的养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既有赖于历史的积淀,又得益于敏锐积极的创新,更筑基于不断的深化、具体实践。“美学在坚持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要面向现实、加强应用。”王世德教授在漫长的学术研究之路上,既没弃文经商,又不重复理论教条,而是坚持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摄影、戏剧、舞蹈等等。
如今,王世德的美学研究如常青藤一般将触角伸向了美学的众多领域。2009年底,他撰文《人类生命在呼啸中奋搏前进——推荐刘亚明最新力作并讨论其美学意义》,分别在《美与时代》、《四川美术》、《文史杂志》上高度评价了刘亚明画作《通向众冥的自由之路》的艺术之美和艺术责任感。
2010年5月10日,王教授在《文艺报》上读完《中国作协与中国移动合力推动全民阅读》后,有感而发,立即写《文艺审美学要重视研究新的网络文艺和手机文艺》一文,论述了网络文艺和手机文艺这些新生事物的价值和审美特征,为文艺审美学的研究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采访中,王世德教授始终流露着谦逊,临别时,还将他的三本著述《文艺美学论集》、《美学新趋势》、《商业文化与广告美学》相赠。据了解,王教授在退休之后还孜孜不倦地坚持科学研究,常有新作发表,犹如而立之年,创见不断,常常令学生佩服不已。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5 10:19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主要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