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蚤,是蚤目昆虫的统称,全世界已知有2500种,中国约有650种。跳蚤属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体形左右侧扁,棕黄至深棕色;体壁坚硬,长有许多鬃、刺、栉;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分节明显,通常雄蚤比雌蚤小。跳蚤幼虫体小细长,蛆形,乳白色,无眼、无足,体长约4.5毫米。跳蚤因其善于跳跃,故名。
动物学史
跳蚤因其善于跳跃,故名。
在1973年7—8月和1974年4—9月在甘肃南部
肃南县皇城区草原上,应用32P标记
喜马拉雅旱獭,用
放射自显影的方法确定跳蚤的散布情况。共获得五种跳蚤,其中callopsylla dolabris和oropsylla silantiewi是旱獭的主要寄生蚤。旱獭和跳蚤种群间接触的频度取决于旱獭本身在栖息地内的分布、被旱獭所占用洞穴的数量以及媒介跳蚤的数量。在旱獭密度不高而蚤指数较高的情况下,以及存在大量隐蔽所的条件下,其交在比较频繁,标记蚤分布的范围较大,跳蚤的交换也较多。于标记后的第14天就发现距原洞口470米的标记蚤。艾鼬和草原鸟由于经常窜旱獭洞或洒居于旱獭洞内,所以它们的寄生蚤同旱獭蚤亦经常发生交换,并被标记,这在旱獭鼠疫病流行期间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1986年6~8月对塔什库尔干县东部(N37°15′~37°50′,E75°20′~76°10′)的红旱獭分布区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为5676km2。在区内捕获啮齿动物5种,其中红旱獭(marmota caudata)为区内优势种,分布较广,连续性较强,平均密度0.17匹/公顷。搜集跳蚤11种,其中brevictenidiamikulini为新疆新记录种。oropsylla silantiewi为采集到的旱獭寄生蚤,体獭指数为0.24。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验红旱獭1608只,未分离到
鼠疫杆菌。用被动血凝试验和放免沉淀试验检测旱獭血清956份,牧犬血清89份,未发现鼠疫FI抗体。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及既往资料综合分析,推测调查区存在鼠疫的可能性很小。
达乌尔黄鼠是松辽平原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是达乌尔黄鼠的主要寄生蚤。通过1981—1987年黄鼠寄生蚤指数动态分析,经符号检验证明,吉林省黄鼠寄生蚤指数下降趋势不显著,巢穴蚤指数处在上升趋势。
形态特征
概述
跳蚤,是蚤目昆虫的统称,跳蚤属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体形左右侧扁,棕黄至深棕色;体壁坚硬,长有许多鬃、刺、栉;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分节明显,通常雄蚤比雌蚤小。跳蚤幼虫体小细长,蛆形,乳白色,无眼、无足,体长约4.5毫米。
卵
卵是白色圆或椭圆形的,可在羊舍或牧区的泥土里找到,有时也产在羊只的身上。但由于跳蚤卵外侧光滑无胶,不能全部粘在羊绒或羊毛上,在宿主行动的时候会散落在各处,所以圈舍、圈舍周边泥土、放牧的山场、羊粪里都会有跳蚤的卵。成虫
产卵分为若干批,吸血可促成下一批卵的成熟,一个雌蚤一生可产卵约200-400个。
幼虫
跳蚤幼虫的形状很像最小的蚕,但颜色是白色或乳黄色的,身体有些透明,没有腿,全身有鬃,行动很活泼,能自由生活。身体除去头部以外分为13节,代表3个胸节和10个腹节。口器为咀嚼式的,以有机物渣滓为食料,但在已研究过的种类中,成虫的排泄物最相宜。它们是怕光的,所以羊舍内温暖、潮湿、又富于有机物的渣,是跳蚤繁殖发育最好的场所。经过脱皮3次后幼虫即长成而进入蛹期。
蛹
在变蛹之前,长成的幼虫自制一个半透明的兹质的茧把身体包住。茧的外围常是粘住一些砂粒或有机物渣滓等,或者由网状的细兹支架在粗糙的物表面,在茧内它脱去幼虫最后的一次皮成为蛹。这时蚤头、胸、腹都巳具雏形,口器、触角和腿已能看得出来,但它是不吃不动的。经过一定时期成虫破茧而出。
成虫
成虫能跳跃行动,雌雄均找宿主吸血,吸血后才能交尾并产卵,颜色各种不同,自乳黄至深棕色。在适宜的环境中,可生活1年以上甚至2年。全部生活史的完成短者2-3个星期,多者1年以上,食物和气候是主要影响的因素。总体来说,跳蚤生活史的进行是比较慢的,但由于它们寿命较长,所以仍能保持很多的数量。
栖息环境
跳蚤通常生活在
哺乳类动物身上,少数在鸟类身上生活。跳蚤多在阴暗地面,缝隙中及鼠洞,猫、犬窝巢等处活动。
生活习性
生态习性
跳蚤幼虫极活跃,畏光,对干燥颇敏感,以生活环境中的某些有机物碎屑为食料。跳蚤的生活史为
完全变态性,分为卵、幼虫、蛹茧及成虫四期,只有成虫才能寄生生活。
跳蚤与
宿主:跳蚤为动物或人的
体外寄生虫,最大最普通的宿主是啮齿动物,狗、猫或人也为某种跳蚤的主要宿主。雌雄成虫均须吸血,雌蚤不吸血就不能产卵。在自然条件下,开皇客蚤每天至少吸血2-3次。各种蚤类对宿主的选择性和吸血的特异性并不那么严格,一些蚤的宿主比较广泛(如开皇客蚤),因此可经常更换宿主。通过啮齿动物串洞、群居、猎食和季节性迁移而播散。跳蚤还有主动离开原宿主寻找新宿主的习性,加上其善跳(最高19.7厘米,最远33厘米),在鼠疫流行引起大量疫鼠死亡时,就主动地寻找新宿主从而危害人类。跳蚤还能经常随着鼠类的活动而到处播散,也可通过货物行李的运输由一地到另一地。
跳蚤的栖息习性:蚤的栖息场所取决于宿主的习性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如寄生于鼠体的开皇客蚤,其幼虫多孽生于鼠巢内,而人蚤之幼虫多孽生于床板、寝具、墙脚和畜窝内。成虫的栖息习性,不同的蚤种是不一样的,常见有毛蚤型和巢蚤型,毛蚤型多栖生于宿主毛丛中,吸血较频繁而耐饥力较差,对温度要求较高,如开皇客蚤、狗蚤、猫蚤即属此型;集蚤型多寄生于宿主巢穴内,吸血次数较少而耐饥力较强,对温度要求较低,在巢穴内往往有大量的蚤,大部分野鼠寄生蚤都属此型。
当跳蚤咬住皮肤吸血时,会排出黑色便粒,像灰尘一样,常被误以为是跳蚤卵。翻开毛,有时找不到跳蚤,只见一堆堆的“黑砂子”,这些“黑砂子”,碰到水就溶解变成血色,可以很容易区别这是跳蚤的排便而不是尘土。
跳蚤的成虫可以12个月不吃任何东西,一有机会便通过吸血来获得养分。由于跳蚤无特定宿主,在各种有毛的动物身上均可寄生,甚至包括有毛的没有生命的物品(如地毯)。所以,只控制宠物身上的跳蚤并无法杜绝跳蚤。母蚤会在吸血后才排卵在宿主(动物)身上,卵为呈白色如盐粒大小,无黏性故很容易掉落,在被产下之后的2天至15天内都有可能孵出幼虫,其幼虫呈白色或乳白色;他们通常会藏在地板缝,地毯下,宠物床,幼虫只吃一点东西,如成虫的粪便或环境中的有机物碎屑(人或动物的皮屑、食物残渣等),然后他们将化成茧。之后,跳蚤可依环境之情况不同,于7天至几个月内化成跳蚤成虫。宠物身上的跳蚤比较多时,其卵和黑色的跳蚤粪可以一起被发现,如发现红色污点则为其粪沾湿后所形成。
跳蚤即可能在动物的被毛下产卵,也会在布料、地毯上产卵。在动物体外的跳蚤没血吸就会饿死,但虫卵有卵壳保护则可以过冬。春暖花开时分孵化出来,又回到动物身上寄生。所以家里有猫狗等宠物时,最好不要用地毯,地毯藏污纳垢,也是跳蚤的温床。此外,户外草地上,也是跳蚤产卵的温床,因为狗猫都会在草地上活动。
跳蚤是通过热源来寻找“猎物”的。刚从茧里出来的幼虫急于吸血,通过辨别动物身体所释放的热量的方向找到寄主的位置后就会使劲跳过去。
外界环境的影响
温度、湿度和光线对蚤的季生繁殖影响很大,即使宿主适应于新的环境,但如果空气土壤中温湿度不适,也会影响蚤的孽生繁殖,尤以对幼虫更敏感。一般说来,成虫喜阴暗潮湿,此环境下可延长寿命;高温干燥则缩短寿命。有人实验报告:成年吸血开皇客蚤最适宜的温度是18-20℃,湿度是90%-100%,此条件下可活一年以上。蚤不喜光线,都藏于暗处。
因此,蚤类都在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处擎生繁殖与栖息,如寄生于啮齿动物上的开皇客蚤、黄鼠蚤等都在鼠洞内或稻麦高粱秆堆下,而人畜为主要宿主的人蚤、狗蚤和猫蚤等多见于床铺、土坑、寝具、草垫和家畜圈舍内,此外,随着宿主的活动而游离于地面、墙脚及屋角处。
下级分类
蚤类全世界已知有2500种,中国约有650种。
繁殖方式
跳蚤为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历经卵、幼虫、蛹和成虫四期;雌蚤吸血交配后分批产卵,产卵时间可持续数月,一生产卵约300-500个,一般卵发育至成虫只需要一个月,寿命约1-2年。
分布范围
跳蚤广布于世界各地,同一蚤种(尤其是广布种)由于其分布的地区不同,其出现的高峰季节并不完全一致,如
印鼠客蚤在中国东北地区以8~9月最多,在福建以6~8月最多,到广东
雷州半岛其高峰期则为4~6月。影响蚤类季节消长的主要原因是宿主的数量,此外还受环境气象因素(温湿度、
土壤含水量等)、人类的各种活动(如灭鼠、放牧、开垦荒地等)的影响。
物种危害
对动物的危害
跳蚤引发的最常见的疾病是跳蚤过敏性皮炎和跳蚤叮咬性皮炎,被寄生的羊只表现为巨痒、不安。跳蚤的食量很大,一只跳蚤成虫一天可吸入相当于其体重15倍的血液,引发成年羊只体质衰弱、消瘦、产乳量等个体生产指标下降,羔羊发育不良。长期被跳蚤寄生会导致贫血性疾病或依靠血液传播的疾病,最常见的有
布鲁氏菌病等,给羊的良种选育和养殖经济效益带来重大负影响。跳蚤的雌雄虫均吸血,且对温度反应敏感,只有宿主体温正常时方可寄生,若宿主发病体温升高或死亡后体温下降,则立即转移至其他宿主身上吸血,因此犬、猫、鼠体上的跳蚤都可以到人体上吸血。
对人类的危害
跳蚤不仅危害动物的健康,对人们生活环境质量和卫生健康提出了新的挑战。跳蚤的两性成虫均有吸血习性,人被叮咬后往往会造成局部组织的变态反应,产生大小不同的丘疹,反应严重者有奇痒难耐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引起
缺铁性贫血。
跳蚤是重要的媒介生物,可以传播多种重要传染病,包括绦虫病、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地方性斑疹伤寒和巴尔通体病等。跳蚤会造成很多疾病的传播,如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绦虫病、皮下寄生症等,其边吸血边排粪的习性也与疾病的传播有着极大关系。人类的经济活动和交通工具使有些蚤种成为世界性的广布蚤种。
防治方法
一般处理
如果被咬了,可以涂些
花露水、
风油精或肥皂都有止痒消炎效果。
如果你养了宠物则首先需要做好宠物的卫生。如果遇到猫狗之类最好离它远点。
注意家里的卫生。还可以在墙边喷些消毒药水。喷之前注意看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贴身衣物拿去煮,大件衣物、席子用开水烫;然后在阳光下暴晒。
杀虫剂:一般建议用公共卫生用药,喷床板、宿舍地面、角落。
最关键的一步:10%的硫软膏,药店有卖,很便宜的5毛一支10g,均匀涂在身上、席子上,连续几天,不要怕弄脏衣服。硫软膏里的硫对人无害,并且只有接触人皮肤表面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味道有些不好,不过涂完人百毒不侵,基本上通杀一切体表寄生虫。平常用硫磺皂洗澡。
预防措施
跳蚤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根治,所以预防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第一,家养猫狗者,必须对宠物的毛发做适当修剪,每周用除跳蚤的洗涤剂给宠物洗澡,家中最好不要用地毯。
第二,做好家庭通风,定期将床铺被褥放到太阳下暴晒。
第三,保持室内外环境干净整洁,不要在屋内屋外、地下车库等地堆积杂物。在预防跳蚤的同时要注意防鼠,同时避免流浪猫狗的靠近。
第四,在进行清扫时,对墙壁缝隙、床单地毯等地清洗要彻底,最好使用吸尘器,并及时清理吸尘器内的垃圾。
治理措施
对羊体表跳蚤的治理
清除动物体表的跳蚤是防治的目标之一,另一个目标就是要抑制跳蚤的繁殖。长效性是选择杀虫剂的首要指标,在跳蚤繁殖前杀死跳蚤或使用能够抑制繁殖的化合物也是有效的方法。比较常用的是
阿维菌素和丙硫本眯哩片,春秋季节各驱虫2次。已经研制出长效阿维菌素,羊只被给药后血药浓度可维持3个月,效果良好。
对圈舍及周边的治理
大部分虫卵散落在圈舍和牧区土壤中,因为牧区面积大无法治理,所以圈舍及周边就成为防治的重点。4月份是辽宁地区跳蚤刚刚进入繁殖时,也是治理跳蚤的最佳时期。尽早清理圈舍内的羊粪,将羊粪储存于统一地点,浇透水。然后将塑料布覆盖于上部压紧,羊粪经过一年的发酵,第二年春天可以作为农家肥施用。这是养殖区处理羊粪的最佳方法,能够有效地杀死跳蚤的虫卵和幼虫,防止羊粪污染田地。
室外可以应用烟雾载药技术防治,利用烟雾具有很好的弥漫性和扩散性,可到达其他方法很难防治到的地方等特点。清洗机或热烟雾机喷出的烟雾能渗透到物品间隙及墙壁和地板的裂缝中杀灭害虫。由于室外药物防治对虫卵的杀灭效果差,7-10天可以作为一个施药周期,以杀灭新羽化出来的幼蚤。严重地区可以连续喷洒3天,之后7-10天再重复施药。此种方法仅限于羊舍、围栏及活动场所的治理,牧区和周边大范围地区的治理工作很难进行。
对室内的治理
室内封闭的治理效果很明显,可以用灭蝇药杀灭跳蚤成虫,封闭喷洒3小时后开窗通风,防止中毒,充分考虑药剂对环境和人尤其是对幼儿的毒性。吸尘器吸感染房间,可以减少约60%的虫卵和27%的幼虫,同时可以除去幼虫赖以生存的食物(成虫血便、动物碎屑等有机物)和用于藏身的尘土。然而,药物喷施在不同物体的表面上,其作用效果差异较大。在玻璃表面上,毒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敌敌畏、二嗓农、毒死蜂、甲蔡威;在纤维织物和地毯上,有机磷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醋类杀虫剂、拟除虫菊醋类杀虫剂、天然除虫菊醋[s]。
在养殖区此项工作最好由地方政府出面,组织各家各户统一时间实施药物喷洒,让跳蚤无藏身之所,确保切断蚤源,彻底消灭跳蚤。否则蚤源不断,难以达到根治目的。
对饲料仓库的治理
可以用粮虫净撒在饲料仓库内,此药品食用无毒副作用,对羊只无害。
最新研究
2020年12月21日最新发表在《古昆虫学》(Palaeoentom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跳蚤是从吸食植物花蜜的长翅目祖先演化而来,最终成为如今吸食动物血液的寄生虫。
该研究由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蔡晨阳、黄迪颖研究团队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古生物团队合作完成。研究人员正式提出,在“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学上,将跳蚤所属的蚤目降级为蚤次目(infraorder)。换句话说,跳蚤的分类学地位“下降”了。现生完全变态类昆虫将从11个目减少为10个目。这项研究成果将对现生昆虫系统分类体系具有深远的影响。
现生大约有2500种跳蚤,最大的个体体长约3-4毫米。跳蚤因为传播
黑死病,引起巨大疫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跳蚤曾改变人类的发展进程。这一最新发表的研究结果让人们明白,跳蚤的祖先不是吸血的,而很可能是吸食植物汁液,它们寄生的对象从最初的植物,到哺乳动物,再到人。该论文显示,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的结果显示,蚤目与现生的小蝎蛉科构成姊妹群的关系,蚤目位于长翅目的内部,完全否定跳蚤与雪蝎蛉科、跳蚤与双翅目之间的姊妹群关系。
以上结果是根据已知最大的吸吻类(包括跳蚤、蝎龄、苍蝇、蚊子等)分子数据矩阵,以及29个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与多个基因联合的较小的数据矩阵进行研究得出。
在形态特征方面,蚤目与现生小蝎蛉科具有潜在的共有衍征,如口器特征和精泵。相关研究工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英国皇家学会的资助。
2012年初,中国科学家发现亿年前的巨型跳蚤化石,其体长达两厘米。其很长的刺吸式口器显示了与中生代具长喙的阿纽蝎蛉科的相似性。后者可能是的裸子植物的传粉者。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黄迪颖研究团队完成,发表在《
自然》(Nature)杂志上,化石产自中国内蒙宁城中侏罗世道虎沟动物群(距今约1.65亿年)和辽宁北票早白垩世热河动物群(约1.25亿年)。
2020年初,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团队在《
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报道了白垩纪缅甸琥珀中具长喙的阿纽蝎蛉化石。中生代的阿纽蝎蛉恰好填补了小蝎蛉科向跳蚤过渡的演化缺失环节。